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8

高职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摘要: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隐性职业素养日益受到重视。要培养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需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成为培养职业素养的基地;开设职业素养等系列课程,并开设选修、讲座等多种形式共同促进隐性职业素养的提升;在日常教学中渗透隐性职业素养教育;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机遇,提升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

关键词:职业素养;隐性职业素养;教学

职业素养由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构成。显性职业素养指人的职业技能、职业知识等,是职业素养的表面、浅层和可考量素质;隐性职业素养体现一个人的职业认知、职业态度、职业操守、职业作风等,是职业素养结构中最为根本的部分,决定并支撑着外在的显性素养。当前,高职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已受到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积极探求有效的培养模式和途径。

一、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的转变,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相应变化。高素质的劳动者不仅要熟练的掌握和使用技术和技能,还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以及与人合作等素养。高职院校也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担,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和提升隐性职业素养是符合和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的。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修改稿)强调“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由此,职业素养,特别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和必然选择。

(三)满足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成为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人才的能力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沟通与合作、爱岗敬业等隐性职业素养,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符合企业和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

(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的就业率影响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一方面学生不能充分就业,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员工,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就业者的职业素养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有重大关系。事实表明,现代企业招聘员工更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养,因此,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职业准入的一道门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是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二、高职学生隐性素养培养的途径

(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隐性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提供发展环境。

校园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要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通过校园建筑、校园景观及体育教学硬件设施等打造校园的建筑文化、景观文化及文体文化,将物质层面的信息转化为深层的精神文化,以此培养学生情趣,提高学生审美,提升高职学生的精神文化品位。高职院校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办学特色,打造独有的校园文化,同时积极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使大学校园真正成为培养和强化学生包含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养等在内的隐性职业素养的基地。

(二)开设职业素养等课程,培养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

高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唤醒首先从专业教育开始,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使学生在入学伊始就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形成大致的概念,从而有助于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的寻求职业素养的有关内容。另外,为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应开设《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就业指导》及《创新创业》等课程,便于学生对职业素养形成完整而系统的认识。这一系列课程的开设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以职业意识为主的隐性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够树立恰当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同时,还可通过开设选修课及讲座来培养和训练隐性职业素养,作为课程内容的补充。

(三)在日常教学中贯穿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发挥育人功能。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特别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内容,根据学科的性质和学习的内容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如通过“两课”的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隐性职业素养的职业道德方面结合,使学生把“学做人”与“学技能”结合起来;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可以在案例分析中除知识和技能的分析外,加入职业素养的分析;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还可进行中西方职业素养方面的比较,使学生学会批判的看待问题。隐性职业素养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才可改变,因此,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要贯穿在日常学习和教学中。

(四)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要利用好校企合作的平台,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使学生在学校就能认识、感受并接触到企业的工作流程,实现教育由知到行的转化和升华。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促进专业与行业、产业的对接,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对接,让学生了解行业背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职业意识。校内实训要创设仿真的职业实训环境,使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场景中接受训练,以便就业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岗位,增加就业的竞争力。校外实习是指将课堂授课和到企业实践交替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如我院车辆工程学院和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在大学二年级的下学期会到相关单位进行实习。校外实习的单位一般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可以使高职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转变观念,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隐性素质的要求,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对隐性职业素养的认知转化。

三、结语

培养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才质量的要求,满足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同时还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要培养和提升隐性职业素养,就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成为培养职业素养的基地;开设职业素养等系列课程,并开设选修、讲座等多种形式共同促进隐性职业素养的提升;在日常教学中渗透隐性职业素养教育,发挥育人功能;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机遇,提升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爱你,海西
我爱我的家
开心的一天
一件难忘的事
好书推荐
天,下雨了
后悔
我尊敬的一个人
珍惜时间
为你,我飘荡的灵魂
擦一次地板
“爱心天使”——妹妹
一件快乐的事
给妈妈一个惊喜
硬膜外腔注射酚甘油治疗晚期癌痛30例临床观察
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中的探索
应用品管圈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率的探索
开放式胆囊切除手术后并发症探析
病房护士针刺伤研究进展
高压氧综合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价值分析
中医药治疗白癜风概述
心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及未来防治心血管疾病策略
应用普通腹部B超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探讨
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损害的超声动态检查及临床意义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
高原地区对老年性肝病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疗效观察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早剥发病危险因素探讨
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现状
《爱之链》教学设计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聊故事里面的故事 聊故事后面的故事 ——《牛郎织女》教学实录
《船长》教学设计一
因材施教 方能成就灵动的课堂——《船长》教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一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材解读三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二
《爱之链》教学实录及教学后感
《爱之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鲁滨逊漂流记》课外阅读指导方案
《船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二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设计四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