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30
搭建猜想平台 演绎精彩课堂
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正如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应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和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一、营造融洽氛围,搭建猜想平台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是有利于创造性活动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宽松氛围的班级中,学生才可能有“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才能够抛开胆怯和害羞而自信,以良好的心态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一个学生如果感到课堂心理气氛是自由和安全的,他就会心情舒畅,而不必花时间来保护自己,也不怕别人来非难,始终能按自己选定的目标不断进取,敢于发表意见、敢于猜想。假如我们教师给学生的是一种“无法亲近、高高在上”的感觉,那么,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些猜想,他也不敢告诉我们,当然我们也无法对学生的猜想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迷信已有结论,不满足现成解答,大胆猜想,不断开拓。教师应随时点燃学生猜想的导火线,甚至教师本身直接成为学生猜想的导火线。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起猜想的平台,以积极的心态去聆听学生的猜想,允许学生犯错,不求全责备,对合理的猜想进行鼓励,对偏向的猜想进行引导,对不愿猜想的进行鞭策,逐步让学生勇于、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猜想。
二、创设悬念情境,激发猜想兴趣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课堂伊始,教师如果创设悬念情境,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情绪高涨,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猜想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连,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与创造潜能。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分析、辨别中提高猜想能力。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
目前,我市民用电的电价是0.52元/千瓦时。安装分时电表的居民实行峰谷电价,收费标准如下:
四、改变呈现方式,增加猜想体验
人的创新意识主要依靠求异思维,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他们多思、多说、多做,鼓励学生展开合理猜想,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体验和分享成功的快乐。
如教学《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一课时,教师有意识地增加了学生猜想的环节。
师:姚明是从CBA成长起来的国际篮球巨星。下面的题目里藏着一个关于姚明的小秘密,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
把姚明的年龄加上4,再除以3,恰好是12岁。姚明今年多少岁?
要求学生在完成这道题目之前,先猜想一下姚明的年龄。再通过计算,比一比谁猜得最接近。学生热情高涨,先猜后算再比较,一气呵成。可见,在教学中适当增加猜想环节,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学生增加了猜想体验,还学习了新知,可谓一举多得。
五、寻找内在规律,拓展猜想思路
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适当运用“猜想”,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数学信息,拓展新思路,从而获得突破性的结论,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提升。
有这样一道题目:
用小棒按如下的要求摆图形。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努力搭建猜想平台,促进学生勤于猜想、乐于猜想、善于猜想,全面提升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演绎精彩课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爱心天使”——妹妹
- 给妈妈一个惊喜
- 擦一次地板
- 树
- 开心的一天
- 我爱我的家
- 一件快乐的事
- 后悔
- 一件难忘的事
- 珍惜时间
- 好书推荐
- 我尊敬的一个人
- 天,下雨了
- 我爱你,海西
- 为你,我飘荡的灵魂
- 胎膜早破引产时限的临床观察
- 重症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 不同抗生素在呼吸内科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 段海滨:天道酬勤
- 浅谈输血相关性医院感染疾病及预防措施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评价
- 一棵爱吃栗子的薰衣草
- 腰硬联合麻醉无痛分娩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 临床检验教学与实际应用相互脱离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 天使,就是低头读书的模样
- 配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防治新生儿ARDS的临床分析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 高职高专《《中药学》》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
- 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研究
- 《延边医学》杂志征稿启事
- 《爱之链》教学实录及教学后感
- 《船长》教学设计一
- 《爱之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设计四
-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材解读三
-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一
-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一)
-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二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 《爱之链》教学设计二
- 因材施教 方能成就灵动的课堂——《船长》教学设计
- 《船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聊故事里面的故事 聊故事后面的故事 ——《牛郎织女》教学实录
- 《鲁滨逊漂流记》课外阅读指导方案
-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