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7
让朗读打开学习语文的大门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其中低年级的要求是“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对于朗读尤其要注重感情投入,而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接触到课文的时间较短,在这方面的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身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就有义务引导孩子们读出自己的感情。藉此开启语文学习的大门,引领学生走上充满魅力的语文之旅!
【关键词】 朗读;流利;感情
朗读,是一个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是口头的语言艺术。从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一、让流畅在朗读中回旋
低年级的要求是“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所以低年级的朗读首先要在“正确”、“流利”上下功夫。所以在课堂上我给孩子们充分的朗读时间,让他们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拼读,把容易错的字,难读的词句拿出来个别读。通过先读词,再读句,最后读段的形式让学生朗读的过程先易后难。这样一步步的朗读,让学生在各个朗读的环节中都能得到成功,使孩子们不愿意读、怕读到自己想读。同时在课堂上始终要提醒孩子们在朗读课文时要读准每个字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总之先要读“准确”、“流利”。而一味的朗读会使低年级的孩子失去耐心,所以朗读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开火车读,分小组读,男女生分角色等朗读形式,学生就可以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了。例如,在课文《雨点》中,我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平时看到的小雨点是什么样的,他们会落进哪些地方。这时学生就会纷纷举手,有的说小河;有的说草地;有的说森林……我接着问,雨点在干什么呢?学生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样既做到了说话的练习,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时我及时扭转方向,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课文中的雨点在哪里,在干什么?学生带着好奇心初读了课文。接着我把课文中重要且容易读错的词语拿出来,让孩子们反复读,并及时纠正读音错误的字。读好词语之后,紧接着让学生把词语带到句中读好。最后,通过分组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形式,学生就能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了。
二、让激情在朗读中澎湃
对于朗读尤其要注重感情投入,而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接触到课文的时间较短,在这方面的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如何使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把所体会到的感情表达与朗读之间。教学中学生能借助拼音能把课文读准确、流利,这个要求经过反反复复的朗读就可以做到。可是要有感情的朗读却是低年级孩子很难做到的事情。所以身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就有义务引导孩子们读出自己的感情。
1.通过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记得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而在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教师范读顾名思义是为学生朗读做个样子,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课文的朗读基调。而当前,低年级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拖长调朗读、朗读不停顿等,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在课堂上就要范读,范读时的语气轻重、语速快慢、音质虚实、读音长短的运用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都要恰当,这样就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模仿。而且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样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2.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有感情朗读。学习兴趣对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尤为重要。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听觉和视觉的结合会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的利用就能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再配上音乐,就能让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三个小伙伴》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上面既有三个小伙伴的画面,又有语音。孩子们个个都瞪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有的还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读。这时,让孩子再自由的读读课文,学生就会积极地投入到朗读中去。接着问学生,如果你就是这只小猪、小象、小袋鼠你会做什么动作,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话。孩子们通过看视频,个个都争先恐后的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接着我让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读好课文。这样,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地加上自己的感情读好了课文。
3.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叶圣陶先生说的:“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在我们的教材中,有的课文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有体验,然而学生没有读出该有的情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进行引导。例如,我在上《咏华山》时,课文中寇准情不自禁古诗很难解释,如果就讲词典上的意思学生是弄不明白的。我想一年级的孩子虽然很小,但是他们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会欣赏美得事物,对事物也有一定的辨别能力,我想华山的美景一定能让他们惊叹不已。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把华山的美景一一展现给学生看,这时学生有的手舞足蹈的和同桌讨论;有的嘴巴里发出了赞叹的声音;有的不知不觉地站起来欣赏。看到这里我紧接着就解释了“情不自禁”,而课文中的寇准也情不自禁的吟诵出了古诗,学生就会感同身受的有感情的朗诵出古诗。
4.利用学生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美国一位教育专家对朗读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请不要怀疑朗读,不要放弃朗读。你影响的不仅是孩子的健康,也是孩子的未来。”作为语文教师,让我们从现在做起,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藉此开启语文学习的大门,引领学生走上充满魅力的语文之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 读《我要做好孩子》有感
- 生活新变化
- 读《格列佛游记》
- 读《淘气包马小跳》有感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 昆虫记读后感
- 如果我是鲁滨逊
- 读《鲁宾逊漂流记》后感
- 让我们独立面对生活 ——读《乌塔》有感
- 不怕困难,永不言败
- 《海伦凯勒自传》读后感
- 读《最后的善良》有感
- 读《停水》有感
- 读《最后的辉煌》有感
- “有钱难买老来瘦”是误导
- 论《儒林外史》虞育德形象的艺术塑造
- 浅析文学经典的价值与意义
-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卡拉的两次逃离
- 黄渤变外卖小哥,孙红雷成“自拍狂”
- 八种走路健身法如何选择有学问
- 学做老人的必修课
- 浅析汉乐府爱情诗中女性的爱情信仰
- 《管子》四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初探
- 入蜀必吃回锅肉
- 浪漫在和谐中沉淀
- 叶舟:底层书写的执着者
- 古代解决“医闹”那点事
- 《f文解字》引《尚》f略
- 落拓不羁的青春
- 重要的是尊重
- 绽放的仅仅是杏花吗?--第一朵杏花的文本细读
- 广州番禺区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材解读之一
- 北京延庆县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
- 品字析句 赏读悟情
- 阜阳市2011年九年级语文九校联赛试题及答案
- 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2)
- 解读《燕子》
- 从化市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 《祁黄羊》课文解读及相关阅读练习
- 我读《云雀的心愿》
- 焦作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 我读《人类的“老师”》
- 黄冈市团陂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