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5
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下面笔者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指导课前预习,教给自主学习方法
预习是学生的主动性的学习行为。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因此教师要腾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预习,并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预习方法。首先,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扫清学习的障碍,再选用自己喜欢的一种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利用课前预习导读提纲和课后思考题认真读书思考,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的主要意思;第三,将自己喜欢的片段多读几遍,读好,读美,读出感情;第四,将文章中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准备在上课时交流。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这既能满足学生渴望了解未知生活的需求感;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台,使学生成就感得到满足。当然,低年级学生预习要求应适当降低,只要求孩子能借助拼音自学生字,会自己试着把课文读下来就行了。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语文思维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标。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
三、采用多种方法,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对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情感的投入,落实主体性大有促进作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理解词句、启发想象、引发思考、指导复述背诵等环节中运用教学媒体课件、操作演示、模拟表演、语言描述、简单的板画、设置问题等多种方法来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如在学习《草原》时,首先可为学生展示大草原的照片:蓝天白云、满眼绿色、牛羊成群、野花盛开……学生一下就会被照片中的美丽风景吸引住,此时教师顺势引导说:“大家看到的一切和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课文内容一模一样,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草原游览和感受一番,好不好?”接着,伴随着悠扬的草原乐曲,教师可再播放配合课文内容的大草原的美景的录象,并请学生们准备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和自己来到草原的感受……这一下,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就会认真地看,细心地体验,尽情地说。尤其是在深入学习课文后,教师如果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朗读来重现大草原的美景,学生们的积极性会更高,那肯定是个个抢着读、比着读,读得如痴如醉……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增强自主学习动力
要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才能,必须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信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在行动上参与学生的探索活动,与学生开展交流、合作。对学生的每一次成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每一次热情参与都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对学生每一个错误和失败,都要给予耐心的引导和帮助,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索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五、引导学生质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做到敢问、善问、乐问,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的关键是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忌地问。凡是提问,不管好与坏,对与错,均应给予肯定和称赞。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索,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让学生敢于质疑还是第一步,关键的还是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分辨问题高低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按价值的高低或内在的先后次序梳理出来。
学生从敢问,善问,到养成提问的习惯(乐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充分的思考时间,充分的提问时间,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习提问。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不从众,不唯书,不唯师”的心理逐渐形成,就改变了以往“要我问”为“我要问”。只有在学生养成了质疑问难的习惯后,自主探究学习才会成为学生真正的心理需要,学生才会随时留心周围的一切,自觉去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就能使学生逐步提高语文能力,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班门弄斧 弄斧班门
- 动物的报复
- 自信
- 拥有现在
- My English Studying(我的英语学习)
- My dream(我的梦)
- 花落花开
- 读《欧也尼葛朗台》有感
- 这事让我明白了
- 读《巴格达有爱》有感
- 回忆我们的故事
- GETTING ALONG(相处)
- 大气污染的知识
- 这也是课堂
- 我想要飞得更高
- 激光测长系统在安钢炉卷机组横剪测长定尺系统应用与研究
- 天然抗氧化剂对动物肉品的作用
- 外墙外保温防火技术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 数码印刷技术及其对纸张性能的要求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会计集中核算
- 探析如何加强政工工作
- 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障碍及对策
- 试论网络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维
- 浅析当下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客户管理
- 分析矩阵变频技术在电梯中的应用
- SMW工法桩在土壤修复工程中的应用
- 统计信息与医院经济管理
- 仪器仪表研发过程存在问题及工作流建模
- 工会怎样为构建和谐企业发挥作用
- 电力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对策
-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推荐
- 训练思维,体现创新
- 04槐乡的孩子练习题教学案例反思
- 爬天都峰试课稿教案字条
- 槐乡的孩子精彩教案一教学案例反思
- 班主任工作总结1
- 浅谈小学生作文素材的发掘
- 槐乡的孩子-教案
- 构建趣味性识字教学课堂
- 爬天都峰说课设计教学案例反思
- 作业中的生态与环保
- 倡导合作学习关注合作过程
- 如何写好小学作文
- 怎样才能写好一篇作文
-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