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08
胰腺癌信号:突发糖尿病
胰腺癌,因为死亡率高、治疗效果差而被称为“癌中之王”。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在某些糖尿病的背后,潜伏着胰腺癌的踪影。近日,在穗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胰腺病学大会上,专家指出,年过不惑突发糖尿病,且用胰岛素降糖治疗效果差,尤其是那些既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也不肥胖,却突然发生糖尿病的人,最好及时进行胰腺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的检查,排除胰腺癌。
突发糖尿病可作为胰腺癌预警
近年来医学界发现,新发糖尿病可作为早期胰腺癌的预警信号。胰腺癌相关糖尿病的生物标志物有所不同,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找出哪些人会得胰腺癌,是拯救胰腺癌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经过深入研究,陈汝福所带领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发现,胰腺癌可通过一种叫做炎症因子的物质引起糖尿病,而这种炎症因子中的MIF(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可引起胰岛细胞的功能障碍。胰岛细胞就是产生胰岛素的细胞,若胰岛细胞功能出现问题,糖尿病就跟着来了。
血糖突然升高难降要及时排查
我国目前有糖尿病患者约一亿,大部分是2型糖尿病,他们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吃、多喝、多尿、体重减轻,大部分糖尿病人都有病情缓慢发展的特点。那么,哪些糖尿病患者要警惕自己可能“伴有胰腺癌”?
胰腺癌与新发糖尿病(3型糖尿病)为何密切相关?陈汝福指出,因这两种疾病实际上同出一源――胰腺。糖尿病是因胰腺内分泌细胞胰岛素出了问题所致,而胰腺癌多因胰腺外分泌结构恶变而来。早期胰腺癌之所以会出现一些类似糖尿病的症状,是因为癌细胞破坏了胰腺组织,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患者从而出现一系列糖尿病症状。也正因为病因不同,所以,用于治疗常规糖尿病的药物对于这类病人往往无效。
胰腺癌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目前最有效延长病人生存期的办法是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所以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陈汝福建议,胰腺癌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防癌体检”。目前认为,胰腺癌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有上腹痛或背部疼痛、消瘦、有胰腺癌家族史;患慢性胰腺炎多年。他强调,突发糖尿病或有不典型糖尿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定期筛查,除了抽血检验肿瘤标记物CA19-9外,建议加上多拍螺旋CT及高端MRI动态增强扫描,可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两元钱
- 做梦都想着的亲人
- 解开茅盾
- 入团申请书
- 六年级数学总结
- 妈妈笑了
- 文明,就在身边
- 卵石画
- 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
- 萤火虫
- 缓慢的上课铃前后
- 半碗剩饭
- 笑容背后的真面目
- 太阳宫冲浪
- 有趣的课余生活
- 社会资本是资本吗?
- 论行政行为检察监督及其制度优势
- 股权性质、企业社会责任与审计收费
- 老年人社会参与困境及政府责任研究
- 医患关系的演变对当今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启示
- 论江湖诗派的诗论与严羽《沧浪诗话》之异同
- 干部选拔任用如何突破部门化的“瓶颈”
-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创新效率测度与评价研究
- “道”在日常生活中
- 在高职院校中做好女生工作的方式探索
- 沙盘疗法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应用路径分析
- 大城市周边准生态敏感区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 金融结构、劳动力市场特征与就业
- 从胡适的戴学研究看他的反传统
- 试析执政生态环境变迁对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影响
- 《匆匆》教学设计
- 《匆匆》句子赏析
- 《匆匆》教学设计1
- 《匆匆》教学设计3
- 《匆匆》精品教案
- 《回家》教材分析
- 《回家》探究感悟
- 《匆匆》课文原文
- 《回家》教案之一
- 《匆匆》课外阅读材料
- 展开想象的翅膀——谈教学《匆匆》
- 《匆匆》结构分析
- 《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
- 《匆匆》一课一练
- 《韦德的心愿》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