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31
古代名医的“现代疗法”
张仲景用蜂蜜治便秘
张仲景年少时随同乡张伯祖学医,由于他聪颖博达,旁学杂收,长进很快。
一天,来了一位唇焦口燥、高热不退、精神萎蘼的病人。张伯祖诊断后认为属于“热邪伤津,体虚便秘”所致,需用泻药帮助病人解出干结的大便,但病人体质极虚,用强烈的泻药病人身体受不了。张伯祖沉思半响,一时竟没了主张。
张仲景站在一旁,见老师束手无策,便开动脑筋思考。忽然,他眉宇间闪现出一种刚毅自信的神情,他对老师说:“学生有一法子!”他详细地谈了自己的想法,张伯祖听着听着,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张仲景取来一勺黄澄澄的蜂蜜,放进一只铜碗,就着微火煎熬,并不断地用竹筷搅动,渐渐地把蜂蜜熬成黏稠的团块。待其稍冷,张仲景便把它捏成―头稍尖的细条形状,然后将尖头朝前轻轻地塞进病人的肛门。不久,病人拉出一大堆腥臭的粪便,病情顿时好了一大半。由于热邪随粪便排净,病人不几天便康复了。张伯祖对这种治法大加赞赏,逢人便夸。这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药物灌肠法。
以后,张仲景在总结自己治疗经验,著述《伤寒杂病伦》时,将这个治法收入书中,取名叫“蜜煎导方”,用来治疗伤寒病津液亏耗过甚、大便结硬难解的病证,备受后世推崇(编者注:中医讲的伤寒是指受寒引起的疾病,与现代医学讲的伤寒是两回事。现代医学讲的伤寒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孙思邈用葱管治尿闭
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他非常注重医德,强调医生要时刻为病人着想。
一次,一位得了尿闭症的病人找到他,痛苦异常地说:“救救我吧,医生。我的肚子胀得实在难受,尿脬(编者注:尿脬即膀胱)都快要胀破了。”
孙思邈仔细打量这病人,只见他腹部隆起,双手捂着肚子,呻吟不止。
孙思邈见状心里非常难过,他想:尿流不出来,大概是排尿的口子不畅。尿脬盛不下那么多尿,吃药恐怕来不及了。如果想办法从尿道插进一根管子,尿也许就能排出来。
孙思邈决定试一试。可是,尿道很窄,到哪儿去找这种又细又软、能插进尿道的管子呢?正为难时,他忽瞥见邻居家的孩子拿着一根葱管吹着玩。孙思邈眼睛一亮,自言自语道:“有了!葱管细软而中空,我不妨用它来试试。”
于是,他找来一根细葱管,切下尖头,小心翼翼地插入病人的尿道,并像那小孩一样,鼓足两腮,用劲一吹,果然,病人的尿液从葱管里缓缓流了出来。待尿液放得差不多后,他将葱管拔了出来。病人这时也好受多了,直起身来,连连向孙思邈道谢。
在医学史上,孙思邈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的人。
张子和巧法治惊证
张子和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他善用攻法治病,人们常称他为“攻下派”。然而,他还是心理疗法的一代大师。
有个叫卫德新的人,其妻在一次旅途宿店时,当晚碰上一群强盗抢劫,吓得她从床上跌到地上。此后,凡听到些许声响,她便会昏倒在地,不省人事。诸医用药治疗,病逾一年而不见好转。
张子和经过细心观察、分析,认为其属胆气伤败,应采取心理疗法。他让两名侍女抓住病妇的两只手,将她按坐在高椅上,然后在她的面前放一张小茶几,张子和指着茶几说道:“请娘子看这里!”话音未落,“砰”地一声,他用棍使劲打在茶几上。病妇见状大惊,张子和说:“我用棍子打茶几,你怕什么呢?”待她心神稍定,张子和又敲打小茶几,这回她果然不那么惊怕。张子和重复以上动作,并用手杖敲门,暗中让人划病妇背后的窗户纸。病妇渐渐惊定,笑问道:“你这算什么治法呀!”张子和回答说:“惊者平之。”对受惊者,治疗时要设法让他对受惊的诱因感到习惯,觉得跟平常一样。这一番解释,说得病人点头称是。当晚,张子和又派人敲打病人的门窗,通宵达旦地折腾她。从这以后,病人即使听见雷响也不再惧怕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八只手
- 难忘的老师
- 当班长的滋味
- 永远的大树
- 我的好朋友
- 我的好朋友
- 记一位三轮车夫
- 我们这群女孩
- 我的妈妈
- 我的好朋友
- 我的弟弟——张小凯
- 我的父亲
- 老师,您真好
- 会“变脸”的爸爸
- 记忆中的老王
- 高校音乐专业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探析
- 基于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真在本我 趣在天然
- 业余联赛每年超500场
- 相约博物馆
- 论数学在折纸中的表现
- 漫谈肖像漫画
- 试论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新”发展
-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浅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影响力
- 论审美期待视野下的微电影艺术
- 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 关于建筑摄影的视觉语言之我见
- 新时期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 浅析高档茶叶包装的色彩心理
- 烛之武的说辞艺术
-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
- 如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 一年级活动课教学案例《给小动物一个家》
- 是谁害死了晴雯
- 钱谷融:谈周朴园
- 西汉前期至中期的诗赋与散文
- 如何推断文言虚词用法
- 《死水》个性创新教案
- 《雨巷》教学设计
-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
- 古诗鉴赏中形象鉴赏法初探
- 论司马迁《史记》的崇高美
- 《春》的教学设计三则
- 屈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