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六月: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

六月: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5

六月: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

六月有芒种和立夏两个节气。

芒种:有芒之种谷可稼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就是说芒种时节正是夏季作物播种最忙的季节,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是农民朋友最为繁忙的时候。

芒种节气谚语

芒种是农事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有“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江西有“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江苏有“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有“芒种芒种,样样都种”,四川、陕西有“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从以上农事谚语可以看出,到了芒种时节,我国农忙季节已经进入高潮。

芒种节气与天气的相关性较好,所以芒种的气象谚语有很多,如“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鄂、湘、桂)、“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辽、闽、赣)、“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赣)、“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闽)、“芒种南风扬,大雨满池塘”(湘)、“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皖)、“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苏、冀)、“芒种热得很,八月冷得早”(湘)等。

芒种的习俗

祭“花神”

芒种时节,百花开始凋零,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从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安苗

安苗的传统农事习俗始于明初。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具有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于是,古人就发明了各种煮梅的方法。

芒种的养生

我国江西有谚语:“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短短几句话,反应了夏天人们的通病――懒散。其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顺畅地发散出来,则易感暑湿,使人四肢困倦、萎靡不振。所以,芒种时节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中午可以小憩,以助消散疲劳、恢复体力。

芒种过后,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人更要常洗澡。但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因为“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夏至: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据《恪遵宪度抄本》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是说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夏至的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我们很熟悉“一九二九不出手”的关于冬至的九九歌,其实,夏至也有九九歌,如宋人周遵道的《豹隐纪谈》中就载有一首《夏至九九歌》:“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四九三十六,争向街头宿;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入眠寻被单;八九七十二,被单添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壑。”这首歌描述了从夏至开始一共81天由热转凉的天气变化。

夏至节气谚语

夏至正处梅雨期间,雨量大,雨日多,常造成较大的洪涝,各地谚语有不同的说法:“夏至大烂,梅雨当饭” (浙)、“夏至下雨十八河” (湘、贵)、“夏至落大雨,八月涨大水” (湘)。如果夏至天气炎热,预示后期天气既旱且热:“夏至无雨三伏热” (川)、“夏至无雨干断河 ”(贵)、“夏至不雨天要旱“ (皖)。夏至是否打雷,对未来天气有一定的预示作用:“夏至无响雷,大水十几回” (湘)、“夏至鸣雷旱三伏“ (桂)、”夏至雷响,打破梅娘“ (浙)、“夏至雷响天多晴” (鲁)。夏至时的冷热程度与未来天气也有一定的关联:“夏至不热,冬至不冷” (陕、赣)、“夏至未到莫道热,冬至未到莫道寒” (赣、川、鄂、冀)。还有预示未来年景夏的民谚:“夏至端午近,麦子满仓囤;夏至端午远,年景必有闪” (鲁)、“五月夏至头,担水救禾苗;五月夏至中,多雨又多风;五月夏至末,大水溢塘坡” (赣)。

夏至的习俗

夏至节

夏至是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我国古代将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代已有夏至的祭神仪式,认为可以消除疫疠、荒年与饥饿。在清代以前,夏至日都是作为节日放假的。

麦粽与夏至饼

按照我国江南食俗,夏至不仅食麦粽,而且还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做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腊肉等,俗谓夏至饼,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

冬至饺子夏至面

我国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吃面是江南一带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

老北京人在夏至这天也讲究吃面,而且花样很多。面条煮熟后用凉水一过,调上炸好的酱,拌上黄瓜丝、水萝卜丝、黄豆芽,再就两瓣蒜,这就是老北京炸酱面,或者用芝麻酱、花椒油、老陈醋那么一拌,就是麻酱拌面,吃起来也别有风味。

夏至的养生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空气潮湿,阴雨连绵。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容易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要注意预防湿疹、皮炎等皮肤病的发生。

夏至蚊虫繁殖速度很快,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不吃生冷食物,不吃已经变质的食物,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夏季气温高,人体汗液分泌旺盛,水分流失比较大,因此必须及时补充水分。夏季给身体补水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如喝些绿豆汤、淡盐水等。需注意的是,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不适宜喝绿豆汤。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次深刻的教训
不再做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
冬日之圣
班长竞选词
如何写好你的日记
苦瓜与黄连
我学伟人邓小平
我的探索
苏州的高楼
我学会了英语,我非常开心
猫的自述
小曼雅的愿望
制止战争保卫和平
妈妈让我玩
未来的汽车
公证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
从法律的价值和效果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无刷同步电动机欠压跳闸问题的解决方案
论刑事禁止令的司法适用及执行
论教育服务业发展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
财务管理课程《财务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幼师虐童的犯罪学分析
坚持依法协商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孤岛”效应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探析与对策
项目教学法在《建筑电气工程图识图》中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保全证据公证中证明材料取得方式的合法性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浅析电梯及曳引机产生振动、噪音的分析以及应对措施
新时期完善青年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的思考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札记
《四时田园杂兴》课文
《题西林壁》教学札记
《四时田园杂兴》教材理解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札记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札记
《四时田园杂兴》问题探讨
《四时田园杂兴》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