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07
联系沟通 连点成线 连线成面
“复习课复习旧知时,如何从‘旧’中出‘新’?”“怎样复习梳理才能有效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复习课除了复习知识,还需要给学生什么?”等问题,并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就以《四则运算》这节复习课的两个片段为例,谈谈自己对复习课的一点实践和思考。
片段一:加减法,从本质上找联系
师:(手指黑板上的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四则运算。四则运算是指哪几种运算?
生:加、减、乘、除。(竖着板书:加、减、乘、除)
师:有哪几种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生:整数、小数、分数。(横着板书:整数、小数、分数)
师:(出示作业纸上第一题)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几道题目。请同学们看一看。(停顿10秒)你觉得哪几道题比较容易?
生2:我觉得 ⑦ 4/5×2/3 ⑧ 2/3÷1/18也比较容易。
师:刚才同学们点到的题有①②③⑦⑧。看来有部分同学觉得像这样的(手指①②③)加减法比较容易。为什么?
生:因为只要数位对齐算就行了。
师:你们指的数位对齐算是指――(手指黑板上的三类数)
生:整数、小数。(在“整数”和“小数”下方板书:数位对齐)
师:为什么要数位对齐呢?
生:数位对齐,计数单位就统一了。
师:也就是说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
(在“数位对齐下方”板书:相同的计数单位)
师:整数、小数的加减法只要数位对齐就能算了,那分数的加减法又是怎么算的?
生: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师:除了分母相同的情况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情况?
生:分母不同先通分,然后再加或减。
师:为什么要通分呢?
生:为了统一分数单位。
师:看来所有的加减法道理都是一样的DD,就是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就可以了。方法简单,道理一样,这是你们喜欢加减法的原因,对吧?
……
【设计意图:在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了前测,拿着自己出的练习题叫学生指出最喜欢算哪几题?最不喜欢算哪几题?发现学生比较喜欢算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乘除法;不太喜欢算小数的乘除法。问学生为什么喜欢?答案很简单,容易算。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粗粗分有12条,细细分就更多了,如果一条一条讲显然太单调、太枯燥。更何况有些计算方法学生不会讲或讲不完整,但不代表他不会做或不理解。基于以上的几点考虑,我决定不一条一条回忆,让学生从各种算法之间的共同点着手,找到算法与算法之间的联系,把有联系的算法进行沟通,达到更好、更快、更简单的掌握各类算法的目的。同时又在原有旧知上有所提升,从“旧”中出“新”。课一开始直接揭题,接着抛出两个问题:“你觉得哪几道题比较容易?”“为什么?”找到整数、小数加减法算法的共同点“数位对齐”,本质就是“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接着再沟通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法的共通点“通分,本质也是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这样一来就透过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算法的不同表象,发现了相同的本质,使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更加透彻和深刻。】
片段二:乘除法,从转化中找联系
师:这些题目中你们觉得哪几道题比较难?
师:看来大家都觉得小数乘除法比较难。为什么?
生1:小数乘法在计算时要把小数化成整数。
生2:小数点容易点错。
生3:计算小数除法时,要把除数是小数的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再计算,转化时不小心会搞错。
师:看来在计算小数乘除法时都要―――
生:转化。(在“乘”“除”法右边板书:转化)
师:同学们对这样要转化过再来计算的题目,觉得比较烦,觉得比较容易出错。那么对这样容易错的题目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
生:小数点不要移错。
……
师:带着这些注意点,拿出作业纸,静静的完成作业纸第一题。
(学生做题,校对,对错题进行纠正)
……
生:小数点。
师:扩大了,后面要怎么样?
生:缩小回去。
师:所以小数点的这个点点在哪里,跟谁很有关系的?
生:跟两个乘数里小数的位数有关。
师:乘数里面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要点出几位小数。
师:那小数除法又是怎么算的?
生: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师:转化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同时向右移动几位。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性质?
生:商不变性质。
师:乘除法中小数点还要跟原来的对齐吗?为什么?
生:因为在计算的时候是转化过的。
……
【设计意图:在这个片段中通过“这些题目中你们觉得哪几题比较难?”这个问题,引出小数乘除法。小数乘法是先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的,而小数除法也是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因此在这一个片段中我想以“转化”为关键词对小数乘除法进行沟通和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乘除法算之前都要先“转化”。同时体会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因为小数乘除法学生易错,计算方法用文字描述起来也较复杂。所以在学生独立练习后我又把这两道题做为重点,结合学生的竖式回忆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可以这样转化后再算的道理。跟以前所学的知识“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性质”进行沟通,揭示知识间的因果关系,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算理,解决难点。】
布鲁纳曾指出:“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连接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复习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引导学生按一定标准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类、对比,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知识间的联系可以横向找、纵向找,也可以纵横结合找。就像串珠子一样把一粒粒散落的珠子串起来,就成了一串美丽的项链。珠子是旧的,项链是新的。从“旧”中出“新”,让知识得到升华,深化,让学生的数学素养经历一次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固执”的追求
- 侠者,自由之歌
- 盲者亦于心中
- 孤独之旅
- 面对世界的心
- 踏上生命的台阶
- 青春格调
- 人格,搀扶你走向天国阶梯
- 童话
- 读书与人生
- 努力无悔
- 成长,我们笑着哭
- 真正的态度
- 穷毕生之力,谋世界之福
- 走在阳光下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诊断价值
- 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 基于3DCT与CBCT勾画的胸中下段食管癌内在大体肿瘤靶区的比较
- 糖尿病足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例血友病合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
- 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研究
- 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作用
- 老年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 经锁骨上斜切口侧入路行双侧甲状腺肿块切除术的临床护理
- 股骨骨折的术前护理
- 东莞市男性高危人群单纯疱疹病毒2型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 ESWL与体位排石治疗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残余结石临床研究
- 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黏膜病变疗效分析
- 体察学习的精髓
- 新的学习方式应该提倡不得替代
- 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语感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 试论中学语文教师之素质
- 解读老舍《邻居们》
- 激情 积淀 激活
- 关于语言与文学关系的理论思考
- 陈建先《郑成功》评课
- 语文教师的“书巢”细目
- 着眼能力,评改激兴
- 清末民初教育的发展对文言文和白话文教学的选择
- 培养学生口头作文能力的探索
-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简介
- 文学教育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