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中国电视体育赛事类节目的“微创新”

论中国电视体育赛事类节目的“微创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28

论中国电视体育赛事类节目的“微创新”

摘要:“微创新”最初作为一种勃兴于互联网行业的创新理念,其成功的实践尝试彰显了其蕴含的巨大革新能量,对推动中国电视行业创新思维的嬗变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仅对中国电视体育赛事类节目而言,“微创新”思维渗透于节目的选材、制作、包装、主持、播出、互动等各个层面,在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迎合受众的收视心理和降低观众的学习成本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微创新;体育赛事类;电视节目

一、“微创新”理念的基本内涵

但综观其核心价值来看,以注重用户体验和崇尚快速反应为两翼,坚持小步迈进、快速更迭、迅疾调整、不断试错的探索模式,或可以认定为“微创新”的应有之义。

二、电视节目“微创新”的要义

与现今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所依仗的便捷互动渠道相类似,作为当下大众传媒界最富影响力和渗透性的信息传播载体,电视作为其中的执牛耳者,相对于其他媒介有着与受众最为密切的接触空间和顺畅的沟通管道,这就为“微创新”理念在电视界的嫁接和深植提供了莫大的便利。

我们试图引入上述观点作为支撑,便可建构出在当今社会语境下“微创新”之于电视行业的清晰图景:即在尊重电视传播的一般规律和符合大众审美心理的前提下,以满足受众自主参与、自在行动、自我选择的个性化需求作为电视节目创设和改进的目标,追求创新方式的小体量、快反应、高速率,重视受众反馈,进而不断优化荧屏的呈现样态和表达方式,不断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这就构成了电视节目“微创新”的要义。

三、“微创新”是当今电视体育赛事类节目演进的必由之路

电视体育赛事类节目经过长期的演变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规定套路和演播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颠覆式创新的难度相对较大。但如今,受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已经得到了悄然提升,对于节目的观赏性、知识性和专业性等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而“微创新”理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为电视节目的创新提供了某种值得参照的借鉴。

1.内容层级的提高满足受众的观赏需求

(1)赛事播出门类的“微扩张”

(2)赛事互动渠道的“微增加”

电视作为传统媒体中与受众交流手段最为多样化的媒介形式,互动和反馈的便利性一直是其相对优势之所在。如今,新媒体的发展已有愈演愈烈之态势,低门槛、低成本、无时差、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已经成为其打压传统媒介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生存的压力迫使电视业在与观众的双向交流过程中不断挖掘最前沿的交际管道,从而显现出了全新的互动面貌。其中,手机短信互动运用的最为广泛,形式方便快捷、指向性高且较为灵活,可以根据节目的需要调节短信反馈的具体方式和功能效用。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自媒体作为炙手可热的新兴媒介形式,占据了信息传播的高地。按照美国学者丹・吉尔默在其专著《自媒体:民治、民享的草根新闻》中的观点,自媒体是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后的第三种媒介形态,是“以博客、播客、维客、新闻聚合、论坛、即时通讯等新媒体为载体的个人媒体的统称。”③其及时性、轻量化、便捷性的特点,也成为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用来弥合与新媒体相比较而产生的、同受众互动相对不足劣势的有效手段。

2.专业水准的增强降低观众的学习成本

(1)赛事解说阵容的“微调整”

中国体育赛事类节目主持人大体经历了老中青三代人的成长变化过程:以张之、宋世雄为代表的第一代解说员,他们的解说“声音高亢响亮,口齿清楚快捷,语言生动形象,声调抑扬顿挫”。④80年代中期,以孙正平、韩乔生为代表的中生代解说员开始走向台前,他们的解说大体继承了前辈的风格,虽偶有惊人之语,但总体上稳重不失保守;而青年一代解说员如黄健翔、段暄、杨健等,在解说的过程中充满了激情能量,较善于引导观众的情绪,但有时也出现了过犹不及的情况。比如2006年德国世界杯著名的“解说门”事件,就因为黄健翔极具倾向性的解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从另一个维度来看,中国体育赛事类节目主持人的业务能力经历了一个从“通才――专才――精才”的转变。为了适应这种解说专业化、精细化的需求,对解说队伍进行“微调整”势在必行。而从优秀退役运动员中选拔赛事节目主持人成为了一种新的培养方向。由于优秀退役运动员在其运动生涯所从事的运动项目上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对于专项运动项目的解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赛事呈现方式的“微拓展”

当今体育赛事的播出借助于现代技术手段和先进通讯方式,展示出越来越丰富的荧幕呈现样式,为观众直观地接收赛事信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曾表示:“将来的体育运动会简单地归为两类:一类是适合电视的口味,另一类则不适合,体育项目只有在属于第一类的情况下才有机会发展,否则要么衰落,要么踏步不前。”⑤萨翁此言一语成谶。现代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给体育赛事的电视化进程提供了难得机遇。借助于强大的电视制播技术,体育运动以前所未有的非凡视听表现力,印证了“力与美”的永恒主题。

结语

总之,“微创新”作为一种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电视体育赛事类节目发展衍变的过程之中,并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增添新的内容。诚然,“微创新”思维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操作不当易导致创新的庸俗化、碎片化倾向;节目内容和形式流于躁变,弱化了自身的风格特色;缺乏预判和风险评估的“微创新”可能引发受众的反感情绪等。但总体来说,“微创新”理念带给中国电视体育赛事类节目的,是一种注重受众体验的传者思维的陡然嬗变,是一种建立信息快速响应机制的迫切要求。

从这两点而言,“微创新”并不微小。(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注解:

①[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②曾光.中国电视体育节目创新研究[D].河南大学,2010.

③Dan Gillmor. We the Media: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M].O′Reilly Media, 2006.

⑤王大中.体育传播――运动、媒介与社会[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成熟的标志
自来水
最后一杯水
青苹果之恋
童年往事
牛郎织女的故事
我的笨姐姐
打羽毛球
父母之爱
故乡的秋天
另我永远铭记在心的一位老师
迎接2010年
二十年后的我
小螃蟹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
河南省食品万亿产业基地集聚发展路径及对策
推进公务卡使用以完善财务管理
环渤海区域旅游竞合模式与机制研究
泛太平洋航线大客户营销
攀岩节带动龙虎山旅游发展的构想
企业经理层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品牌传播之广告聚焦
论知识产权的资产属性
浅谈企业电视台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商贸流通业的诊断性信息服务发展现状及策略
黑龙江省石墨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林州市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关系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
发展中小企业年金构建社会养老保障支柱
浅谈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世纪宝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四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七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置履》 教学设计之一
《穷人》教学设计之六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以学为主 学导结合——《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构思
《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之一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穷人》教学设计之五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五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