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中日海军战略定位看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从中日海军战略定位看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2

从中日海军战略定位看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摘要:一百多年前那场决定东亚格局近半个多世纪的海战,中国北洋海军为何会输给日本联合舰队,迄今为止众说纷纭,本文从战略定位的角度出发,阐述北洋海军失利的重要因素,以此表明当代中国呼唤‘蓝海’海军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日;甲午海战;战略定位;必然性

美国著名的营销大师杰克・特劳特在其著作《与众不同:极度竞争时代的生存之道》指出,在竞争对手如云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找到一种方式令自己与众不同,这是成功的定位策略的基础。

也就是说,你企业想要获得怎样的成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作为企业你得先弄明白你需要达到一个怎样的企业高度,也就是你的战略定位是怎样的,而只有确定了自己企业所谓定位目标,这样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条路走下去,从而做大、做强。

而同样,对于一个国家,一支军队而言,选择怎样的战略定位,是决定一个国家强盛如何,一支军队强大如何的关键所在。

对于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那产决定东亚长达半个多世纪格局的的甲午海战而言,曾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海军在短短时间之内覆灭在日本联合舰队之下,除了满清政治制度腐败,上层统治者腐朽无能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则是在于北洋海军的战略定位远不如日本海军,也即是说北洋海军在兴建之初就缺乏前瞻性,属于偏安以求自保的类型,而在这一点上日本海军似乎走的更远。

之所以说北洋海军兴建缺乏前瞻性,没有一个好的战略定位,我们则是可以从北洋海军的创建开始说起,而这又不得不提到日本这样一个正在谋求发展的日本,随着日本明治维新的进展,日本国内矛盾也进一步加剧,为了缓解国内矛盾,日本急需向外扩张,以缓解自己国内武士的不满,而这样也就有了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

日本侵华时间虽然在英美帝国主义的调停下以赔偿50万两白银得以解决,这点钱对于赔款赔习惯了的清政府而言实在不算很多,但是一个向来在清政府眼里从来都只是东洋撮尔小国的日本竟然都敢对自己大清帝国动手,这就不得不让请政府中谋求自强、求富的有识之士所觉察到国事之忧,而当时海防的重要性已经在洋务派中有较高的认识,筹办海防之议随之兴起。

前浙江巡抚丁日昌在《海洋水师章程》中提到,建议设立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海军。不过作为中国兴建新式海军最早的设想,他所提到的‘因见外海水师一切艇船,总不如轮船之坚捷,必须配驾大号轮船,方足以资巡剿。’可以看来其设立海军的目的只是作为巡剿,也就是作为近海防御之用。

而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写到‘该酋外怵公论,内慑兵威,乃渐帖耳就款,於国体民情尚无窒碍,未必非在事诸臣挽救之力。臣於台事初起时,即缄商总理衙门,谓明是和局而必阴为战备,庶和可速成而经久。’可以看出,在李鸿章看来,北洋海军的建立乃是作为一支威慑力量,其目的是以谋求清王朝的自保,以及使得清王朝在外交桌上不至于太过没了底气,因而由此看来,北洋海军的设立是不可能有走向蓝海争霸之心,也就是说北洋海军在成立之初就已将自己的战略定位给定在了战略防御之上,而且还是所谓的‘黄水’防御。

虽然李鸿章本人多次强调:“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土寇所能比。”但是从当时的时局而言,清政府是不可能,也不敢与洋人为敌的,这是因为自从第二次鸦片战争,洋人打破北京城,咸丰帝逃到承德以来,清政府对洋人的态度已经由仇视的态度转变为逐渐联合,甚至是亲昵之态,这些可以从淮军与洋枪队一起联合剿灭太平军以及总理衙门的设立可以看出。

而且洋务派欲发展海军,还需要从洋人手中买来先进的兵轮,因为处处都要依仗洋人,那自然以洋人作为假想敌是不成立的。

既然北洋海军创立的真实目的不在于与洋人争锋,那么又是为了什么?在《李文忠公全书・奏稿》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日本狡焉思逞,更甚于西洋诸国,今之所以谋传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日本起见。’由此可以看出,北洋海军之所以创办的真实目的则是在于制衡日本的崛起而采取的被动防御。

清政府晚期虽然洋务运动兴起,喊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向西方学习,但是事实上是无法改变农耕文明数千来所形成的那种精神所在的,而且洋务派所提倡的‘中体西用’,就这些洋务官员而言,他们本身也长期受到农耕文明的这种思想理念所熏陶,所以说源自于农耕文明这样一个大的思想家园所诞生的北洋海军其必定会受到农耕文明那种安逸的思想所影响,也就形成了所谓的近海防御战略定位。

反观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作为一个新兴的帝国,日本由于国土面积狭小,战略纵深不足,因而日本奉行的是拒敌于国门之外的进攻防御策略,而想要贯彻这一战略思想,宽广的海洋防御纵深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在这一战略思想的影响下,日本走向的必将是一条蓝海海军战略,积极扩充还将注定是日本既定的目标,而中国广袤的海疆自然成为日本海军海洋战略定位之中的一块“肥肉”。

当然在甲午海战爆发之时,日本的海军发展正处于发展阶段,若是北洋海军能够坚定的执行所谓的近海防御战略,甲午海战的胜负实属难以预料。而北洋海军在甲午海战彻底的溃败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则又是因为北洋海军创办人李鸿章个人对于这支新生的海洋舰队的战略定位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这是因为从一开始李鸿章就将北洋海军这支国防力量看做是自己淮系集团荣辱兴衰的关键点所在,而这支军队在历史上的兴衰也确实与整个淮系集团势力的消长密不可分,而且同样与整个洋务运动的成败相始终。

早在甲午海战宣战之前,日本大本营已经制定好了一系列侵略计划,现实夺取黄海和渤海的制海权,接着再是在渤海湾登陆,寻求与清军决一死战,之后直取北京,而李鸿章为了防止自己的实力在战争中有所损耗,因而采取了消极的防御战略方针,命令北洋海军退守“北洋各口”,“保船制敌”,“不得出大洋浪战”。这种消极的战略防御,不仅仅严重打压了士兵参战的热情,而且在关键的黄海、渤海制海权上,给了日军极大的可乘之机。

而在黄海海战有所损失的情况下,李鸿章为了保全自己手中的这支政治筹码,不惜严令剩下的北洋海军“保船避战”,退守威海卫,而这一大战略方针,使得尚有一战之力的北洋海军彻底走向覆灭。

危巢之下岂有完卵,李鸿章将北洋海军看做自己的政治筹码,一味的希望得以保留下这支火种,但是面对急需走向扩张之路,成为新兴帝国主义的日本,这无疑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最终北洋海军的覆灭也让李鸿章自食恶果。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可以说大国的崛起首先是通过海洋,那么处理好海洋问题则是当代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而且外部世界对于中国的挑战都要求中国迅速的适应海洋,二十一世纪来自海洋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中国崛起必须所要面对的宿命。

当代中国向外突破的出口一方面是战略的突破,而另外一方面则是能源的要塞,是被动面对,还是主动积极应对,这取决于中国将来要走一条怎样的道路,而未来中国国民经济总量如何,则是要看国家海洋战略所放在一个怎样的高度。

甲午海殇,百年耻辱!

中国要想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永远不倒,就必须有强大的海军,要想保卫中华民族就必须距强敌于国门之外。

中国呼唤蓝海海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往事记之桂林山水
游闵行体育公园
寒假游九宫山
春雨
星空
校园四季
值得一游的地方
我明白了
家乡四季
我爱家乡
秋天的树叶
春天来了
秋游
我为什么像爷爷?
秋天的小公园
幼儿钢琴启蒙教育探析
普契尼歌剧咏叹调《你那颗冰冷的心》演唱分析
浅谈缄默知识理论在声乐演唱艺术中的作用
探究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音乐表现力
歌唱中乐感的塑造与培养(一)音乐感觉的塑造与培养
浅谈高校器乐演奏教学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中国民歌合唱作品的情感美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K.466的乐思阐述
钢琴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剧歌曲《假如我是一个阔佬》的人文特质
二胡演奏艺术简说
古琴弦上的律与乐
谈长笛演奏气流方向的掌控
漫谈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高校西方音乐史课程实践改革与实施探究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设计
《飞天圆梦》 教案教学设计
新型玻璃
重阳节的传说、寓言两则、乐的王子(剧本)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清明节的由来
倔强的小红军、续张嘎夺枪记
小草之歌、争吵、小泽征尔的判断、皮巧根桥、语文百花园五
《种瓜得豆》 教案教学设计
麻雀、让它们自有生息、蒲公英的梦、台湾蝴蝶甲天下、语文百花园四
地图上的发现
鸭子和凶兔请客 教案教学设计
一块特别的石头
我不能忘记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