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初中生音乐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的培养研究

初中生音乐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的培养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28

初中生音乐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的培养研究

摘要:音乐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基础教育中,“音乐能力”的培养主体为初中生,较之高校相对专业的音乐能力来说,具有局限性和不稳定性。本文认为:音乐能力的培养需要符合初中生发展规律,并且适应初中生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大体掌握初中生的音乐能力,来促进音乐课程教学实践的完善与进步。

关键词:音乐课程;音乐能力;创造性;即兴编创

“与自然科学相比,人文学科更关注人和人的发展,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有别于其他形式的音乐教育,它不以造就音乐专业人才为己任,它的目标是‘育人’,而育人正是人文教育最关心的目标。”① 围绕这一目标,在初中生特定的年龄阶段,基础教育不应以培养音乐专业人才为主,而应该以培养初中生高质量的审美为基点,在引导学生享受高质量音乐审美的同时,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品质。

一、初中生音乐能力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表现

初中阶段开展的音乐课程教学,是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阶段中“音乐能力”是广义上的概念,即:简单的演唱能力、器乐的简单演奏能力、基础的识谱能力、简单的创编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从学生爱好、兴趣入手,以便逐步发掘、培养、升华学生本身具有的音乐才能,是区别于专业性较强的高校音乐能力的。

在传统音乐教育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过于明显,对于学生来说,只是被肤浅的“熏陶”,这样的一种方式是无法让学生在主观上了解音乐、爱好音乐,这样的方法不能得其所好,也不能取悦其心,更别提及审美概念的建立和良好人格的塑造。总而言之,需要我们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通过一定的方法创新,以唤起学生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唤醒学生潜在的音乐能力。其中,音乐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简单的演唱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歌曲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会歌曲,重点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表现歌曲,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表达的感悟,使学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拓宽学生演唱能力的学习广度,来发掘学生的演唱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审美概念。此时可以适当运用“体态律动”② 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体验、感受音乐美,从而不断提高演唱技巧和感情抒发的能力。

2. 器乐的简单演奏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器乐的演奏来说,不能是高强度的训练,也不能是过分强调演奏技巧,而应该注重器乐演奏的基本规范要求。作为基础教育,应该让音乐演奏成为学生的乐趣而非负担,通过最基础的演奏学习,不断诱导学生通过器乐演奏进而发现音乐美,减少“机械型”学习模式的出现,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在学生身上由内而外的诠释出音乐的审美要求。

3. 基础的识谱能力。相对于专业的识谱能力来讲,没有大强度的“视唱练耳”过程,只有引导、发挥学生内在的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培养过程,让其远离“枯燥乏味”,减少音乐教育实践“被动化”的不良影响。作为检验识谱能力途径之一的视唱练耳,在初中阶段亦不可简单的用分数来评定其识谱能力,而应该注重兴趣、引导与培养,通过融入一定的趣味方式,逐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自我感知能力,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 简单的创编能力。有人质疑:“初中生,有创编能力吗?”显然这质疑是不合理的,甚至在怀疑学生的创造、创新性。在音乐基础教育实践中,这种创编能力不是指专业性强的专业能力,而是学生自身基于对音乐生活的理解,做出简单“创编”实践活动。这种能力培养旨在唤醒学生内心对音乐的审美,是音乐能力发掘与培养的途径,通过简单的音乐改编、创造,可以反应出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与内心世界,进而帮助发掘学生潜在的音乐能力,促进学生的音乐理解与感知能力的提升,不断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二、初中生音乐能力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学实践,采取的办法基本上是教师授课、教师示范、学生学习等简的“填压式”授课模式,因此被很多人做“唱歌课”来上,这样教学过程显得内容简单化、目标模糊化、效果不明显,曲解了基础音乐教学实践的根本目标与内在实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大体上可分为:浅层面和深层面的两类问题。其中浅层面表现出的问题为:音乐课程模式的僵化、音乐课程教学手段、方法单一等;深层面的实质问题则包括:教育观念更新、对音乐课程价值与目标认识不够,以及音乐课程本身特色的发展问题。二者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与影响,正是由于实质问题没能得到解决,使音乐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表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流于浅表形式的教学观念。笔者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只片面追求技能的学习,而轻视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整体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其实学校音乐教育可以图示为:

这个图示可以解释为:教师把音乐交给学生;

教师教学生音乐;学生通过教师学音乐;学生学音乐需要教师;音乐由教师交给学生;音乐让学生寻找教师……这三者是互动的。③

图示中阐明了学生、教师、音乐三者的互动关系。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音乐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将学生的音乐能力得以唤醒,并逐步培养好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只有运用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引导教学实践,才能逐步解决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三、初中生音乐能力评价出现的问题

音乐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学业评价,而没有学业评价的教学实践是盲目的。就音乐教学实践而言,音乐能力的评价、评估是必要的,通过对学生音乐能力的评价、评估,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音乐发展状况,并制定相关完善策略,最终促进学生在审美、指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首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主要看重于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形成性评价。对音乐教学来说“养成教育”是必要的,故而形成性评价应与终结性评价同等重要。换言之,形成性评价可以为终结性评价提供更为合理的参考价值,使终结性评价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其次,在学生自评环节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仅用传统的方法去评价学生音乐学习的好坏,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引发学生的创新思考,存在片面性特点;再次,在生生互评环节,教师往往干预过多,使学生丧失了互相学习的机会。故而,音乐能力的评价只有从学生本身出发,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

基础音乐课程的魅力并在于专业的技能,而在于通过更多的音乐实践,去唤醒、启发学生内心对于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用趣味、创新的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各方面音乐能力的进步与发展,从而提高初中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帮助初中生塑造良好的人格,更好的促成素质教育的实施。(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金 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410476070

参考文献:

[3]李慧燕 教学评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8.

[4]吴湘琦 中小学音乐有效学业评价――练习测试命题问题诊断与指导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4.

注解:

①肖川,薛晖.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②体态律动:把身体当作一个乐器来了解音乐、表现音乐。马淑慧.音乐教育心理学教程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③马淑慧.音乐教育心理学教程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家乡的杨树
春天的美丽
欣赏
美丽的公园
河水
我真后悔
家乡的“魔术师”
雷雨
秋天的色彩
我家的金银花
月亮
我家的东山
记一次综合实践
春天来我家
射阳河
微电影的本质与艺术创作
戏梦人生――论张爱玲与李安的《色·戒》对比
浅谈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动画中影调的重要性
水与火的缠绵――经典影片《双雄》之一二三四解构
网络电影对电影艺术形式的影响
探索抗战剧娱乐化的形成原因及健康发展策略
从《匆匆那年》看国产青春片的退化
浅论陈可辛电影的叙事策略
以《孟姜女》为例论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方法
《中国好声音》对国内电视发展的影响
用影视图像来解释人类文化
扬琴创新技法对扬琴艺术发展的影响
从《爸爸去哪儿》看真人秀节目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
矫枉不可过正――浅谈国产动画片的规范整改
古诗三首、观潮、火烧云、四季童话
翠鸟、飞吧,海鸥、
山村的早晨
牛郎织女 教学设计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芦叶船、一只贝、快乐的暑假
张衡|捞铁牛
满山的灯笼火把、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成长、球王贝勒、语文百花园三
放飞蜻蜓
虎门销烟、0的突破、语文百花园七 教学设计
人类的老师
瀑布 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晓景〉、 游园不值 教学设计
《珍珠鸟》教学设计
难忘的八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