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23
管窥《管子》
传承・之二十四
工匠再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国家再强,不守法度不能长久。管子管理国政,基础的理念是“四维”和“四顺”。
《管子》的时代价值
《管子》是我在完成《中国经典管理学》过程中立志必须要通读、精读和领会的中华优秀传统经典。为了帮助我完成这个心愿,《中国经典经济学》的英文版翻译者、中国科学院的鲍勤博士特意从台湾为我选回厚厚两大册的《管子今注今译》。两千六七百年前的著作,经过春秋战国之乱,躲过秦朝焚书之劫,跨越时空流传到今天,当然是弥足珍贵了。纵然书中有一些后人吹毛求疵的不足,如误字、脱字、衍字,如正文混入注解,注解编入正文,又如此篇文句掺进他篇,某篇前后失序等等,也不应因噎废食、弃之不读。瑕不掩瑜,见贤思齐,只要有一句说得正确,都应吸取学习,何况《管子》珠玑满纸、宝智充盈!
正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中国青年中的堪当大任者,绝不可以因为历代不通达的儒生轻视管子的言论而忽弃对《管子》一书的学习。孔子说过,“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面对当今世界局势,为了防止像苏联那样被演变,为了避免像南斯拉夫那样被肢解,为了消弭诸如叙利亚、利比亚、埃及等国那样被暴乱,为了保护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不被思想操控、不被经济掠夺、不被颜色革命、不被输入战争、不被虚无历史、不被瓦解信心,管子在短短二三十年间就把齐国送上霸主地位的政治谋略、经济韬略、管理策略足以效法。
学习中国传统的国家管理学、企业管理学、家庭管理学和个人身心管理学,有《管子》这一部书其实就够了。有人说,《管子》一书驳杂,有道家的论述,有法家的内容,有儒家的思想,不成一家,不够纯粹。这是典型的“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分科而析之的视角,不会领略什么是“一以贯之”的学问。一个人身上有看的功能,有听的功能,有闻的功能,有尝的功能,怎么不见有人说这个人功能太驳杂?一个完整的人需要五官,那么治理一个国家需要儒、道、墨、法、兵等学问有什么不妥吗?
单就《管子》一书所蕴含的学说而言,如果经过系统提炼,整理出一部“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和“符合现代学术规范”的《中国经典管理学》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是,当我们说“中国经典管理学”的时候,是指中国历史上所有传统经典中关于“管理学”的“最大公约数”。中国经典管理学视角下的“管理本质”,是对天道的觉悟和服从;管理的唯一对象是自己;管理的唯一场合是心地;管理的唯一依据是天道;管理的唯一特点是圆觉贯通、法无定法;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或者叫垂拱而治。这些在《管子》中皆有体现。
管子和齐桓公两个人的君臣配合,是历史上少有的组合。齐桓公是“官二代”兼“富二代”,声色犬马,吃喝玩乐,好吃好色好权位,但是也真有雄才大略,一闻千悟。齐桓公如果气量小,容不下管仲,首先就会报仇,杀掉管仲;然后不一定拜其为相;拜其为相也不一定能称呼他为“仲父”;称呼其为仲父也不一定信任他四十多年,言听计从。因为只有君臣完全信任,长久努力,才能得到“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的结果。他们的做法符合《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上下同欲者胜”,所以对于精诚团结的国家社会组织来说,《管子》一书具有操之可行的理论价值和范例作用。
《管子》的治国理念
管仲治理齐国,德治和法治“两手都硬”。中国传统管理学中的国家管理本质上就是“仁政”,意味着德治和法治的协调运用,以天理人伦之道教化天下,就是德治,人人受教,人人明理,人人自觉,则国家不管而治。这不是什么“政治空想”,而是在周朝文王、武王、周公时期,汉朝文帝、景帝时期,和唐朝太宗时期实现了的治国事实。
工匠再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国家再强,不守法度不能长久。管子管理国政,基础的理念是“四维”和“四顺”。四维就是后世熟知的“礼义廉耻”,是国家以德治国的大纲领,管子认为,“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一旦国家人民没有了道德规范,没有了敬畏之心,不再讲究礼义廉耻,那么国家将面临覆灭而且不可复兴。国民守礼“不逾节”,恰如其分,“则上位安”,不会有犯上暴乱;国民守义“不自进”,不自我吹嘘标榜,“则民无巧诈”,民风淳朴,货真价实;国民守廉“不蔽恶”,不贪赃枉法,不隐匿恶行,“则行自全”,国家运行的制度成本特别是监管成本趋向于零;国民有羞耻之心“不纵枉”,不放纵自己的邪思邪行,“则邪事不生”,从上到下国泰民安。如此,国家岂不是人人安分守己,尽职尽责,富强只是时日问题?
在《管子・霸形篇》中,管仲教齐桓公“国君以民为本事”,就是一国领导人的事业根本在于国民。“本”的重要,自古圣贤经典无不强调,如《黄帝内经》中的“伐其本则坏其真”,如《论语》中的“本立而道生”,如《大学》中的“其本乱而末治者否也”,《大学》更指出“知本”乃是“知之至也”。而管仲管理国家所采用的固本培元的方略就是“四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这些做法,和我们时下提倡的“群众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质上完全一致。也完全符合《孟子离娄章句上》中所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管子》的使用方法
在《论语》中,孔子曾经说“管仲之器小哉”,那是孔子境界的人才能说的,普通人,没有当过丞相,没有获得过君王近半个世纪的完全信任,没有带领一个国家成为真正霸主的经历,没有资格批评管仲。除此之外,若褒贬管仲,除非悟道的圣贤,否则就是自损福德。一分诚敬一分收获,万分诚敬万分收获,所以学习《管子》一书的智慧,要和学习其他经典的态度一样,首先要谦虚。
《孟子》中记载,曾子的孙子曾西因为别人把自己和管仲比较而发怒。这件事值得深思:为什么儒家正统的学人不大看得起管仲呢?可能因为管仲不是淳朴、节俭、低调的君子,得权势之后有些摆谱装大,有些器物和礼宾规格甚至等同国君,我想这是管仲不能成为千百年儒家士子效仿的原因。大家更愿意看到范仲淹这样发达而不忘初心的人物。但是如果因此不足就轻视《管子》的治国方略,那么儒家学子恐怕摆脱不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尴尬,因为《管子》一书记载的是把国家由弱变强、由贫变富的真实智慧和历史通则。“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观“富强”,就不能求全责备地苛求《管子》的完美。孟子早就警告过,人生有“求全之毁”。
在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中,管理学出自生理学,生理学遵循伦理学,伦理学贯通于天理学。天理学就是“道学”或者“心学”。说“管理学出自生理学”,是因为《黄帝内经》揭示“官者,管也”。人体“天生”有十二种器官,每一器官负责管理一项人体功能,叫“有司”,这是国家“有关部门”和管理职能的生理来源。说“生理学遵循伦理学”,是因为张仲景揭示“人禀五常,以有五脏”,说明“仁义礼智信”这五常是人有五脏的伦理基础,解释了《黄帝内经》中“天之在我者德也”的道理。而《管子》在“心术上”篇中指出:“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人,“心处其道”,是人间正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畅游魔仙堡
- 童话世界九寨沟
- 秋天的家乡
- 未来的宇宙探测飞船
- “都江堰建”导游词
- 丽江古城导游词
- 活泼可爱的小金鱼
- 我家的淘气猫
- 我的发现
- 我家的猫
- “大足石刻”导游词
- 我发现了我们班的小偷
- 游览长城导游词
- 苏州园林导游词
- 开平碉楼导游词
- 零售商纵向持股对制造商直销渠道选择的影响
- 农村留守初中生教育对策思考
- 浅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途径
- 当教育不再沦为“压榨”
-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理念的探索
- 浅谈传统教育与课程改革
- 校本研与训有机结合实践模式的探索
- 与美国年度教师零距离
- 夜晚在京都散步
- 文学的远与近
- 电动机转子故障的分析
- 故乡,我遥远的故乡
- 四月,去看一座镇
-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 语文教学优化须“四重”
- 《四个太阳》重点语句探究
- 《四个太阳》训练素材
- 《小壁虎借尾巴》训练素材
- 《小壁虎借尾巴》趣闻故事
- 《四个太阳》重点问题探究
- 《四个太阳》写作指导
- 《四个太阳》老师语录
- 《小壁虎借尾巴》美文欣赏:壁虎爱的故事
- 《四个太阳》重点字词梳理
- 《四个太阳》随堂练习:提高篇
- 《小壁虎借尾巴》考点练兵(二)
- 《四个太阳》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四个太阳》整体阅读感知
- 《四个太阳》随堂练习:巩固篇
- 《小壁虎借尾巴》美文欣赏:蜗牛和乌龟比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