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2
听说过“感统失调”吗?
第一次听说“感统失调”是一次朋友来访,说起她家宝贝上训练班,主要是锻炼“感觉统和”,防止“感统失调”的。我一听蒙了,啥叫“感统”?我还天天育儿呢,咋不知“感统”是啥?当时小泥三岁有余,写字经常反着写,我还特困惑,觉得孩子是不是学习有障碍,后来知道,这便是感统失调。
什么是孩子的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的定义,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地度娘了一下,度娘文库里有详细的介绍,全是专业术语,老长的文字,想知道的同学们可以搜下。其实在我理解,“感统”就是感觉系统,失调,无非就是孩子的各种感觉比如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对外界的反应不能很好地传达到大脑,于是大脑也不能很好地协调孩子各肢体的活动。
有时听妈妈们埋怨孩子不听话,好动,写字读书全是三分钟热度,我就想,是不是感统方面不能十分协调地合作呢?感统失调,最主要就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爱走神,看书会串行,算数会看错)、爱做小动作(边说话边晃动,手上不能没东西)、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碰撞)、情绪不稳定(爱生气、胆怯、不合群)。
小泥也有类似的问题,但是不严重,有时写字会写反,做事会拖拉,我没感觉对她的生活等有啥障碍,慢慢引导,进步也挺大。但是严重的感统失调,会严重地影响孩子长大以后的社交与学习生活。
关于感统失调的原因各有各的说法,我觉得说些虚的没用,就是孩子运动量与运动花式不足。
以前农村摔摔打打的不挺健康?现在哪舍得让孩子这么干,打个滚你怕不安全,大苹果小苹果一个个玩游戏,动画长片一集集盯着看。我们自己都知道不能这么干,但人人都这么干,我们自己也这么干,那还能有什么办法防止孩子迷上这些不健康的东西?前段时间我就想,现在的孩子爬行的时间能有多长?冬天地上凉,夏天穿尿裤几个长辈抱着四处走,等大了抱不动了,孩子已到了走路说话的阶段。但是极少爬行的孩子,他的平衡能力会比一般孩子差得多。
其实这是不少家庭都存在的问题,但是我相信他们有不少现在还没有发现这些问题,等孩子的进步比一般孩子缓慢才来哭诉。幸好小泥是个好动的孩子,她的一些不协调,在各种游戏与引导中慢慢纠正了。
关于“感统”,如果你预防得了,很好,预防不了,产生这些问题了,在日常的生活中,长辈就得费多一些心神去培养。有计划地刺激各个感官,强化训练孩子的本体觉、前庭觉、触觉,培养以及提高专注力、分辨力、记忆力、联想力。
我所想到的有效的办法,无非有以下几个:
孩子小的时候,多给宝贝做按摩,强化皮肤触觉;
孩子多爬行,多运动,可以有效地增强以后行走的平衡感;
孩子能笑能玩了,让他拍皮球,投篮,走独木桥,找错处,这些都能有效地提高专注力;
孩子再大些,让他承担一项家务,落实责任,提高他的责任感与自豪感。
在这个过程,亲子阅读,我建议,应该贯穿其中不要停歇。培养亲子感情,树立互助友爱自强自立的精神,这对孩子一生的教养都有极大的贡献。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我最崇拜的人
- 我
- 奶奶回来了
- 母爱无私
- 我的妈妈
- 我最敬佩的人——尼古拉特斯拉
- 这就是我
- 我的父亲
- 我的妹妹
- 我的妈妈
- 妈妈的爱
- 老师的……
- 我的朋友
- 合唱与现代城镇社区文化精神的构建
- 高甲戏传统曲牌的结构原则研究
- 文化传播 视听盛宴
- 第三届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研讨会综述
- 湘江边飞来幸福鸟
- 加拉米安小提琴教学思想范式:一个专亚教学实践应用
- 乡音悠悠述爱意 乡愁浓浓作诗情
- 理论、教学与创作的三重对位
- 缅怀导师周老巍峙
- 在田野上收获文化的思考
- 在兼收并蓄中推动唢呐专业音乐的发展
- 千花未放妍 一曲独自新
- 怀念周巍峙同志
- 跨族群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
- 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
-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 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的理论观照——评《母语教材研究》
- 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 语文教学的三种课型
- 教学设计要根据文体特点
-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
- 2008年高考语文备考要点
-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及译文
- 高考作文逼你做假把式的人生哲学家
- 关注课程标准下的几种阅读能力
- 积极审慎推进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
- 鲁迅反对给孩子读《狂人日记》及《呐喊》
- 呼唤具有审美特质的散文教学
- 不要淡忘了课改的使命
- 浅谈执教《共同的家》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