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8-28
10岁的女儿会包带花边的饺子呢
看过这样一条微信:大数据告诉我们,做家务的孩子更优秀。还真是这样,至少在我们家是这样。
我正要下班时,女儿来电话,问我加不加班,我说“不加”,她说了一句“那就好”,就撂下电话了,连个再见都没有。搞什么?
回到家,推开门,把我吓着了――餐桌赫然摆着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和一碗手指宽面。
一副大厨范儿的女儿,夹起一个饺子送我嘴边,“尝尝,妈,好吃不好吃?”“嗯,好吃,好吃,蒜薹鸡蛋木耳,妈妈喜欢。”
都快幸福死了。才10岁的女娃,就会包饺子擀面条给老妈吃了。
其实,说来惭愧,这完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孩子小的时候,一直是我自己带。咱又雇不起保姆,只能是边带她边洗衣做饭。洗衣服好说,放到洗衣机里搅就行,做饭就得靠一心三用四用五用了。把她放小推车里,我得一边炒菜一边跟她不停地说话:“宝宝,妈妈给你蒸蛋羹,你看这是鸡蛋,鸡蛋,骨头长在肉皮外面。”“宝宝,这是菠菜,绿色的,绿色,这是胡萝卜,红色的,红色。”于是她先学会说的话就是:鸡蛋、菠菜、洋葱、筷子、锅……
后来,她学会走路了,说什么也不坐在车里了。厨房处处是危险,我只好给她安排任务,不让她闲着――去帮妈妈拿个凳子,去帮妈妈拿个勺子,咱俩一起择菜,我择一把,她择一根,一起洗菜,我洗一把,她洗一根……
不知不觉中女儿知道了饭是怎么一步步做出来的,她现在学习和生活都挺有条理,应该跟这做饭的启蒙是有关系的吧?
女儿第一次做饭是7岁,我们全家都哭了。
一年级暑假,我和他爸要上班,奶奶身体不舒服,每天输完液要躺在床上静养,家里只有一老一小。
有天中午,奶奶躺着躺着睡着了,到了做饭的点也没醒。被孙女叫醒时,一桌子的饭出现在奶奶面前――糖拌西红柿、凉拌黄瓜片、白水煮挂面!
“奶奶病了,我来照顾奶奶。”西红柿块有些大,但糖放得很足;黄瓜片薄厚不匀,但醋放得恰到好处;挂面煮得很到位,还滴了几滴香油。
这孩子不但有照顾人的心,还有照顾人的本事呐!奶奶惊呆了,一个劲地说,真好真好真好……
第一次做饭就受到夸奖,女儿心里美极了,立马建立了关于做饭的自信。当天晚上就要求,从“烧火助理”晋级为“掌勺主厨”。
厨房里电啊火啊煤气啊,都挺危险,但我不想给她浇冷水,就说:做得不错,但还是等你长大些再大展身手(现在想来,其实不就那几样不安全因素吗,教给孩子怎样安全使用不就行了?)。
敢情人家只听了前半句,只要我们不在家,她就大练厨艺,为了超越白水煮面条,上网找食谱,跟着练。
偷学苦练半年后,女儿拿出了成绩――手撕包菜、红烧土豆片、西红柿炒鸡蛋和紫菜蛋花汤。“好吧,做得真是不错,但是以后还是少做吧,厨房里不安全。”我又唠叨,女儿还是只选前半句听。
这回又拿面条和饺子砸我一个跟头后,我决定不再唠叨了。这么自立、有爱心的孩子,再说别的就太不厚道了吧。
现在,女儿每天放学后,都会先写完作业,然后进厨房和我一起做饭,一起收拾。我们俩一边做,一边唠嗑,真是开心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母爱无私
- 妈妈的爱
- 奶奶回来了
- 老师的……
- 我的妹妹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我的妈妈
- 我的父亲
- 我最崇拜的人
- 我最敬佩的人——尼古拉特斯拉
-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 我
- 我的朋友
- 我的妈妈
- 这就是我
- 加拉米安小提琴教学思想范式:一个专亚教学实践应用
- 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
- 在田野上收获文化的思考
- 湘江边飞来幸福鸟
- 第三届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研讨会综述
- 高甲戏传统曲牌的结构原则研究
- 文化传播 视听盛宴
- 理论、教学与创作的三重对位
- 缅怀导师周老巍峙
- 乡音悠悠述爱意 乡愁浓浓作诗情
- 千花未放妍 一曲独自新
- 跨族群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
- 合唱与现代城镇社区文化精神的构建
- 在兼收并蓄中推动唢呐专业音乐的发展
- 怀念周巍峙同志
- 2008年高考语文备考要点
-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的三种课型
- 高考作文逼你做假把式的人生哲学家
-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及译文
- 关注课程标准下的几种阅读能力
- 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 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的理论观照——评《母语教材研究》
- 呼唤具有审美特质的散文教学
- 鲁迅反对给孩子读《狂人日记》及《呐喊》
- 教学设计要根据文体特点
-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 浅谈执教《共同的家》教学感悟
- 积极审慎推进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
- 不要淡忘了课改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