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4
学英语不是学工具
外甥女问我,如何学好英语?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可又是值得思考的。很多人学了一辈子不能入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按说英语就那些句型,可是为什么有的人用得活色生香,有的人写的英语却味同嚼蜡呢?
经常听人说,那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太脱离现实,不实用。学什么莎士比亚呢,学如何写产品说明多实用。这是一个很大误区。
就我观察,学得好的人跟学不好的人一个很大的差别是,前者喜欢把玩英语,后者则侧重实用。
外语专业的学生和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差别多半也是在这里。外语专业经常学一些文学课、语言课,把玩语言的本身,在其中找到乐趣。比如我们会去念布莱克的一首诗,揣摩这中间铿锵有力的节奏。比如我们会去思考:怪了,为什么林肯不说eighty,而说four score呢?(俩都是八十的意思,不好理解的话,想想中文里“父亲”和“老爸”的区别吧――小编多嘴)
缺乏把玩精神,只把英语当工具,会把本属语言精髓的东西,大而化之跳过去。
而一旦有了这种精细区分和鉴赏能力,说出来的话就会很不一样。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
很多人在美国毕业后,虽然学的是热门专业,可是找工作的时候,得四处撒网,发很多简历。我却总是一剑封喉,找一个是一个。
每次面试时,面试官们一看,觉得我这人完全没有可取之处,中等身材,相貌平平,面无表情。一旦提问的时候,发现这人好像并非弱智,英文好像还行,甚至会引经据典,他们的眼睛顿时就亮了。再深聊,发现这人精通专业,居然还知道一些面试官都不知道的本土作家,有时候说起话来,还文绉绉的,奇了怪了。
我每次就是这样顺利闯关的。这不过都是当年读英文时打的底,如果当年我只是背单词,学习外贸单证,可能今天会败得很惨。
一个人英文功底比较好,实用的东西就能手到擒来。现在一些人搞反了,为了追求实用而实用,三步并作两步,直接去学“饭店英语”“旅游英语”,多学一点别的都觉得浪费,不再嬉戏于语言文字本身,总也学不好。
我也不知道怎样给外甥女还原我这种玩出来的学习经历。于是,我给了她一些具体建议:
1.要求自己每天去看一些英文报刊,如《Reader's Digest》《Times》等。
这些报刊都有网络版,《New York Times》最好,在其网站上遇到不认识的字,右击鼠标,会出来一个问号,点击问号,就能查出英文的释义。不必什么文章都看,挑选一两篇自己感兴趣的就行。不要把它当成任务,这是一种了解时事的消遣。
2.关于单词的积累,可以去注册金山词霸或其它网络词典,把每次查过的单词顺手添加到网络单词本里,记录下来,抽时间去温习。英语的词汇量之大,是汉语没法比的,词汇量的扩充,是一辈子的事情。
3.多记一些完整的句子。光记单词没有用,都是一地散钱,串不起来。每次看到一个新的词语,查字典的时候,顺便要查出怎么使用的,看看例句。
4.订阅一些有助于学习的英文博客和播客,甚至包括一些轻松的网站,不知不觉地学习。加入一些有助于学习的邮件组,这样每天它们都会推送一些学习材料过来,每天学一点,就当是一业余爱好。不用拿这些东西去装点自己的文字,而是可借此学到新的表达方法。英文里的句型不过是主谓宾定状补几种,但是这些元素,让不同人组合起来,结果千变万化。其间的新颖和独创,灵活与变化,才是值得学习的地方。
可用Feedly、Zite等订阅一些英文博客,集中阅读,免得在网上每天瞎找。当然这些网站也可能耽误时间,要掌握好一个度。有些语音的播客也很有价值,比如我订的Moth Podcast,经常有人讲故事,生动有趣,又能不知不觉学英文。
5.要善于使用网络搜索,不要以为我学了英语这么多年就什么单词都知道,根本不可能。学海无涯,我很多东西都不知道,不过我善于搜索,比如我不知道退货信怎么写,我就会用“return letter”加上“template”去搜索。搜索的结果我会看一遍,看人家怎么说,然后我去借鉴(但不要抄袭)。
学语言本来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日子久了,你会知道一些固定套路,形成模板,熟能生巧,以后就千变万化了。
写完这些建议,发觉都是老生常谈。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在做以上这些事情的时候,不觉得是一个任务,而是一个乐趣呢?这也是学得好和学不好的区别之关键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
- 我的妈妈
-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 妈妈的爱
- 我最敬佩的人——尼古拉特斯拉
- 我的父亲
- 母爱无私
- 我的朋友
- 我的妹妹
- 我最崇拜的人
- 这就是我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我的妈妈
- 奶奶回来了
- 老师的……
- 文化传播 视听盛宴
- 合唱与现代城镇社区文化精神的构建
- 怀念周巍峙同志
- 在兼收并蓄中推动唢呐专业音乐的发展
- 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
- 在田野上收获文化的思考
- 加拉米安小提琴教学思想范式:一个专亚教学实践应用
- 乡音悠悠述爱意 乡愁浓浓作诗情
- 第三届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研讨会综述
- 湘江边飞来幸福鸟
- 跨族群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
- 千花未放妍 一曲独自新
- 缅怀导师周老巍峙
- 理论、教学与创作的三重对位
- 高甲戏传统曲牌的结构原则研究
- 关注课程标准下的几种阅读能力
- 鲁迅反对给孩子读《狂人日记》及《呐喊》
-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 不要淡忘了课改的使命
- 2008年高考语文备考要点
- 呼唤具有审美特质的散文教学
- 语文教学的三种课型
- 浅谈执教《共同的家》教学感悟
- 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及译文
- 积极审慎推进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
- 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的理论观照——评《母语教材研究》
- 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 高考作文逼你做假把式的人生哲学家
-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要根据文体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