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红色娘子军》往事知多少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改编自同名电影,是我国独立创作完成的第一部中国题材的红色芭蕾舞剧。在当时,这部舞剧是按照周总理“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指示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
根据周总理的设想,1963年底,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林默涵邀请有关同志一起讨论舞剧选题,最后通过了李承祥提出的改编电影《红色娘子军》的方案,并组成创作班子,由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担任编导,吴祖强、杜鸣心等担任作曲,黄准担任主题歌《娘子军连歌》的作曲。不仅编导们在创作过程中深入海南体验生活,演员们也曾赴大同某驻军,接受了为期两周的军营训练。
而《红色娘子军》的命运伴随着中国政治时局的变化,也被打上了“样板戏”的烙印,成为经历过“文革”的中国人沉入心底、不敢触摸的伤痛。1965年初,剧团刚从南方回来,江青就来了。江青的主意着实把李承祥折腾得够呛。她要求三场之前加个过场,交代洪常青怎么到南府的。芭蕾舞只跳舞不说话,如何表现出这种复杂的逻辑性情节呢?李承祥改了一个月,感觉“芭蕾舞变成了哑剧”。“文革”中,江青要求把“琼花主题曲”换掉,换来换去都不合适,为了让江青有台阶可下,最后就把“琼花主题曲”稍微改一下。至于吴琼花改名叫吴清华,也是江青的主意。“不过,李承祥也认为,江青的某些意见也是相当不错的。比如舞台背景上的木棉花,原来为省钱用红布做成,不够红,她提议改成丝绒的,结果效果特别好。”
《红色娘子军》一直都是国家领导人喜欢的经典剧目。1964年9月《红色娘子军》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首演时,周总理出席并邀请了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观看。1964年10月8日毛主席观看时称赞说:“革命是成功的,方向是对头的,艺术上也是好的。”50年来,《红色娘子军》演出场次累计达3800多场,邓小平、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均对其赞誉有加。
《红色娘子军》不仅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关怀,在中国影响深远,而且在全世界声名远扬,它曾在美国、英国、俄罗斯、丹麦、以色列、法国刮起“红色风暴”,令北美、欧洲主流媒体和观众拍案称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安全伴我行
- 我的宝藏
- 学之思
- 蚕
- 我的宝藏
- 记住这一天
- 我喜欢钓龙虾
- 我学会了刷碗
- 鹦鹉团团
- 我是中学生
- 我的宝藏
- 猫
- 迷途的羔羊
- 我的宝藏
- 金绣球
- 张爱萍为“51号兵站”“小老大”平反冤案
- 一所高校清查“五一六”的惨剧
- 陈伯达组织“《红旗》学术批判领导小组”
- 在中苏边境民兵值班分队的日子里
- 父亲梁国斌在“文革”前后
- 一张照片见证两党的革命情谊
- 从“首都兵团”到中学“红代会”
- 中华诗词研究院关于征集抗日战争诗歌历史文献的启事
- 江青何时露面于《武训传》批判
- 顾顺章叛变之后(上)
- 父辈和俞大维半个多世纪的君子之交
- 从古希腊的专政与民主谈起
- 读者陈福康先生来信
- 用艺术塑造科技战线上的“杨子荣”――卢鹤绂
- 吴柏森:逐梦书坛 老而弥坚
- 《将相和》综合资料
- 《将相和》历史背景
- 《将相和》教案
- 《将相和》课堂教学赏析
- 《将相和》教学设计5
- 《将相和》整体教案设计及评析
- 《将相和》教学设计3
- 《将相和》教学设计4
- 《将相和》课文原文
-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将相和》教学设计
- 演·说·写——我教《将相和》
- 《将相和》精品教案
- 《将相和》教学设计7
- 《将相和》长文短教教案设计及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