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21
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关键词] 脑卒中;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心理学
Relevant research of mental health and coping style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stroke
LIU Lulu MOU Zuofeng YANG Huixiang SHI Min WAN Huihui WANG Ying
College of Nursing,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 Shandong Province, Weifang 261053, China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者采用统一指导语向脑卒中患者详细介绍调查目的及填写方法,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发放问卷。患者在研究者的指导下,对量表和问卷按照实际情况独立完成问卷,不能自行填写的患者由调查者协助完成,患者自行选择答案由调查者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并检查、核对。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情况
注:*P < 0.05,**P < 0.01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脑卒中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异常,躯体化症状较多。其次,脑卒中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有比较重的家庭或经济负担,突然出现脑卒中,使患者担心医疗费用花费过大或出现偏瘫等肢体残疾,所以会出现忧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第三,住院期间陌生的环境使患者恐惧、易怒,对周围的人或事不信任,出现言行过激、偏执、人际关系紧张等多种心理问题。长期不良情绪不仅影响疾病康复,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引起疾病再度复发。这与谭志红等[6]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应对方式是认知评价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应对活动,不同的应对方式可降低或增加应激反应水平,对个体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是影响个体环境适应性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7]。本研究结果发现,脑卒中患者在退避、自责、幻想等项得分高,故脑卒中患者在应对疾病这一应激事件中,较少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医疗费用等特点,脑卒中患者面对这一典型的应激事件,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而特定的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影响个体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患者的主观感受,进一步作用于应对过程中,因此,脑卒中患者较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现代认知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应对方式是作为应激与心身健康之间的中介变量,影响着个体健康水平[8]。陆虹等[9]关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不同应对方式的研究也表明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起到平衡心理和维护心理健康的作用,然而患病对于个体来说是一个心理应激过程,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承担较重的经济负担,患者对治疗、康复及前途易丧失信心,对于疾病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问题很难面对,较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脑卒中患者采取的消极应对方式越多,其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差。
大量研究证实,积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消极的应对方式目前被认为是阻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13-14]。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一定普遍性,如何引导患者采用正确合理的应对方式是提高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举措。临床上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大多数患者目前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是不成熟的。在协助脑卒中患者日常护理的同时,要积极地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引导患者采用正确的应对方式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15]。
综上所述,在对脑卒中住院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重视及把握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引导患者多采用积极的成熟的应对方式,规避消极应对方式,以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疾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4]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64-67.
[5] 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
(4):164-168.
[6] 谭志红,姚建玲,卢燕霞,等.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其影响因素[J].广东医学,2013,34
(10):1598-1599.
[7] Brian LP. Stress-buffering factors related to adolescent coping:a path analysis [J]. Adolescence,1999,34:713-715.
[9] 陆虹,陶娟敏.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不同应对方式的研究[J].上海护理,2010,10
(6):41-44.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家的菜地
- 一张照片
- 第一次洗衣
- 喂!老干部,我提醒你!
- 游泳
- 精彩的镜头
- 我心中的明镜
- 真没想到......
- 拔河比赛
- 快乐的一天
- 做冰棒
- 六一节游园活动
- 给妈妈做生日
- 开心而又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 一节体育课
- 纪录的视角:教师实践共同体知识获得机制
- 论行业文化对高职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导向
-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自主型城市化
- 高校组织运行模式的分析
- 论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及其回归
-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就业能力同步提升研究
- 教育变迁视野下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路径及其困境
- 论未登记物权与租赁权之对抗关系
- 功利主义义利统一观视角下的道德资本探究
- 巴西教师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 西藏本教文化与纳西东巴の幕的比较研究
- 现代金融系统性风险新特征与宏观审慎监管
- 中国社会组织:成长历程与现状透视
- 关于房地产投资性过强原因及对策的探讨
- 高校“学生评教”研究述评
- 《到山下去看树》教案之一
- 《凡卡》教学设计2
- 《凡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凡卡》板书设计
- 《凡卡》课堂练习
- 《凡卡》续写
- 《凡卡》精品教案
- 《胡杨赞》教学建议
- 《凡卡》教学设计
- 《凡卡》教学设计(A、B案)
- 《贺龙钓鱼》教学建议
- 《到山下去看树》教学建议
- 《凡卡》课文内容
- 《胡杨赞》教案之一
- 《凡卡》课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