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邹城平派鼓吹乐

浅谈邹城平派鼓吹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浅谈邹城平派鼓吹乐

摘 要:享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盛誉的邹城,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儒家思想渗入当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派鼓吹乐作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2008年成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那含蓄内敛、形象生动的吹奏风格得到人们普遍喜爱。

关键词:邹城;平派鼓吹乐;铜杆唢呐;乐队编制

一、邹城历史

“邹城市历史上人才荟萃,名士迭出。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诞生之地,亦是‘凿壁偷光’刻苦治学的西汉经学家匡衡的故乡。西汉宣帝时韦贤、韦玄成父子丞相,曹魏时‘建安七子’中的王桀,都是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历史文化名人。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称誉。境内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众多,有史前考古文化野店文化遗址,有春秋时期的邾国故城、有始建于北宋的孟府、孟庙、孟林,有北周时期的铁山摩崖石刻,有明朝鲁荒王朱檀墓。”②

璀璨的历史文化,让邹城拥有了独特生活气息,为这座城市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平派鼓吹乐就诞生于这浓厚的历史氛围中,发展成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并在鲁西南鼓吹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平派鼓吹乐

平派鼓吹乐是一种在邹城当地以管乐器为主,打击乐器相结合的传统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它由传统唢呐演奏技巧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常见于乡镇红白喜事中,演奏乐器丰富。它以唢呐为主奏乐器,另有笙、笛子以及用于伴奏的小镲、梆子、鼓、锣等。笔者在邹城文化馆查阅相关资料,唢呐在平派鼓吹乐队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唢呐约在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传到邹城,其演奏风格逐渐受到儒家文化和当地风俗的影响,被当地人用于生活娱乐、民俗活动,或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平派鼓吹乐的唢呐以铜杆唢呐最为出彩,相比于木杆或锡杆唢呐,杆细碗小的铜杆唢呐,其声音更为高亢亮丽,高低音区回转自如,情绪表现对比鲜明,让听众有酣畅淋漓之快感,在演奏方面颇有难度。据资料记载,“铜杆唢呐由铜皮制成,其外形和结构与‘海笛’基本相似,只是它更小巧些。杆长25厘米左右,铜碗直径约6厘米,杆下端的圆筒直径2厘米左右,哨片多用秋天的芦苇中未发出的苇缨制作。”③

目前,我们仍能在乡镇婚丧仪式或城市文化展演等活动中,欣赏到现场的传统民间音乐表演。邹城平派鼓吹乐依旧拥有相对固定的演奏班底。据当地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在邹城本地有四个比较活跃的平派鼓吹乐班,包括看庄镇的孙家班、田黄镇的张家班、大束镇的丁家班以及曾到国外参演并获好评的周家班。

时代变迁,平派鼓吹乐的吹奏风格也在悄然改变。但孙玉秀和早期丁庆华的吹奏中,仍展现了平派鼓吹乐基本艺术特征:注重对不同声音地模拟,发音圆润婉转且音量不大,有精巧内敛之感,气息长而稳,控制起来轻松自如。以孙玉秀《集贤宾》为例,曲子以散板节奏开头,引子过后进入四二拍的主体部分,既有三十二分音乐得连续吹奏,又有长达四小节得同音保持,高低音区转换自如,音色统一,唢呐之声含蓄细腻、惟妙惟肖,没有聒噪之感,用声音向我们“讲述”一段生活故事。孙玉秀的唢呐音乐听起来平淡无奇,没有过多技巧展示,但却意蕴深远,他扎实平稳的气息功底以及灵巧精准的手指能力已崭露无遗。

平派鼓吹乐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音乐艺术,以管乐器与打击乐器相结合的表演方式出现在当地红白喜事中。其乐队编制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形式是大笛对吹演奏,以两支中音唢呐为主奏乐器,声音低沉哀婉,另有小镲、云锣、小锣和堂鼓进行伴奏,乐队人数4―6人,主要用于丧葬场合。第二种是使用最广泛的乐队形式,即铜杆乐队。它以一支铜杆唢呐吹奏主旋律,两把笙变奏穿插其中,小镲、云锣和小锣用于掌握速度、烘托气氛,常见于婚丧礼仪中。第三种是咔戏形式的乐队。“咔”是一种特制乐器,形似唢呐,体积颇小,模仿人声生动有趣,易于被人接受。该乐队形式包括“咔”一支,高音唢呐一支和笙两把,堂鼓、梆子、小镲、云锣和小锣为其伴奏,一般需要7―10人组成乐队,因形象化地吹奏风格多用于婚丧礼仪中。平派鼓吹乐的演奏形式具有多样性,主要根据不同场合选择相应表演方式。

小结

邹城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称号,即便在如今快速发展得经济时代,邹城依旧保持着当地的风俗礼仪。2008年,平派鼓吹乐成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平派鼓吹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历史意义。时代前进,人的观念也在逐步改变,红白喜事趋于简化和西方化,市场经济和金钱观念地驱使让更多年轻人走出家门,不愿安心传承唢呐技艺。现如今的一些红白喜事中,平派鼓吹表演的艺术性在消逝,娱乐功能逐步增强,乐队成了烘托气氛的陪衬,甚至加入现代化的电子乐器和音响设备,形成不伦不类的混搭演出。

邹城当地拥有众多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布屑画(邹城市级)、石门小鼓(邹城市级)、二仙斗(济宁市级)、火虎(省级)、阴阳板(省级)等。申遗的成功对众多历史文化遗产来说,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机遇。无论是平派鼓吹的继承人,亦或是政府有关部门,笔者认为“以点到面”的方式去拓展、去传承平派鼓吹乐的影响力才是可行之计,积极寻求与当地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作机会,寻求与新时代下音乐艺术地融合创新,是平派鼓吹这项古老艺术前进道路的重要方向。(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注解:

① 山东省邹城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邹城市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P1.

③ 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编.平派鼓吹乐申报书.

参考文献:

[2] 孙云.礼非乐不行 乐非礼不举[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6.

[3] 王新民.鲁南鼓吹乐的“铜杆唢呐”[N].枣庄学院学报,2009,(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天
回望过去
感谢老师
冻冰比赛
妈妈,我想对您说
路行者
永远的诗
我的一家
我的童年
我与孩子共成长
那天
灼伤叻我得一切、
我的理想
柯南随感
小学生作文也要注重创新
探析尼日利亚地质特征及矿产分布
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运用记忆循环规则 提高教学实效
有关大气污染预防及防治工作的探讨
氟里昂制冷系统进入不凝性气体的危害及排除
超精密车床的关键模块简述
埕岛油田新近系网毯式油气运聚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新课标下如何让英语走进生活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有效课堂
浅谈生物课堂中教学目标的体现
斜坡带隐蔽油气藏勘探与实践
实施科目化管理 提升市场化能力
推动科技创新 实现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工程机械柴油机的异常响声诊断与分析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
《奴隶和狮子》参考资料
《守株待兔》说明的道理
《鲁班造伞的传说》探究感悟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奴隶和狮子》教案
《枫桥夜泊》探究感悟
百科知识-京剧的形成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鲁班造伞的传说》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水滴石穿》《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水滴石穿》《守株待兔》教案
百科知识-京剧起源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奴隶和狮子》教学设计
《奴隶和狮子》拓展知识
《奴隶和狮子》探究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