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29
北上海,飞地的剪影
翻开张晓惠新出版的纪实文学《北上海》,一幅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北上海,这块中国地理形态学上最重要的飞地,将会因《北上海》的出版,引发人们的关注,进而滋生对飞地文化、飞地生存探究的欲望。
飞地,是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它是一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北上海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飞地。
飞地,意味着边缘、阵痛、分离与断裂,意味着回忆、等待、逃离与期望。飞地上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一个家庭两个家庭,而是一个个时代与一族族庞大的群体。
中国对于飞地人群的关注,一直不多。因此,张晓惠的这部《北上海》是当下具有意义的纪实文学著作。
张晓惠笔下这片飞地,位居黄海之滨的江苏大丰。自1950年以来,它承担过无数上海特定人群的改造与历练。60年的血雨腥风,50万亩的沧海桑田,10万人的脱胎换骨……如何从广博、悠远、深邃的历史语境中,描绘出这方土地与这方人群心灵深处的风云变幻?从此意义上来说,这篇以纪实为精魂的散文作品,是对张晓惠写作水平全面而严苛的考验。
洋洋30万字的《北上海》,以一张已经泛黄的黑白照片为引子,以一叠叠记载着北上海生活的日记为脉络,带领读者走进沉寂千年的盐碱地,走近迁徙而来的各类上海流民与上海知青。
1950年,第一批来到北上海的人群,既包含流氓惯偷兵痞妓女,也包含乞丐孤儿残障人员,还有干部游民子弟,这些被定性为不利于新上海的人群,是新中国需要改造与提纯的对象。1968年到1980年间,北上海又迎来8万名上海知青,接受上山下乡的时代历练。
张晓惠以详实的史料,深情的叙述与历史的反思,真实还原了北上海曾经的血雨腥风、爱恨情愁,为读者呈现出浓墨重彩的飞地人群生存、陨落、扎根的图景。
正是由于人们的生死投入,北上海从荒草遍地变为良田万顷,建筑各类房屋几千间,建立鞋厂木器厂铁器厂米厂各类工厂十几座,建设学校医院电影院养老院各类公益设施数十处,为偌大的上海本土输送了数以吨计的粮油物资、农工产品。翻开《北上海》,可以看到改天斗地的风雨艰辛,体会到人性改造的艰难困苦,以及波谲云诡的心灵斗争,还有爱情、信念、忠诚的人性之光。
中国有30处左右的大型省辖飞地,但因为上海是中国最大、最发达的城市,拥有数十个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因此北上海居民与其他飞地人群相比,最深切地感受到生活境遇巨大的落差。他们一方面面临着深重、断裂感的心灵阵痛,一方面又开拓和创造出具都市感的飞地文化。
张晓惠选择这片具有复杂历史文化背景的大型飞地,作为纪实散文的创作素材,可谓胸有千壑,怀有担当。正因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历史远景中人性的尊重,那一篇篇凝结着情感与哲思的文字,在对历史的直陈中,叩问着时代政治的粗鲁与荒诞,在对鲜活生命消逝的感慨中,强调着生存的权益与死亡的尊严。
“每个人的历史,都应当是一部《圣经》。”张晓惠以“不虚美”也“不隐恶”的史诗笔法,于一篇篇北上海人或凄惨或温馨的人生故事中,揭橥出苦难的深重与生命的恢宏。她让读者对那群远离了家乡本土,为罪过为困境或者无辜无奈生长于飞地的人们,有了一个深入骨髓的印象。
关注飞地,从关注飞地人的命运开始。《北上海》,以凝血的文字告诫着我们。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南湾猴岛
- 奇异世界历险记
- 班上的事
- 鲨鱼的自述
- 人鼠大战
- 我与网络共成长
- 我懂得了感恩
- 未来的汽车渡船
- 6月30日南京江宁县特大车祸
- 一句名言的启示
- 我喜欢这样玩
- 那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
- 寂寞的畅想
- 《刻舟求剑》新说
- 七仙女
-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 关于档案资料数字化工作的思考
- 浅析民生档案工作的意义
- 加强档案的基础工作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建设
- 南阳蒙古族历史与现状研究
- 浅谈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及培训
- 浅析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用途
- 如何做好医院行政档案管理
- 医院科研档案管理探究
-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
- 浅谈房产档案管理与利用
- 新时期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 加强医院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化探讨
- 科技档案资源集成化服务研究
- 加强档案管理服务各项工作
- 《挑山工》其它杂项
-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 《挑山工》教学札记
- 《挑山工》片断赏析
- 《和时间赛跑》教材理解
- 《挑山工》其它杂项
- 《和时间赛跑》教材理解
- 《挑山工》片断赏析
- 《挑山工》教学札记
- 《挑山工》说课设计
- 《挑山工》教学札记
- 《挑山工》相关知识
- 《和时间赛跑》教学札记
- 《挑山工》课文
- 《挑山工》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