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早春警惕风湿热偷袭儿童
很多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追问病史时,发现在儿童时期都得过风湿热,只是记不清楚什么时候得过。这些患者当时的症状只是咽痛、发烧、关节疼痛,以为是重感冒,根本不知道患的是风湿热,也不知道心脏的瓣膜已经受到损伤。直到成年后出现心悸、胸闷、气促、全身疲乏等症状,才明白自己得了风湿性心脏病。
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风湿热的发病率已逐渐下降。然而,儿童风湿热是导致风湿性心脏病的罪魁祸首,由风湿热所致的心脏瓣膜病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医疗和社会问题。
风湿热常见于5~15岁学龄儿童少年。早春时节气候多变,忽冷忽热,链球菌最为活跃,经常在室外活动的孩子容易着凉,进而发生风湿热。此外,居住在寒冷、潮湿环境中的儿童或营养不良的儿童风湿热的发病率也较高。因此,在每年的早春时节,儿童应特别注意预防风湿病。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风湿热与A族溶血性链球菌中的某些特型菌株有关。溶血性链球菌不直接去破坏心脏,而是先引起风湿热,引起结缔组织病变,以皮肤红斑、关节痛等症状来作掩护,悄悄地向心脏侵袭,最后导致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包括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风湿热发作前1~3周可有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病人有发热、咽痛、周身关节酸痛、乏力等表现;之后1~3周为临床无症状的静止期;静止期过后病人再次出现发热、咽痛、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由于个别儿童发热不明显,而以局部关节肿痛为主,容易被误诊为骨科疾病。约1/3以上的儿童会出现各种皮疹、如环形红斑、结节性红斑、多形红斑及皮下结节等。有的儿童还可表现为不协调、不自主、无目的性、木偶戏状的肌肉动作,临床称之为舞蹈病。在发病过程中,若发现儿童心率增快、心脏增大、心音改变,出现心脏杂音及心律失常等,提示已累及心脏。风湿热反复发作,可形成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如二尖瓣狭窄等,造成永久性损害。
预防儿童风湿热的关键,在于积极防止和控制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因此,在早春时节要搞好环境卫生,使居室空气清新通畅,防止细菌生长;应尽可能避免与链球菌疾病患者或带菌者接触,对链球菌感染的咽炎病人,用青霉素治疗可明显减少风湿热的发生。
注意防寒防湿,避免着凉;加强体质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发生咽喉炎或扁桃体炎时,应立即治疗;如能在24小时内开始治疗,则可避免风湿热发作。对儿童频发的扁桃体炎应引起重视,每年有两次以上的急性发作史者,可考虑在病情缓解时切除病灶。一旦临床确诊为风湿热,应及时治疗,卧床休息,直到风湿症状完全消失。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听夏雨
- 期盼
- 柱子
- 黄山游记
- 文具盒时代
- 痛苦之后
- 在路上
- 月夜的回忆
- 雨中的笑声
- 写给未来的宝贝
- 美丽的小花园
- 哦!通过了!
- 我最敬佩的人
- 在路上
- 那些零碎的往事
- 理论阐释 引领赶考正确方向
- 精品力作 唱响时代主旋律
- 论“迁想妙得”在图形创意中的应用价值
- 中国民企电影亟待提升的文化正能量
- 新形势下文艺评论的责任与作为1
- 艰苦奋斗 凝聚圆梦力量
- 手工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重要性
- 中国电影:故事里的硬实力与全球化的话语权
- 论元代青花纹饰特点及其审美特征
- 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项目评审报告
- 省直先锋 率先垂范做榜样
- 赶考合唱 行业汇聚发展激情
- 吕振华:创业“千里马” 为民“老黄牛”
- 新形势下文艺评论的责任与作为2
- 赤道·北极
- 《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识字1》教学设计
- 《精读和略读》教学设计
- 《精读和略读》教学设计
- 《精读与略读》教学实录
- 《问银河》教学设计
- 《精读和略读》教学设计
- 《精读与略读 》教案
- 《七律长征》课堂实录
-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
- 13《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谈礼貌》教学设计
- 《水》第一课时“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 《游园不值》窦桂梅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