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民俗饮食大观
翻新时间:2015-08-28
老北京民俗饮食大观
这也是个既诙谐又形象的食物名称。旧时,人间常用棒子面(玉米面)掺些榆树皮或白面来切条儿吃。因其粘性小,不敢切长,只切个
二、三寸长,犹如一条小棍儿;用筷子夹起来,就像猴儿耍棍子一样,故其名“猴耍棍”。其浇头儿可以很多,最便宜最穷时可浇盐汤儿,或腌咸菜汤儿,光景好一点的可浇熟菜氽儿;再富裕些的,可浇上肉丁儿炸酱等。
笔者幼年到郊野去放牲口,遇有大雨,到多林寺去避雨。呆时间久了,肚子饿起来,便与庙中普航和尚吃“猴耍棍”。
当时浇的是庙中腌咸菜的“老咸汤儿”,因其腌菜日久,自有一种香咸味道,用别种料物是配不出来的。我觉得其味美远胜过肉丁儿炸酱。
也许是饿了的关系吧,我吃了三大碗。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其浇头――老咸汤儿的美味,至今仍使人垂涎欲滴呢!后来,每吃擀条儿,我总爱浇上些腌菜汤儿。
其味虽不如寺中咸汤儿之美,然亦足可慰“往日之思”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好朋友
- 我的好朋友
- 难忘的老师
- 记一位三轮车夫
- 我的妈妈
- 我的好朋友
- 永远的大树
- 我们这群女孩
- 当班长的滋味
- 我的父亲
- 会“变脸”的爸爸
- 老师,您真好
- 我的弟弟——张小凯
- 记忆中的老王
- 八只手
- 业余联赛每年超500场
- 高校音乐专业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探析
- 漫谈肖像漫画
- 论审美期待视野下的微电影艺术
- 新时期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 基于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相约博物馆
- 浅析高档茶叶包装的色彩心理
- 试论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新”发展
- 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 浅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影响力
- 论数学在折纸中的表现
- 真在本我 趣在天然
-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关于建筑摄影的视觉语言之我见
- 钱谷融:谈周朴园
- 屈原的一生
- 《雨巷》教学设计
- 一年级活动课教学案例《给小动物一个家》
- 是谁害死了晴雯
- 古诗鉴赏中形象鉴赏法初探
- 论司马迁《史记》的崇高美
-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
- 西汉前期至中期的诗赋与散文
- 如何推断文言虚词用法
- 如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 烛之武的说辞艺术
- 《死水》个性创新教案
- 《春》的教学设计三则
-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