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老人欢迎“医养结合”

老人欢迎“医养结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0

老人欢迎“医养结合”

人上了年纪,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疾病,子女、家政服务人员和一般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因没有专业医疗护理知识,不能给老人很好的医疗照顾。老龄化社会,人们期待着满足老人养老和医疗护理的双重需求。

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

“医院专门针对老人的托护病房床位爆满,连加床都加不上,我们等了很久也没能把老父亲送进去。”这段时间,王先生遇到烦心事。

上个月,王先生70多岁的老父亲因摔跤导致腿部骨折,恢复得一直不理想。王先生和爱人都在外地工作,老人在家没人照顾,听说某医院老年科有专门的老人托护病房,王先生就想把父亲送去接受专业的医疗护理以尽快康复,没想到一直排不上床位。“许多人在去年年底就打电话来预订,到现在也没能住进来。”医生说,因床位紧张,老人排队等上一年的都很多,“不少老人好不容易住进来,就算已经康复,也占着床位不愿意出院,后面的老人只能等着。”

“不出院也是没办法的事。”一位患者家属说,他的母亲身患多种慢性病,平时住家里的时候,三天两头就要往医院跑,来回很不方便,不如干脆在医院住下来,万一有个头疼脑热,医生就在身边,虽然多花点钱,但老人健康有了保障,自己也能安心。

对于老人托护病房爆满、不少老人占着床位“不出院”的现象,专家分析认为,当前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养老院里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以致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紧张。

现阶段我国家庭普遍呈“421”结构,家庭赡养老人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独生子女无力、无暇照顾老人的矛盾越发凸显,单独依靠家庭力量难以担负养老重担,机构养老又存在较大的缺口。“目前的养老机构,主要有民办养老院和民政部门的公益养老院两大类。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老年养护床位偏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某养老院院长说。

“医养结合”的几种尝试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从目前现状来看,实行“医养结合”模式已经十分必要。依托公立医院建立这个模式样本更加可行。公立医院有完善的医疗护理技术和仪器设备,能够为社会化养老提供高质量服务,能够为入住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保障,实现医疗、康复护理、养老全程无缝连接,可以实现“衣食住医”全方位的服务。

国内一些城市“医养结合”常见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在医院中建养老病房。第二种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尝试办养老院。第三种是养老机构与医院毗邻而建。

不过,这些模式的推行面临着诸多困扰:政策体制不完善,资金和专业人才缺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介入较少,持证上岗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等。一方面需要政府牵头进行有力引导,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建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市场化运作机制,共同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也追星
呼唤的力量
人生
老师,你知道吗?
我在成长
散步思飞
我心中的无锡博物馆
妈妈,不要这样爱我
让我们“再见小时候”
学习心态
风的忧伤
奇迹由自己创造
蒲公英般的天使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扬长,或许是最好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
试析如何在妇女健康促进工程中充分发挥计生技术服务功能
宽阔及其他(组诗)
中药饮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进展
看性格 知疾病 早预防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再分流治疗体会
浅谈院前急救(附30例死亡病例分析)
人若微尘(组诗)
明朝早饭吃啥?
囊膜夹持固定人工晶状体光学部的临床观察
六祖慧能故乡打造“中国禅都”
PDCA循环模式在提高内科系统病人满意度中的运用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是生来偏爱兰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四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三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二
《诺贝尔》教学设计五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一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一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二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一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二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编辑对联张扬个性——《负荆请罪》课堂教学探新
《诺贝尔》教学实录及点评
《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