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0
老人欢迎“医养结合”
人上了年纪,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疾病,子女、家政服务人员和一般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因没有专业医疗护理知识,不能给老人很好的医疗照顾。老龄化社会,人们期待着满足老人养老和医疗护理的双重需求。
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
“医院专门针对老人的托护病房床位爆满,连加床都加不上,我们等了很久也没能把老父亲送进去。”这段时间,王先生遇到烦心事。
上个月,王先生70多岁的老父亲因摔跤导致腿部骨折,恢复得一直不理想。王先生和爱人都在外地工作,老人在家没人照顾,听说某医院老年科有专门的老人托护病房,王先生就想把父亲送去接受专业的医疗护理以尽快康复,没想到一直排不上床位。“许多人在去年年底就打电话来预订,到现在也没能住进来。”医生说,因床位紧张,老人排队等上一年的都很多,“不少老人好不容易住进来,就算已经康复,也占着床位不愿意出院,后面的老人只能等着。”
“不出院也是没办法的事。”一位患者家属说,他的母亲身患多种慢性病,平时住家里的时候,三天两头就要往医院跑,来回很不方便,不如干脆在医院住下来,万一有个头疼脑热,医生就在身边,虽然多花点钱,但老人健康有了保障,自己也能安心。
对于老人托护病房爆满、不少老人占着床位“不出院”的现象,专家分析认为,当前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养老院里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以致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紧张。
现阶段我国家庭普遍呈“421”结构,家庭赡养老人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独生子女无力、无暇照顾老人的矛盾越发凸显,单独依靠家庭力量难以担负养老重担,机构养老又存在较大的缺口。“目前的养老机构,主要有民办养老院和民政部门的公益养老院两大类。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老年养护床位偏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某养老院院长说。
“医养结合”的几种尝试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从目前现状来看,实行“医养结合”模式已经十分必要。依托公立医院建立这个模式样本更加可行。公立医院有完善的医疗护理技术和仪器设备,能够为社会化养老提供高质量服务,能够为入住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保障,实现医疗、康复护理、养老全程无缝连接,可以实现“衣食住医”全方位的服务。
国内一些城市“医养结合”常见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在医院中建养老病房。第二种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尝试办养老院。第三种是养老机构与医院毗邻而建。
不过,这些模式的推行面临着诸多困扰:政策体制不完善,资金和专业人才缺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介入较少,持证上岗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等。一方面需要政府牵头进行有力引导,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建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市场化运作机制,共同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也追星
- 呼唤的力量
- 人生
- 老师,你知道吗?
- 我在成长
- 散步思飞
- 我心中的无锡博物馆
- 妈妈,不要这样爱我
- 让我们“再见小时候”
- 学习心态
- 风的忧伤
- 奇迹由自己创造
- 蒲公英般的天使
-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 扬长,或许是最好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
- 试析如何在妇女健康促进工程中充分发挥计生技术服务功能
- 宽阔及其他(组诗)
- 中药饮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进展
- 看性格 知疾病 早预防
-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再分流治疗体会
- 浅谈院前急救(附30例死亡病例分析)
- 人若微尘(组诗)
- 明朝早饭吃啥?
- 囊膜夹持固定人工晶状体光学部的临床观察
- 六祖慧能故乡打造“中国禅都”
- PDCA循环模式在提高内科系统病人满意度中的运用
-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 不是生来偏爱兰
-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四
-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三
-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二
- 《诺贝尔》教学设计五
-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一
-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一
-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二
-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一
-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二
-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 编辑对联张扬个性——《负荆请罪》课堂教学探新
- 《诺贝尔》教学实录及点评
- 《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