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新形势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新形势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自国家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政策以来,农村学校加大了课程的自主权,强化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意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面临较多问题和困难,如何让制约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难题得到解决,增强农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总体上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校本课程 课程开发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基础教育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管理政策,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三级管理模式”。三级课程的管理政策实施以来,加大了地方与学校对课程的自主权,对课程和教材的选择也更加灵活多样,校本课程开发在学校课程中的意义与价值受到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普遍关注。如何在实施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大前提下,开发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服务于学校办学理念的校本课程,是当前学校课程改革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的思想源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1973年,在英国召开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CERI)国际讨论会上,菲鲁马克(Furumark)等人首次提出“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此后,校本课程开发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开始受到重视。1974年,日本东京召开的国家课程研讨会将“校本课程开发”当做一个重要的研究项目,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学者关注。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随着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农村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日益明显,要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真正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的提高就显得格外重要。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农村学生的家乡建设责任感和使命感都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的必然抉择,是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通过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课程观念、开发农村的各种教育资源,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因素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来自于外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第一,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课程的开发需要制度上和经费上的保障,农村小学大部分分布在交通不便、信息资源匮乏的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短缺,部分学校只能维持基本的教学,软硬件上都较城市学校差距很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对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资金投入,且在政策的制定上也比较倾向于城市学校。第二,社会对校本课程缺乏相应的认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依然停留在分数和升学率上,导致大部分学校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师的教学上仍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只是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实施,因此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就没有兴趣可言。第三,缺少课程专家的指导。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课程专家的指导能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提供理论上和技术实践上的帮助,避免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出现问题。农村小学在教学过程中和课程的设置上基本上都是校长或者教师根据自身经验安排,缺少专家指导,从而影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二)内部因素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来自于内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第一,校长。有学者提出,校长领导是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关键,校长应充分重视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并做出宏伟规划: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创造条件[4]。也就是说,校长的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制约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发开的成败,决定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高低。农村小学校长由于自身因素和工作压力等,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一定的了解和支持,这也是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困难之处和重要问题。第二,教师。如高慎英教授在《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一书的前言所述:“如果一个教师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这个教师就是一个只会‘照本宣科’的教师。如果一个学校不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这个学校就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学校。”[5]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直接参与人和执行人,在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第一学历以中师毕业者居多,部分教师通过进修、函授与自考获得专科、本科文凭,但是普遍的起点都比较低,又缺乏进一步进修提升的机会,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且部分农村小学由于师资缺乏,教师一人兼任几个学科的教学,教学压力大,但是待遇相对城市小学教师来说还存在较大差距,一般同一县域内的农村教师平均每月要比城镇教师少收入200―800元[6]。同时,对于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也缺少相应的奖励机制,种种原因也导致农村小学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不重视也不愿参与。第三,学生及家长。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需要学校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民主决策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需求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参与其中,但是现在大部分农村学生都缺乏校本课程开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愿望不强烈。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大部分农村学生的家长都进城务工,家里只有老人照顾小孩,留守儿童比较多,家长的参与性也不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只关心小孩的学习成绩,对其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兴趣不大,这些原因都导致在农村小学开发校本课程并实施的难度加大。 三、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有三种,即“需求主导模式、条件主导模式和目标主导模式”[7]。需求主导模式强调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宗旨,条件主导模式强调以学校已有条件和资源为基础,目标主导模式强调优先考虑学校的办学目标。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困难重重,不管从以上哪个模式出发都不容易,要解决这些困难,改变现有的课程实施方式,真正开发出适合农村小学生使用的校本课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做好相关制度的保障工作

(二)提高农村小学管理者和教师的总体素质

农村小学管理者和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与执行者,他们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总体比较低,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要从整体上提高农村小学校长和教师的素质,必须做好培训、进修等一系列工作。除了可以通过教师比较熟悉的观摩教学和教研活动等培训方式提升其专业化水平外,还可以通过自学、学校外派、专家指导等形式提高其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从时间和经费上做好保障,为农村小学校长和教师顺利开发校本课程提供必要保障。

(三)培养合作开发意识

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相比,在各方面都有一定差距。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就更需要注重合作开发的意识,应广泛接触校长、其他教师和课程专家,是农村小学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专家的合作,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合作,以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都是促进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方法,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更好地开发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

(四)明确“以学生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主要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农村小学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农村本地的特色,了解农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同时要兼顾他们的差异性,以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为目标,设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组织校本课程活动,增强校本课程的可选择性。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要广泛开发农村现有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农村的乡土自然资源、农村民间文化资源和农村实践活动资源,这些都是城市小学所无法比拟的课程资源。让农村学校学生在学习基本文化知识的同时,能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农村的基本情况,参与到农业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从总体上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建立有效的多元评价机制

校本课程的实施作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对其的评价也需要在多元主体的全方位参与下进行,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互动。农村小学生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体,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不具备对校本课程的评价能力,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和帮助。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鉴赏和评价能力了,可以从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进行相应选择,这种选择其实就是对校本课程的一种评价。同时,可以通过召开各年级的学生代表座谈,或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果。农村小学教师也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者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的评价,让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提出建议,从而获得家长的支持和信任,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持续发展提供宝贵资源。

新课程改革于2001年秋季正式进入实验区开始实施,至今已经过了十余年的检验,进入了逐步调适并实现常态化的阶段[9]。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三级管理模式”之一,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在实施好国家课程的同时,能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校本课程,并合理实施贯彻,对提高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2]崔允.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6.

[3]王标.西南农村义务教育三级课程实施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5]高慎英.小学校本课程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6]邬跃,程恒.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J].教育探索,2009(8):84-86.

[8]邵泽斌.新世纪国家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特别性支持政策:成效、问题与建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74-79.

[9]马云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进程、特征分析与推进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4):3-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逛联洋
踢键子比赛
评选文明学生
我会努力
联欢会的安排
圣诞party
新太原
快乐的英语课
新年联欢会
早餐桌上的面包
主题班队会
爸爸脚崴了
今天的君君怎么了
我的性格
书法课
高中新课程化学教材内容呈现特点探析
高中化学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实践探索
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语文课前学习现状及对策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需关注的四个问题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的教学探索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综述
对话式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的参与式高效课堂
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英语语法教学实例研究
英语学困生转化对策研究
基于创新理念的初中体育教学探析
娱说 激活“沉睡”的英语课堂
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性教学实践
高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探讨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7
在声音的世界里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建议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整体把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2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8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整体把握
《音乐巨人贝多芬》活动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赏读
闻一多生平简介
贝多芬与莫扎特的音乐世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1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想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