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人物语言风格论电影《傲慢与偏见》

从人物语言风格论电影《傲慢与偏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7

从人物语言风格论电影《傲慢与偏见》

[摘要]影视语言是文本结构与音画系统的有机统一,也是影视作品的叙说工具,对阐述故事情节与表现人物情感有重要的作用。《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一部经典小说,曾被多次改编搬上银幕和荧屏,以满足人们对视觉画面的深切诉求与渴望。影片以其独特的电影语言风格特点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好评。本文从人物语言风格特点出发,论述英语电影《傲慢与偏见》。电影《傲慢与偏见》延续了原著人物语言诙谐幽默、富有个性的特点,使广大观众直观了解到原著所表达的真谛,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与思考。

[关键词]英国电影;《傲慢与偏见》;语言风格

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不同,它不仅包括影片的言语对话,还包括摄影形象、光影色彩和音乐剧本等元素。影视语言是文本结构与音画系统的有机统一,也是影视作品的叙说工具,对阐述故事情节与表现人物情感有重要的作用。《傲慢与偏见》讲述了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心存芥蒂,由此发生种种误会,最后两人却意外成就美好爱情的故事。在众多改编的电影版本中,由乔・怀特导演的2005年版的《傲慢与偏见》在遵循原著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用现代演绎方式展现了文学经典的魅力。本文着重分析此版本电影的语言风格特色,以透视影视艺术与文学艺术的异同。其特色主要表现在电影语言幽默诙谐,反讽意味浓厚;电影人物语言富有个性;电影场景真实自然,画面宁静优美三个方面。

一、电影语言幽默诙谐,反讽意味浓厚

读者对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印象极为深刻的应该就是其语言的幽默诙谐和强烈的反讽意味。奥斯汀的讽刺艺术简洁而又立意新颖,含蓄而又锋芒毕露。如小说开头的“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for 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有钱的单身汉总想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个句子“用严肃正式的句法结构来表达荒诞无稽的思想,即通过风格与内容之间的强烈对比,通过用庄重的结构表达粗俗的思想这种强烈对比来取得戏剧性的效果”[1]。“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这是一个语气正式庄重的主句,读者心中会有一种期待,以为“that”的后面将要阐述一种举世公认的真理或是一种道德观念,然而从句的内容却打破了读者的这种心理期待,整句话“丝毫没有哲理意味,却反而散发着市场铜臭的气息”。文学语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奥斯汀开篇就故意违反了这一条规律,造成一种极大的讽刺意味。

电影很好地抓住了这句话的反讽意味,首先通过电影开头贝纳特夫妇的精彩对话表现出来,从而奠定了整部电影的讽刺基调。贝纳特太太听说彬格莱先生租下尼日斐庄园时,非常兴奋,盘算着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因此赶忙叫自己的丈夫早日去拜访这位有钱人。在当时社会,受过教育的女性要想外出谋生,只能做家庭教师,像简・爱一样受人歧视。除此之外,嫁个有钱人就是最好的出路。金钱成为衡量婚姻质量的最重要尺度。贝纳特一家是当地的大户,但其地产近两千磅刚够一家的开销。贝纳特太太的毕生愿望就是为五个女儿找个阔丈夫,当有十万磅遗产的彬格莱先生租下尼日斐庄园时,难怪她会如此激动。电影开头通过贝纳特太太夸张的语言和举止,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势利妇人的形象,从而达到了讽刺效果。

又如,达西刚开始对伊丽莎白很傲慢,充满偏见,他认为伊丽莎白很漂亮,但是还没有漂亮到足以打动他的心,而后来他却娶了伊丽莎白。此外,柯林斯是《傲慢与偏见》中的一个喜剧性人物,电影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为举止来表现该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柯林斯以恩主的身份对伊丽莎白作了一番冗长而庄严的求婚表白,这种场合与言辞格格不入的戏剧性构思,强烈地烘托出柯林斯自私自大、愚蠢可笑的性格。观众在电影这种幽默诙谐的气氛中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柯林斯是庸俗自私、愚笨可笑的,他一心想找一个驯服的妻子,脑子里充满了男权主义思想,而电影却通过夏洛特的智慧聪明、精明干练的语言来衬托柯林斯的俗不可耐,这是对男性中心主义观念中女性智力低下的莫大讽刺。电影中这种洋溢着幽默诙谐和讽刺意味的语言比比皆是,充分体现了导演对原著的深刻理解和导演艺术。

二、电影人物语言富有个性

奥斯汀笔下的人物极富个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然而受时间限制,电影很多时候只能通过对话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影片的对话是展现人物性格与身份的主要媒介。如丽迪雅满口俚俗,反映了她的浅薄俗气;玛丽说话常常引经据典,书卷气十足,反映了她较高的文化修养;夏洛特说话理智,见解深刻,体现了她的精明智慧与爱慕虚荣的性格;茄苔琳夫人常常出言傲慢无礼,表现出其贵妇人的气派与专横;贝纳特太太则言辞夸张虚浮,她烦躁时总是尖声叫嚷:“You have compassion on my poor nerves(你压根儿不体谅我脆弱的神经)”,表现了她俗不可耐的性格;柯林斯自命不凡,无论是说还是写信都故作庄重,辞藻浮华,语气迂腐,令人发笑,如他对伊丽莎白的求婚演说就像一篇枯燥的例行公文,他在陈述结婚的理由时,用了“first,secondly,thirdly” 等词,最后又自以为是地用书面语来总结。这种公文式书面语的使用反映了柯林斯对伊丽莎白是缺乏感情的,也体现其迂腐愚蠢的性格。

达西是这部经典电影的男主人公,它出身贵族,言行举止彬彬有礼,他的仆人也对他大加赞赏。但是这样一位绅士却因为贝纳特太太粗俗的言行举止而瞧不起这一家人,劝说彬格莱离开吉英,造成吉英的痛苦,体现了他的偏见。在电影中,有一段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对话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当达西爱上伊丽莎白,想邀请她跳舞,想主动亲近她时,他的用语却有失妥当。在伊丽莎白看来,苏格兰舞“reel”是乡间舞,达西是蔑视她趣味低级。“great inclination”暗示她举止轻浮,“seize such an opportunity”也极易引起误会。而且这个句子的语体与交际场合不相宜。一般邀请别人跳舞,应该用“May I…”一类比较客套礼貌的句式。而达西的问句却用否定的形式,期待得到肯定的回答,带有强迫人的气势,表现出达西高傲自负的性格。所以伊丽莎白听后满腔怨气,便反唇相讥起来。伊丽莎白的针锋相对表现了她对达西的偏见,也表现其自尊自信的个性。又如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的求婚,表明了她否定金钱至上的婚姻观,她与简・爱一样向往的是纯粹美好的爱情。她蔑视夏洛特的婚姻观,因为她的婚姻是建立在金钱至上的基础上的。她对妹妹丽迪雅草草结婚的行为同样嗤之以鼻,因为她认为丽迪雅的婚姻是以性和玩乐为基础的,缺乏真挚的爱恋。电影通过多方面的表现,伊丽莎白聪明、坦率、纯洁、有主见的形象便生动活泼起来。 小说多样化的对话风格极具个性,对塑造人物的形象起到巨大的作用。电影很好地保留了小说中的这个特点,在影片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

三、电影场景真实自然,画面宁静优美

电影语言不仅包括言语行为,还包括非言语行为。电影的场景画面和音乐就属于非言语行为。场景直观鲜明,是观众最先看到并了解电影精神内涵的媒介。场面的好坏关系着电影水平的高低。2005年版本的电影打破了完全贴近原著审美意境的意图,在场景选择上有意做了部分改动。如第一场达西与伊丽莎白初遇的舞会,场面庞杂拥挤,显现出一片热闹粗陋的乡村气氛。达西对伊丽莎白做出评价的这一幕,同一个画面利用阶梯凳子的镂空楼梯间划分出场景空间,达西在亮光处,伊丽莎白在暗光阴影处,这样观众通过空间划分可以直观地看到两人所处的位置。伊丽莎白也可以听到达西的评论,所以才会有她下面诙谐讽刺的反讥。总之,这一幕是电影语言从文本到构图、光线、色彩、声效与台词的配合统一,是电影语言真实自然的典型。

影片的画面美轮美奂。电影的开头,运用行云流水的长镜头,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和谐的英国乡村图景,在这充满田园风格的图景中,边走边看书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现了,随着她的脚步,观众目睹了她的家庭生活环境,这时钢琴演奏的音乐伴着小鸟清脆的叫声传出,显得恬静美好。当伊丽莎白得知姐姐生病,步行到尼日斐庄园见姐姐时的场景拍得很独特。画面的左边是一棵树,在阴沉的天幕下显得非常渺小,衬托出行走在草地上的伊丽莎白的孤独。伊丽莎白拒绝达西求婚的那组镜头意境深远,狂风暴雨的场景烘托了主人公激烈的情绪,象征着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达西失望地离开后,镜头慢慢拉远,广袤的天空下只有伊丽莎白一个人,观众就在这种广阔的空间中体会伊丽莎白的孤独与痛苦,不禁感慨万分。此外,当最后达西和伊丽莎白在户外相遇时,电影展现了一幅唯美的画面,伊丽莎白在草原的一头,太阳慢慢升起,达西从草原的另一头一步一步走向伊丽莎白,最后伊丽莎白欣然答应了达西的求婚,有情人终成眷属,优美抒情的音乐响起,与鸟鸣声一起营造了古典浪漫的气氛。他们相拥在一起额头相贴,日光照耀在他们的脸上显得格外耀眼,突出两人曲折而美好的爱情。

总之,《傲慢与偏见》真实自然的电影场景、宁静优美的画面拉近了影片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享受了一场美好的视听盛宴,同时激起他们亲近原著的渴望,加深了观众对于原著的理解。

四、结语

电影反映的是视觉画面,观众更多的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环境来体会人物的情绪与性格,因此电影语言使用是否得当关系到改编电影的成败。2005年版本的电影编剧与导演很好地把握了原著的艺术魅力,在影片中充分体现了原著的语言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编,利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使电影语言更适合观众对直观画面的诉求,从而使电影与原著一样成为人们心中的艺术经典。

注释:

[参考文献]

[1] 李雅新.《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风格分析――语用学应用探讨一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04).

[2] 安燕.影视语言[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廖锦超.电影《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特点分析[J].电影文学,2012

(11).

[4] 赵计梅.从会话含义理论看《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的反讽特色[J].大学英语:学术,2012(0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假如我是孙悟空
出太阳的日子真好
现在的人怎么成了这样(二)
老师我想对你说
中秋之夜
过去现在和将来
雪娃娃
假如我当英语小老师
无题
迟日江山丽
大海是什么
沉默不是金----《一个小学生的挨打日记》读后感
第三片落叶
旅游节
现在的人怎么成了这样(三)
刍议黄牛饲养管理技术
论林业可持续发展及生产措施
杨柳飞絮的治理方法
浅析林业苗圃除草技术的运用
浅谈宁安农业发展新特点
浅析林口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植保措施的思考
试论造林整地在提高造林成活率中的重要性
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新途径的探索
如何推动我国生态林业文明的建设发展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浅析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分析与对策
生态型林业经济研究
新乡县粮食高产创建的做法与成效
丑小鸭教学片段赏析二教学案例
丑小鸭教案设计十三(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设计六名师案例
丑小鸭教学片段赏析教学案例
丑小鸭教学后记教学案例
28丑小鸭教学片段欣赏教学案例
丑小鸭教案设计十二(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28丑小鸭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精品教学设计二最新
290语文园地七精品教学设计一最新
二下语文园地七之教材分析最新
寓言两则- 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案设计十一教学案例
课外阅读:鹤 和 狼公开课
教学建议:多管齐下教好课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