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泉州菜包 2014年5期
记得小时候在泉州乡下,我最不爱吃的就是菜包,觉得那没味儿,因为这事母亲没少骂我“不惜福”,不过现在偶尔家里弄上几个,倒是觉得很新鲜的。由此可见,人是善变的,可菜包却始终如一。
所谓菜包,说来也简单,做菜包的皮是米粉。做馅的则是最普通不过的大萝卜。做菜包,先把一半糯米一半籼米混合,磨成生米浆,用一个布袋子装好,扎紧袋口把它吊了起来,让水慢慢从布袋中渗出,以便沥干水分。第二天把滤干了的米浆倒出,加入些许白糖,搓揉起来,最后搓成一条一条的长条,再把长条掐成一块块,捏扁备用。
馅是早就做好的萝卜丝。平时吃不完的萝卜,乡里人会一部分切条做成腌萝卜条;另一部分制成萝卜丝,摊开晒干,收藏备用。晒干后的萝卜丝,多半呈草黄色,要做菜包的时候,从袋中取出来,放入锅中加水烧煮。煮熟后,再沥干水,加入油、盐、味精、五香粉以及炒得香喷喷的虾米,放在锅中炒一会儿。这就是萝卜丝馅。
做菜包时先把皮用手摊开,再用筷子夹入适量的萝卜丝,然后再把包子包好,放在香蕉叶上,最后移入蒸笼里。待把所有的包子包好之后,盖上蒸笼盖,加大旺火将一笼的包子蒸熟。蒸菜包不比蒸普通的包子,时间要相对长一些。一般的包子只要十五分钟,而菜包至少要四十分钟。揭开蒸笼盖后,要先用蘸水的筷子插一插看,是不是蒸熟了,蒸熟了就不会粘筷子。
从前乡下少有时钟,所以蒸菜包的时候,多半是用香来计时。人们蒸菜包时候,会把一炷香插在蒸笼边,待香烧完之后,才会揭开蒸笼盖子。蒸菜包时最忌讳有人在一旁不断追问熟了吗――在蒸糕点时,如果一直问,会触怒灶神,于是蒸笼里面的食品便会半生不熟。
蒸熟后的菜包雪白雪白的,十分好看。在蒸笼里,一个个像圆圆的小胖子。乡里人为了增添喜气,会趁热在每一个包子上,点上一个个红红的印章。
由于菜包的外皮是甜的,而经过晒干再煮熟后的萝卜丝,有很大的弹性,加上油炒虾米、五香粉的香味,甜皮咸馅的泉州菜包,风味独特,享誉闽南。
我小时候爱吃甜食,吃菜包时,常常把皮吃了,把里面的萝卜丝扔掉,因此没少让母亲责骂。现在不同了,偶尔有亲戚五十或是父生日子周岁之类的,送上一两个菜包来,妻总舍不得扔掉,放蒸笼上一蒸或者放到油锅里一煎,那久违的感觉,让我想起童年的艰辛岁月。
人生是一种平常的东西,菜包也是平常的东西,但这平常的东西,让乡里人一摆弄,就成了乡间传统的美食。味素,有营养,一头连着家乡的黄土,一头连着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好朋友
- 永远的大树
- 我的弟弟——张小凯
- 我的好朋友
- 老师,您真好
- 我的父亲
- 我的妈妈
- 记一位三轮车夫
- 记忆中的老王
- 会“变脸”的爸爸
- 我们这群女孩
- 难忘的老师
- 当班长的滋味
- 八只手
- 我的好朋友
- 试论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新”发展
- 论审美期待视野下的微电影艺术
- 关于建筑摄影的视觉语言之我见
- 基于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漫谈肖像漫画
- 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 真在本我 趣在天然
- 论数学在折纸中的表现
- 相约博物馆
- 业余联赛每年超500场
-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新时期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 浅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影响力
- 高校音乐专业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探析
- 浅析高档茶叶包装的色彩心理
- 烛之武的说辞艺术
- 是谁害死了晴雯
-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
- 如何推断文言虚词用法
- 西汉前期至中期的诗赋与散文
- 论司马迁《史记》的崇高美
- 《雨巷》教学设计
- 屈原的一生
- 古诗鉴赏中形象鉴赏法初探
- 一年级活动课教学案例《给小动物一个家》
- 《死水》个性创新教案
-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
- 钱谷融:谈周朴园
- 《春》的教学设计三则
- 如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