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1
佤族鸡肉烂饭
去过阿佤山区的人都知道,佤族待客有“三味”――泡酒、槟榔还有鸡肉烂饭。其中,泡酒和槟榔大家比较熟悉,但知道鸡肉烂饭的人可能并不多。
在佤乡做客,主人常常会奉上一道特殊的佳肴――“鸡肉烂饭”。说它是菜,但看上去却像是饭,因为主料是大米。不过,在佤家人的眼里,它的的确确是一道菜,因为“鸡肉烂饭”不同于普通米饭。其一,它比普通米饭要软得多,特点就是“烂”;其二,它是饭菜合一,但一般作为菜食用。
在佤语中,鸡肉烂饭叫做“馍尼亚布绕”,它是佤族的一道传统名菜,也是佤族人待客的上等菜肴,其历史十分悠久,堪称佤族饮食文化的代表。说起鸡肉烂饭的来历,还得从烂饭说起。旧时,佤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贫困山区,那里山高路远,交通闭塞,生产力十分落后,食物极度匮乏。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取各种植物,再掺以少量的粮食,熬成稀粥轮流着喝,“烂饭”便由此诞生。
尽管生活艰难,但佤族人却团结和睦、直爽好客,谁家盖了新房,撒了谷种,或有什么红白喜事,全村都会来帮忙。这时,主人会根据自家的经济条件,或杀鸡,或杀猪,或宰牛,做成鸡肉烂饭、猪肉烂饭或牛肉烂饭,并拿出自己酿造的水酒招待客人。这便是鸡肉烂饭的由来。
但如今我们吃到的鸡肉烂饭已与过去的大不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佤族同胞生活水平的提高,烂饭经过改良,已经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品种也增加了许多,如大米烂饭、苞谷米烂饭、芦谷米烂饭、小红米烂饭、小细米烂饭、高粱米烂饭、糯米烂饭、甜苦荞米烂饭、鸡肉烂饭、牛肉烂饭、猪肉烂饭、雀肉烂饭、螃蟹肉烂饭、水蚌肉烂饭、鼠肉烂饭等。当然,其中最有名的还是鸡肉烂饭。
鸡肉烂饭的做法并不复杂。做鸡肉烂饭,先要处理鸡肉,主要有两种方式――手撕鸡和刀砍鸡。虽然二者的口味差不多,但还是手撕鸡更普遍,也更地道些。做时先将宰杀好的鸡放在清水中煮熟,然后从锅中捞出后,留下汤汁。再将淘洗好的大米倒入鸡汤里煮,过一会儿再放上一把酸笋,直到大米煮烂,稠度在米饭与稀粥之间为佳。这时,用手将煮熟的鸡肉撕成肉丝肉块,再将备好的薄荷叶、茴香、香辣蓼等切成细末儿,撒在鸡肉上,接着放入适量花椒面、食盐和辣椒面,并搅拌均匀,最后一起倒入烂饭中调匀,这样一道美味的鸡肉烂饭就做成了。
若是想吃刀砍鸡肉烂饭,那就要简单得多。首先将鸡斩块煮好,熟时加入适量大米,米烂后放入一把酸笋,煮至浓稠适度即可,接着把准备好的作料倒入其中即成。
无论是手撕还是刀砍,“鸡肉烂饭”都要用佤族同胞自家饲养的土鸡。但这土鸡不可用白羽鸡,他们认为那是对客人的不敬。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好朋友
- 老师,您真好
- 当班长的滋味
- 记忆中的老王
- 永远的大树
- 我的好朋友
- 难忘的老师
- 我的弟弟——张小凯
- 我的妈妈
- 八只手
- 记一位三轮车夫
- 会“变脸”的爸爸
- 我的父亲
- 我们这群女孩
- 我的好朋友
- 浅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影响力
- 试论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新”发展
- 论审美期待视野下的微电影艺术
- 业余联赛每年超500场
- 漫谈肖像漫画
- 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 论数学在折纸中的表现
- 高校音乐专业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探析
- 浅析高档茶叶包装的色彩心理
- 基于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真在本我 趣在天然
- 新时期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 相约博物馆
-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关于建筑摄影的视觉语言之我见
- 《死水》个性创新教案
- 烛之武的说辞艺术
- 钱谷融:谈周朴园
- 论司马迁《史记》的崇高美
- 西汉前期至中期的诗赋与散文
- 古诗鉴赏中形象鉴赏法初探
- 屈原的一生
-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
- 如何推断文言虚词用法
- 《雨巷》教学设计
-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
- 是谁害死了晴雯
- 一年级活动课教学案例《给小动物一个家》
- 如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 《春》的教学设计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