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舌尖上的X”结构体探析

“舌尖上的X”结构体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31

“舌尖上的X”结构体探析

摘要:“舌尖上的X”结构体的产生是由经济、文化、人们认知心理等多方面原因决定的。它与其他结构体既有很多不同点又有共同特征,可与“X控”“X体”等共称为构式。同时,“舌尖上的X”结构体的认知机制具有隐喻性。语言与社会及认知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为新兴的构式“舌尖上的X”具有较强的新生类推潜能,有经济性和明确性、新奇性、夸张轰动性等语用特征。与此同时,“舌尖上的X”的能产性也不容忽视。对以上情况的浅析,利于人们认识和理解这一结构体的结构规律,构式意义,认知机制及对语言的意义和影响,便于人们运用和推广。

关键词:新词语;构式;语义;认知;能产性

1.引言

随着一档美食栏目《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2012年7月1日我以“舌尖上的×”关键词百度了一下,找到相关结果约3560000个。现下“舌尖上的×”之类的标题似乎正呈快速蔓延之势。“舌尖上的X”被广大人民运用到各行各业当中,并且迅速传播与发展。各种行业开始利用这一构式提高自己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

(1)舌尖上的电影

(2)舌尖上的英语

(3)舌尖上的旅行

“舌尖上的X”这一构式目前是否成为一种固定的结构体,人们对其说法不一,有的人称它为“舌尖体”。语言学界当前很少有人对其结构,内部规律,语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笔者把“舌尖上的X”归入类似于“X族””X控”“X体”,称为构式。对其结构状况、语义、语用、组词规律等内容的分析可以让人们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对其文化内涵、及其传播的分析可以促进“舌尖上的X”构式的传播与发展。

2.“舌尖上的X”结构体的产生

《舌尖上的中国》栏目在很短时间内就火遍大江南北,并迅速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有力的推动了纪录片的发展,同时传播了以美食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舌尖”隐喻饮食文化,由此产生一种“舌尖现象”,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通常会遇见的一种体验,简称TOT,即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欲言又止’、‘难以用言辞表达’的感受。”[1]“舌尖现象”可以很好的概括当前流行的话题和创新。因此,“舌尖上的X”结构体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凑逐渐加快,各种新产品、新现象层出不穷之际,也随之被广泛运用。“给力”,“X控”,“X门”,“X体”,“剩男剩女”等热门词语涌向社会的同时,“舌尖现象”以其独特的表达效果进入大众的视野。

“舌尖上的X”结构体出现的原因,可从多角度分析。在社会经济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事物、新思想逐渐蔓延。原有的词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之下,商家不得不独辟蹊径,寻求能吸引人们眼球的宣传词语,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这样,在人们的精神与审美需求的促使下,人们不断创新,追求新意,“舌尖上的X”应运而生。从历史方面看,从古至今,语言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都需要并且产生与其适应的语言文字。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词语的转化,都是在历时的纵线条下产生发展的。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构词规律要求逐渐放宽,词语搭配限制相继减弱。在一系列条件下,各种网络词语,新词新语诞生,例如“给力”“濉薄罢痔濉薄芭叵体”“X门”等等。对语言本身来说,语言不仅在历时的条件下不断演变,而且在横向共时条件下,语言内部也在进行着各种变化。语言具有能产性,不仅词语具有能产性,语言的结构规律,句型,句式等都具有能产性。“舌尖上的X“中“舌尖“的隐喻义就是语言本身能产性的一种体现。此外,还有人们文化认知的影响。人们文化消费观念,在《舌尖上的中国》也有所体现。在较短的时间内,它可以红遍大江南北,更依赖于人们文化认知观念的进步和文化媒介的传播。使“舌尖体”“舌尖现象”“舌尖上的X”等形式迎合了人们追求新颖、奇特、多彩的审美心理和现代人求新求异、追求时尚情趣和高品味生活的心理需求。

3.“舌尖上的X”的结构特征及构式义

既然“舌尖上的X”能够以其独特的魅力走进大众的视野,成为固定结构体,并迅速蔓延传播。对它自身的结构特征以及特殊意义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3.1“舌尖上的X”的句法构成

近些年来,出现了很多类似于“X体”“X控”“X门”等的结构式。就结构特征可知,大多是单个词或简单短语,而像“舌尖上的X”这样的复杂短语却很少。比较流行的像“那些年我们一起X过的X”。究其原因,语言的经济性、简洁性是主要方面。同时,人们的语言交流习惯、大众心理也是一个因素。“舌尖上的X”是定中式短语,具有多层结构,为嵌入式的短语构式,有构式完型效果。定语“舌尖上”通常都要借助于助词“的”来连接中心语,把中心语摆在重要的地位,具有强调中心语的作用。以下是对“X”的音节数量及词性出现的情况进行的列表统计:

每种结构式都有特定的特征,其中,词性和词的音节结构式较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显性特征。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舌尖上的X”中的变量“X”主要为双音节名词。例如:

(4)舌尖上的校园

(5)舌尖上的电影

(6)舌尖上的母爱

(4)(5)(6)中的“校园”“电影”“母爱”都是双音节词。其中,(4)(5)为普通名词,(6)的“母爱”是抽象名词。其次,“X”还可以为多音节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例如: (7)舌尖上的小清新

(8)舌尖上的中国味道

(9)舌尖上的房地产

例(7)(9)中的“小清新”“房地产”为三音节词;例(8)“中国味道”为四音节短语。“X”为单音节词的情况则比较少见,例如:

(10)舌尖上的爱

(11)舌尖上的毒

例(10)(11)中“爱”“毒”都是单音节词。具体在词性方面,“X”为动词与形容词情况仅次于名词。动词性的如:

(12)舌尖上的浪费

(13)舌尖上的品味

(14)舌尖上的享受

(12)“浪费”(13)“品味”(14)“享受”既有名词词性又有动词词性多看为及物性动词,但用在“舌尖上的X”这一结构中多用作动词。形容词性的如:

(15)舌尖上的疯狂

(16)舌尖上的危险

例(15)(16)中的“疯狂”“危险”充当“X”时多指一种较明显的状态。还有些词在这一结构中既可以认为是名词,也可以看作是动词或者是形容词。无论是哪种词,都可以表达特定的意义,具体情况要根据具体语境而定。“舌尖上的X”无论是在句法结构上还是在词语组合上都与其它结构体有明显的区别。但是这些结构体都具有共同的特征,都有固定性、通用性和类推性,都可以称为构式。

3.2“舌尖上的X”的构式义

“Goldberg认为,“构式是业已习得的形式和意义或话语功能的配对,包括词素、词、习语以及一般的语言结构形式,其形式和功能的一些方面不能够从其组成部分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完全推知。[2]”简而言之,构式本身就有意义,是一个完整的格式塔,具有完型效果。根据构式定义来看,“舌尖上的X”是一个嵌入式的短语构式,它是由定项“舌尖上的”和变项“X”构成。在这一构式中,“X”在结构单位上,可以是单音节词,如“舌尖上的爱”,这种情况较少;“X”是双音节词的情况最多,例如“舌尖上的浪费”“舌尖上的麻烦”“舌尖上的校园”等;“X”也可以是多音节词或短语,例如“舌尖上的小清新”“舌尖上的中国味道”。“X”从词性角度分析,“X”主要为名词(包括普通名词和抽象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舌尖上的X”的整体意义或功用不是其组成成分“舌尖上的”和“X”的简单相加,而是由构式整合而来。

4.舌尖上的X”构式的认知机制和能产性

徐盛桓先生在《构式语法理论研究》中认为,构式体现的是语言的表层活动,是外部思维的表征。“舌尖上的X”构式作为思维外部表征的载体语言,其生成具有一定理据性,它的认知机制主要为认知隐喻以及社会、认知与语言的互动关系。

4.1认知机制――隐喻

Sweester指出,“语言的范畴化不仅依赖于我们为存在于客观世界的差异名,而且依赖于我们对客观世界感知的隐喻性(metaphoric)和转喻性(metonymic)。作为认知工具,隐喻是从一个认知投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的结构映射,是不同认知模型之间的映射,而转喻由相同经验域或概念结构内的映射构成的[3]”也就是说,隐喻根据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转喻则根据事物之间的邻近性。

据所有的“舌尖上的X”事例可以看出,“舌尖上的X”主要与隐喻有关。“舌尖上的中国”隐喻饮食文化,“舌尖上的爱情”映射出的是美好、浪漫的爱情。

语言是社会交流的工具,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反应着认知主体的思维,语言的建构和表征是认知与语言互动的结果。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人们用语言表述着他们的观点和思维,同时也表现出他们的心理,以此来供应新的语言交流的需要。最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新词语和构式,例如“X族”“裸X”“甄痔濉钡鹊取I缁峄肪常语言环境,人们认知的变化是新词新语得以存在并广泛传播的基础和动力。

4.2“舌尖上的X”构式的能产性

“舌尖上的X”中的“舌尖”的语义是由普通的部位名词抽象和泛化而来的,这与人们的认知有一定的联系。“隐喻”是人们常用的认知方式,指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说是从一个认知域(来源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投射”的认知方式。[4]人们对新鲜词语的不断追求与探索,可以在句法与功能上的类推中得以实现。“X”可以运用到各个领域,可以和多种名词组合。在一段时间内广泛运用,像其他一些新词一样。一方面“X”由最初的专有名词“中国”“上海”“校园”向抽象名词“母爱”“健康”“安全”等过度。另一方面,“X”由原来的双音节词向多音节词蔓延,例如:“舌尖上的小清新”“舌尖上的中国味道”等。“舌尖上的X”的发展与前景,对创新词语的前景,目前“舌尖体”的创新无论是对商家还是对语言文字,都是有巨大影响的。但是,这种结构体的影响力只是一时的,当其失去新鲜感时,变会慢慢淡出人们视野。

5.舌尖上的X”构式上的语用效果

作为新兴的构式“舌尖上的X”具有较强的新生类推潜能,它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传播主要因为它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5.1经济性

经济性原则又叫省力原则,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原则,语言构式的重要优势之一就是具有语义的经济性。经济性原则可以使说话人在不影响正常交际的的前提下,以简短的话语表达足量的信息。语言中构式的普遍运用,可以使言语交际更加简洁、认知更加方便。Goldberg解释说,‘每当动词出现在一个不同的构式中时,该表达式的语义(或收到的限制)也不同。但是这些差别不必归结于不同的动词意义,而把它归结于“构式”本身更为“经济”。[5]’

所以经济性是“舌尖上的X”构式的一重要特征。在语用效果上,“舌尖上的X”只用几个音节就十分生动形象地概括出了对某事物的敏感度和关切感,通过简洁的话语表达了丰富的语义内涵,可以说是言简意深。

5.2奇特性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信息飞速传播的最重要的载体,在网络这个自由的平台中,新词以它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繁衍”。“舌尖上的X”来源于美食栏目“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播出后不久相关的网络条目达到了数百万,所谓的“舌尖体”迅速涉及方方面面。可以说,网络是其迅速传播的载体,它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空的限制,使该结构体被言语社团接受并认可。与此同时,是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当社会出现新现象新事物时,在人们的求新求奇心理的驱动下,反映这一现象的新词语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与网络的接触比较频繁,他们不但喜欢追赶时髦的东西,而且喜欢创新,追求自我的个性表达,这些都为新词新语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舌尖上的X”就是以其其新颖独特的语言特征被广大民众广泛应用。 “舌尖”这个人体的小小部位承载着一种文化,一个地域……,在这事物当中,人们传统的文化环境、认知观念和社会关系赋予了其一种动人的力量,唤起了人们关切。它用夸张、抽象的表现手法对语言文化、社会经济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6.结语

著名语言学家陆俭明曾指出,“构式语法可以帮助我们来解释一些先前不好解释或先前想不到去解释的预发现象,有助于我们说明各种不同句式产生的原因与理据,还可以避免将构式的语法意义误归到构式内某个语言成分的头上。[6]”本篇文章从多角度对“舌尖上的X”做了详细分析。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舌尖”这个词在如今社会被赋予了新奇独特的抽象意义。“舌尖上的X”这一构式有其奇特完整的构式意义,它能表达出那些被人们普遍关注、敏感的事物。这一构式中“X”主要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且是被多数人密切关心的具有共同心理认同感的名词。

其次,“舌尖上的X”在语言运用上不仅新颖、独特、让人眼前一亮,而且符合语言发展的基本原则――经济性原则,也符合大众多纷繁复杂社会面貌的认知追求。再次,这一构式传承的不仅仅是语言表达效果,更蕴含着一种文化气息和商业契机。然而,由于笔者学识有限,收集的材料不足,本篇文章还存在许多缺陷,望各界人士指出、修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将会有更多的新词新语涌现人们的眼球,然而“舌尖上的X”在激烈的竞争中托涌而出,足以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语言表现力,这一构式对语言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同时,“舌尖上的X”这一新结构体会像其它结构体一样,在一段时间内迅速流行。随着更多新词新语的出现,才会慢慢淡出人们的眼球,但是这结构体可能会成为一种较稳定的构式,保存下去。(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参考文献:

[2]原文引自Goldberg的作品“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3]这句话来自Sweetser的作品“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apects of Semantic Structur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4]原文来自陆俭明、沈阳的《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2003:422

[5]这是出自Goldberg的作品“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to Argument Structure.”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Press,1995,

[6]来自著名语言学家陆俭明的“句式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2004.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过马路
嘴馋
风筝的比赛
美丽的家乡
老师的目光
学游泳
不一般的时刻
可怜的小鸡
吴天哲和刘新宇打架
妈妈真奇妙
可爱的小鸡
小狗
我把老师下着了
游七星岩
同学欢迎我
粗朴画面的浪漫情愫
2015“西旅会”一站览尽西部胜景
“新”大白是大白吗?
重庆·非去不可一城山水韵,千载巴渝风
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4月15日开幕
多彩西部夏季旅游狂想曲
外师选化 中得心源
夏日盛事,热辣开场
中外名人谈佛教(二)
《战狼》票房破四亿 助吴京实现军人梦
彩云之南,旅游天堂
“西游”项目《敢问路在何方》正式启动
《杀破狼2》重磅出击暑期档
中国好山歌 唱响小三峡
《X战警:天启》天使造型曝光 小鲜肉出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综合能力GPs定位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2)
南通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华之魂”初中生古诗文诵读竞赛预赛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
八年级第二学期状元杯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同四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
沪教版2011年八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忠信镇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作文
忠信镇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陕西师大附中2010-2011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苏教版2011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阶段测试题及答案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1年中考语文综合复习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