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8
永别了,消失的物种
和珍稀动物界的“明星”大熊猫、藏羚羊相比,这些已灭绝生物的名字鲜为人知:拟短月藓、单花百合、滇螈、异龙鲤、大白鳞鱼、茶卡高原鳅……
而更令人黯然神伤的是,若要给所有这些消失的物种建造一座“墓园”,连找齐它们的“遗像”和“生卒年”等基本资料都很难。
“离别时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好好说再见。”少年派在漂流结束后,望着猛虎离去的背影念叨。
1916年,撰写《中国植物志》的传教士韩马迪在云南丽江采集了拟短月藓,把它保存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如今不仔细观察的话,这个99岁“高龄”的标本只是一小堆土块。
眼下,只能从短月藓的照片来想象拟短月藓的芳姿了:纤小细软的身子呈黄绿色或褐色,爱栖息在潮湿的树干上,对茶树尤为痴情。
单花百合的标本则被收藏在爱丁堡皇家植物园里。泛黄的底纸上花朵低垂、茎叶墨绿、花瓣砖红,如一对颔首多年的睡美人。
可惜自然界没有童话,单花百合等不到苏醒的那天。在即将到来的夏日花期,这位美少女再也不能穿上清丽的黄绿色衣裙,迎接生命中最美的绽放了。
离它不远处,生活在云南滇池水域的滇螈也因水污染、围湖造田和外来物种入侵等生存困境,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野外绝迹。
滇螈的皮肤黑橙相间、水润光亮、脑袋圆圆、四肢纤细、拖着一条大长尾巴,像“萌版”的蜥蜴,又像“炫版”的娃娃鱼,昆明人把这种体长12厘米左右的小东西就叫“娃娃蛇”。
20世纪,“娃娃蛇”还不时误入设在滇池中的渔网,而如今,老渔民的子孙只能去博物馆或书籍中找寻这儿时记忆中的小伙伴了。
拟短月藓细小得不起眼,单花百合孤傲地生长在海拔4000米的空旷地带,异龙鲤和滇螈生活在高原内陆湖泊闭塞偏远的环境中。它们无须得到人类欣赏,而人类的花圃或厨房里也没有它们的一席之地。
但生物圈牵一发而动全身。《名录》中的评估结论指出,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是造成物种濒危的最主要原因。反过来,物种灭绝也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影响。
抛开这层功利的共生考虑,一个需要引起人们注意的现实是,对这些已逝的地球邻居,我们并没有掌握太多详尽的资料,比如一张高像素的彩色图片。直到最后,铭文尚残缺不全。
单花百合和滇螈等只是“告别”长队的冰山一角。根据《名录》,在被评估的34450种高等植物中,9个里面就有一个正受到威胁,中国特有植物的受威胁率超过6成。在除海洋鱼类外的4357种脊椎动物中,受威胁的物种共计932种,中国特有动物的受威胁率接近1/3。
也有好消息,《名录》显示,相比2004年的评估情况,大熊猫的濒危等级由濒危下调到了易危;藏羚羊则调整到了近危,脱掉了“受威胁”的帽子。
正是在《名录》发布的前一天,一位“不速之客”闯入了甘肃插岗梁自然保护区。当地恰瓦村的村民发现了一只正朝村口河边去的大熊猫,而这是保护区成立10年来首次发现野生大熊猫。
不同于伤感和郑重的永别,哪怕一瞬间的再会也令人欣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母亲
- 我的奶奶
- 一件令我后悔的事
- 我的母亲
- 我尊敬的一个人
- 考试之后的我
- 我的爸爸
- 我的同学
- 同学之间
- 我的母亲
- 我的爸爸
- 我的爸爸
- 我的好外公
- 我们班的书法大王
- 我的外婆
- 论审美期待视野下的微电影艺术
- 关于建筑摄影的视觉语言之我见
- 高校音乐专业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探析
- 新时期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 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 业余联赛每年超500场
- 真在本我 趣在天然
-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基于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相约博物馆
- 漫谈肖像漫画
- 论数学在折纸中的表现
- 浅析高档茶叶包装的色彩心理
- 试论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新”发展
- 浅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影响力
-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
- 《春》的教学设计三则
- 钱谷融:谈周朴园
- 如何推断文言虚词用法
- 论司马迁《史记》的崇高美
- 《死水》个性创新教案
- 古诗鉴赏中形象鉴赏法初探
- 《雨巷》教学设计
- 屈原的一生
-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
- 西汉前期至中期的诗赋与散文
- 如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 一年级活动课教学案例《给小动物一个家》
- 烛之武的说辞艺术
- 是谁害死了晴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