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5
施礼初尘居
何处寻伊去?问梅欲语迟。石间白雪迹,枝上古人诗。人境东山远,携琴入圃篱。辨听弦上意,随叶舞清池。一曲忘机处,新炉初沸时。暂休今日笔,呵手制寒衣。何必寻它去?人间百态齐。此中无两境,明月古今词。
――秦亚文・《问诗》
古溢初尘居
四月苏州,和煦春意,暖阳斜照,铺入围篱。独行梨树下,弦音缭绕,见一清雅女子,身着对襟汉装,木簪配之轻绾发髻,裙裾飘飘端坐琴前,徐徐撩拨琴弦,袖摆飘缈伴琴声悠扬,传向远方……抚琴女子名叫秦亚文,字初尘,河南济源人士,擅琴棋书画,也伴有巧手一双。因为在苏州读大学,所以暂居于此。
初尘居便在此时悄然诞生。藏匿在苏州大新桥巷中的一间6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由古民居改造而来,两层木质结构的楼房,中间夹着阁楼。秦亚文将底层榻榻米铺上厚厚的竹席,中间挖出一个四方形的“凹洞”,围上土砖,铺上干柴,生火取暖,铁链将铁壶从凹洞上方的顶墙吊挂至炉上,用于煮茶。“墙上钻出小洞,就不用担心生烟的问题。”秦亚文说,冬天最喜欢的就是窝在初尘居“围炉夜话”。每每有人到访,秦亚文将竹帘垂下,煮上一壶暖暖的香茶招待,友人们去靴围坐,品茶聊天,常常聊到深夜方才尽兴。
一日,秦亚文正于阁中制衣,收到苏州绣娘寄来的几幅苏绣布料,甚为欢喜,遂用冰片、桂皮、苍术,配以艾草、丁香等草药碾碎成粉末状,棉花加以包裹,装入苏绣绣布中,一针一线间缝制出几副精致小巧的香囊。“用天然药材制作的香囊,可以祛湿防病,”秦亚文将其中一副香囊赠与我手,“中药味配上艾草和丁香的花草香,闻起来更提神醒脑,你可以试试。”
细细欣赏,苏绣的莲花在绸缎间绽放,幽幽清香飘然而过,想起“围炉夜话”的情景,自然明白为何友人们能畅聊至深夜,或许这小小香囊不足以健身防病,但这份亲手缝制的心意却温暖人心。
还原传统文化
回想第一次见到秦亚文,是在她的笄礼上。“冠者礼之始也”,同样,笄礼对于女孩来说,是步入成年最重要的仪式。只见秦亚文青丝半绾,饰镂空金簪,银盘脸庞,胭脂淡扫,略施粉黛,翠眉杏眼,小巧耳垂,佩戴柳叶掐丝耳环,纯白的汉装上绣金线花朵,雪缎束腰,红色丝带勾勒出婀娜身段。仪程伴随古乐进行,亚文右手压左手合拢于胸前,微微屈膝,低头行礼。此举轰动校园,引得好奇之人争相观看,纷纷掩唇议论,有人说她作秀,有人啧声不停。面对争议,她只静坐于蒲席之上,眼帘低垂,似有出凡脱俗之态。
“我身上肩负的不只是一种服饰或者一种礼仪,而是对传统文化的坚持和传承。”这位身材娇小的小女子,面对非议时所表现出的坚强和刚毅,让我深感惊讶、佩服。大学期间的秦亚文,坚持4年穿着古代传统服饰,“早在几年前,若是十人中有一人能说这是‘汉服’,就算再难听的言论我也觉得值!”或许,穿在秦亚文身上的不是一件衣服,更是一种责任。
古生活的诗叙
直到今天,秦亚文依然一如既往地用一种原生态的古生活方式,表达着她对汉文化的尊敬和痴迷。在旁人眼中,这位怀古女子是如此脱俗,但一首《无题》诗道出了这位“出世”女子的孤独心声:“修行不必谒空门,执恋何须染凡尘?早见花开还自落,向留心底一般春。”
除了抚琴、制香囊,秦亚文的古生活里少不了吟诗作画,诗画成为了心灵最好的朋友。
每到梅花盛开之时,亚文与闺蜜清彦都会相约去苏州的梅花胜地香雪海踏雪赏梅。清彦能歌善舞,一次,她答应在梅林中给亚文舞上一曲,此时正值梅开季节,天空下起了小雨,亚文不禁即兴作诗一首:“已是人间桃李节,姑苏三月雨凌春。白衣未待倾城舞,雪海梅香不入魂。”
其实,圈内许多人对秦亚文的生活方式羡慕不已,有人登门拜访讨教,秦亚文笑笑,继而作下《问诗》道出其中玄妙:“何必寻它去?人间百态齐。此中无两境,明月古今词。”
其实,我们向往的传统生活没什么与众不同,只是追求更原生态的健康生活而已,所谓“古”,讲究的是心境,若能在生活中品味人生百态,古与今又有什么区别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同学
- 我的爸爸
- 我的爸爸
- 我的母亲
- 我的奶奶
- 同学之间
- 考试之后的我
- 一件令我后悔的事
- 我的好外公
- 我的外婆
- 我的爸爸
- 我的母亲
- 我们班的书法大王
- 我的母亲
- 我尊敬的一个人
- 论数学在折纸中的表现
- 漫谈肖像漫画
- 基于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新时期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 浅析高档茶叶包装的色彩心理
- 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 关于建筑摄影的视觉语言之我见
- 试论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新”发展
-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业余联赛每年超500场
- 真在本我 趣在天然
- 论审美期待视野下的微电影艺术
- 相约博物馆
- 浅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影响力
- 高校音乐专业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探析
- 《雨巷》教学设计
- 一年级活动课教学案例《给小动物一个家》
- 钱谷融:谈周朴园
- 烛之武的说辞艺术
-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
- 古诗鉴赏中形象鉴赏法初探
- 如何推断文言虚词用法
- 西汉前期至中期的诗赋与散文
- 是谁害死了晴雯
- 《死水》个性创新教案
- 如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
- 屈原的一生
- 论司马迁《史记》的崇高美
- 《春》的教学设计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