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行动者邓飞
用柔软改变中国的邓飞是个典型的湖南汉子,方正的脸庞,紧蹙的川字眉、隐隐的络腮胡,连他自己都承认骨子里带有湖南人的匪气,“直截了当,不会拐弯抹角,又有人情味,讲义气,做事不按常理出牌,有想象力”。
11年的调查记者生涯,邓飞关注更多的是社会黑暗面,已经习惯用横眉冷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手中笔更像是一把手术刀,割除毒瘤才是治病良方。但现在的他意识到,爱和柔软才是中国力量的源泉。
做公益之前,他从不捐款,觉得那是有钱人的事儿,和自己无关。但现在已经有7个公益组织和邓飞的名字连在了一起。
从呼吁者到执行者,从批评揭露到解决建设,邓飞的转型让很多人感叹。但他自己说,“从调查记者转型做公益,我觉得一切都很自然,因为两者目标都是想让我们生活更美好。”
让生活更美好,是邓飞做记者的理想,但通过手中的笔去呼吁去推动,却始终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直到他遇到了微博。
2008年一次采访中,他认识了被拐卖儿童的父亲彭高峰,为了寻找丢失的孩子,邓飞将孩子的照片放在微博上,没想到两年后,这条被转发6000多万次的微博真的从14亿的茫茫人海中找到了这个孩子。
这件事对邓飞的震撼很大,也让他很兴奋,微博可以让读者参与其中,成为自己的伙伴,只要有人,就会有钱有物有办法,就能行动起来。“以前我是号召者,现在有了微博就有了行动力,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其实,邓飞一直以来都很关注妇女儿童权利的社会问题,但由一次单纯的采访,变成终生奋斗的事业却是因为女儿。正如新书扉页的寄语中写到的,有了女儿之后的邓飞对孩子的问题更多了一份牵绊,“做公益最初的动力,就源于一个父亲的悲悯之心,因为我自己也有一个女儿,所以对这些孩子的遭遇感同身受。”
在接受媒体访问时,他表示,他自己也是山村里走出来的,知道穷日子对孩子的影响,没有鞋没有衣不会死人,但这种大规模的饥饿,成年累月的饥不择食,才是最可怕的,这不仅是物质匮乏的问题,更是健康权生命权的问题。
“按我的经验,如果通过写文章来督促政府部门有所作为,这么一个问题至少要写上十年才有可能有所变化,而我现在手边就有微博,为什么不先行动起来,越早越好。”说干就干,邓飞联合起500名记者同行成立了“免费午餐”,倡议全民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地区学童提供免费午餐。2个月后,第一所免费午餐的试点学校就正式落地了。
对每一所学校,邓飞都会和志愿者、当地同行进行采访考察,将实际情况通过微博公诸于众,并且要求学校每天将采买清单及时公布。这种微博直播模式也开创了公益组织的新形式。半年之后,免费午餐就收集善款2500万元,惠及13个省份1500多个学校。
但在免费午餐开始不久,郭美美事件爆发了,社会开始对公益组织产生质疑,不少网友提问邓飞,乡村一碗面条多少钱,鸡蛋的价格是多少,志愿者是打车还是坐公交……从来都是监督者身份的邓飞,如今成为被监督者,身份的转化让他一时有些不适应。但同时也正因为有曾经监督的经验,他明白,当初自己批评别人,是因为对方不诚实,让群众不信任,只要自己把这一点做好了,自然就会化解质疑。
对于那些偏远山区的学校,志愿者们无法每天现场监控,如何保证每一笔钱的安全?对此,邓飞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群众监督。每到一所学校,就召开一次群众大会,召集当地所有媒体、所有学生家长、老党员老干部,声明捐给学校的每一笔钱是给孩子们吃饭用的,希望大家共同监管。
邓飞也进一步加强团队管理和资金流水的全公开透明,“我们没有任何私心私利,只要全面透明公开,捐赠者和志愿者发现善款是放在可靠人的手中,他们就会继续支持和信任我们,而同时透明也会防止我们犯错误。”
邓飞和志愿者们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也受到了官方的认可,国家副总理李克强和汪洋亲自为免费午餐和邓飞颁发了中华慈善奖、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更重要的是,2011年10月,国务院启动实施了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拨款160亿元,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对此,邓飞的“老毛病”又犯了,“我和我的同行将严格监督政府每年这160个亿资金的走向。”
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免费午餐计划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一家的民间公益组织,创新了公益组织的新方式,也开创了全民的微公益时代。
一路走来,邓飞如履薄冰。他坦言,自己的压力特别大,几乎没有一点个人时间。他认为,作为公益组织和项目,不应该和个人的名字捆绑的太紧,一方面是个人的压力太大,另一方面是难保这个人出问题,希望能对这些项目逐步实现“去邓飞化”。
做公益,同时他也在不停在总结梳理,最大感触是,只要我们愿意去解决社会问题,愿意去真心服务人群,就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就会有巨大的力量,而这个力量的源泉就是爱和柔软。“中国不缺写字的人,缺少的是行动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爸爸
- 我
- 我的同学
- 妈妈,你辛苦了
- 凶猛而又幽默的爸爸
- 要爱护眼睛
- 我的新作文书
- 我的爸爸
- 美丽四季
- 回忆录
- 给我印象最深的同学
- 秋游青春公园
- 向游乐园挑战
- 我的好伙伴
- 我有一个不错的爸爸
- 那些走过的弯路和爱错的人
- 你等的人不是我
- 收获片刻的心灵安定
- 马来西亚民俗研究
- 郁金香延长花期的几点措施
- 站着写作的海明威
-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景点导游词的英译
- 一抹俏朱红,六月初长成
- 民俗旅游与生态旅游比翼双飞
- 七种颜色的伦敦火车站
- 云南春兰奇蝶花欣赏之一
- 让酒香扶起倦怠的灵魂
- 月亮上的雪人
- 无法呼吸的时刻
- 洛阳古城旅游演艺开发模式探究
- 语文优质课比赛课堂实录《雷雨》
- 关于中学语文教材评价标准的探讨
- 《前赤壁赋》赏析
- 小学生挑战课文的逻辑性和真实性
- 《故乡的榕树》“一课多型”教学设计
- 使用实验教材的几个误区与应对策略
- 鲁迅小说的解读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 《陈情表》课堂实录
- javascript:;
- 白素云:从2007年高考看2008年高考古代散文备考
- 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改革思考
-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 记叙文开头十法
- 一次美的洗礼——《春》的教学案例
- “人性”与“奴性”之间的“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