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9-06
拿什么保护你?
近期发生的“成龙捐赠徽派古建筑”和“西安兴教寺”拆迁事件将沉默的中国古建筑推到到了风口浪尖上,承载中华文化的古建筑目前岌岌可危的处境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关注。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它将中国传统文化生动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是中国人民文化灵魂的栖息之地。可以说倘若古建千年不朽,文化就可万古长存。
可惜推倒老旧,仿制新宅早已在中国泛滥起来。成龙买下的这些徽派古建筑,当初据说当年是要被拆掉的,成龙因不忍其毁掉才购买,并一一做了记号以便重组。捐古建一事对中国文物保护的警示非常明显,既然是如此珍贵的文物,怎么已被捐出了我们才去关注、才感到惋惜?
再说近日西安兴教寺塔因为申遗面临“拆迁”之厄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的事情。2007年,兴教寺被陕西省列入“丝绸之路联合申遗”项目的名单。根据申遗规划,寺院西边的僧人生活区共约4000平方米,将全部被拆除。玄奘塔后三藏院两边的陪殿和垂花门要拆除,只保留大遍觉堂。中院要拆斋堂、灶房和闻慧堂。东院要拆除禅堂。此外,安放兴教寺名僧常明法师灵骨的方丈楼要拆除。按照这样计算,将拆掉寺院三分之二的建筑。但据西安市做出的解释,拆的并不是文物。计划拆除的这些建筑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建成的,不是文物。目前,兴教寺还没有被拆迁,其命运如何待定。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建筑至今不能很好保留的原因在于建筑材料。因为中国历史建筑主要材料是人造砖和木材,不易保护。这种说法毫无道理。古建筑能否保存完好依赖于人们是否具有保护意识。如果注意长期维修与保护这些古建,它们完全可以挺立千载。事实上,中国的某些古建筑绝对不是由于风化老化消失的,有的完全是人为拆除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经历了风雨战火,经历了虫咬水蚀,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下来,使我们得以目睹有形的中国文化。如今,难道我们非但不保护,还要亲手毁掉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独自在家
- 雷雨
- 猪宝宝泡温泉
- 小柳树和小枣树
- 拔河比赛
- 第一场雪
- 一场大雨
- 小羊过桥
- 我的玩具小首饰
- 夏天的雨和雪
- 穿衣比赛
- 期中语文考试
- 泡茶
- 小熊的自行车
- 空调
-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挑战与应对
- 过度教育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研究
- 基于改进层次法的城市集中供热特许经营主体选择评价
- 利用粉煤灰制备多孔陶瓷砖的工艺研究
- 影响土壤吸附重金属Cd的因子概述
- 大学数学素质拓展课程的教学实践
- 建筑物低压配电系统电涌保护器能量配合分析
- 浅谈大数据在装备保障中的应用
- 遮阳系数对供暖与空调能耗的影响差异分析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
- 质量屋中相关关系确定的灰关联方法及应用
- 云背景下的数据库安全性研究
- 基于SWOT下的大学生创业行为研究
- 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设计
- 关于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 迎接“新课程高考”你准备好了吗?
- 台湾高考国文命题旨趣
-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学卷
- 教育部:今年高招重点改革考试内容
-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素质测试与提升卷
- 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语文
- 高考语文:考纲有变化须积极应对
- 2011届中考语文复习(一)试题及答案
- 2008高考语文诗歌专项训练(1)
- 2010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 2011届中考语文复习(二)试题及答案
- 中考作文审题
-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素质测试与提升卷
-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版_专题4_正确使用词语
- 2011届中考语文复习(三)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