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第三种真实

第三种真实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31

第三种真实

重读方方创作于1986年的《闲聊宦子塌》,那地道的荆州家乡方言,在我心头唤起久违的亲切之感。小说是从陌生客来宦子塌收集革命民歌,田七爹爹唱了一首自编的怪歌拉开序幕,以复线结构的方式,描述宦子塌的兴衰沉浮和胡幺爹爹、田七爹爹及其几代人的情感纠葛,把这个有着美丽传说和深厚荆楚文化底蕴的水乡村落,原汁原味、浑然天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小说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活的故乡人物,真实的乡村图景,常常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融入其中的感觉。

可是,读完后又不禁自问,这一切,究竟是真实还是虚幻呢?

比如这位闻名遐迩的歌师胡幺爹爹,重利轻义,为人正直,承继着儒家文化的优良传统,努力维护着古朴、纯真的民间秩序。他信奉“钱也要清白做人”的原则,不惜大义灭亲,对贩卖假药材坑害乡里的儿子大加挞伐,还赔尽了自己一生的积蓄。孙子天壮虽然觉得他的道德说教“太老哒”,也不得不佩服他“把人品看得重”。胡幺爹爹德高望重,他唱的孝歌,让乡村每一个平凡的灵魂都赋予了“感动中国”般的色彩,享受到被追思怀想、盖棺论定的终极关怀,村里的老人们都把能死在他的前面当作幸事。这样的一个胡幺爹爹,自然有着居高临下臧否人物、评判是非的心理优势,尤其对田七爹爹这种复杂历史的人,更是随意地讥讽嘲笑,在人们心目中,他是宦子塌当仁不让的道德长者、精神领袖。然而,正是这样一位以“清白”自居的胡幺爹爹,与秦家那一段暗度陈仓开枝散叶的隐情,还是让他常为自身的德行缺陷而气短理亏,脸红耳热。诸如此类的乡村秘密,被深深地掩藏着,天知地知,风雨不透,“随么样的人都晓得隐起那些必须隐起的东西。天下为人不知晓的事比人所共知的事多得多咧!”如此,乡村秩序才得以维持着表面的平衡吧。

原来,我们所看到的生活真实,与事物本身的内在真实,往往是互不相干甚至互相矛盾的两种东西,所谓“眼见为实”,其实并不可靠。这一点,在宦子塌的“反派人物”田七爹爹身上体现得更为充分。

田七爹爹是宦子塌唯一的红军。范队长当年诬陷他是“改组派”,一句话就把这位同生共死的战友,救过自己性命的恩人,从天堂打入地狱。为了逃避杀身之祸,他潜回宦子塌,从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变成了“国民党勤务兵”,一辈子隐忍地苟活着。可悲的是,这个罪名并非来自主流意识的强加,而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杜撰,可谓冤上加冤。他的真实身份被人为地改变了,保命,成了他此生最大的人生哲学。面对胡幺爹爹们的嘲弄,他气是气,“只是淡说一句,‘你们哪晓得脑壳是么样保住的哟!’”个体的命运,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是微不足道,面对白色恐怖,面对强大的专政机器,频繁的政治运动,人不得不拿尊严换生存。成功或者失败,功臣或者贼子,荣耀或者屈辱,因为一句话的指控就被彻底改变,永世难得翻身。田七爹爹接受了这个现实,无力为自己拨乱反正。陌生客的来访,打破了他内心的平静,也掀开了尘封的记忆。作者没有展示他百感交集的内心世界,没有透露他有何种政治诉求,从此他就像一块石头一样,“一早起就蹲在河边看水,还呆想。眼光直直的,让人不解。”只有当木瓜追问他时,他才说是要“看一个人”,并嘱咐木瓜,“伢,得用心看。用心能看到你想看的人。”

田七爹爹用心想看的这个人,便是当年的范队长。田七爹爹明白,解铃终须系铃人,要想证明自己的身份,那是范队长一句话的事。但是,功成身退的范队长显然不想旧事重提,自惹麻烦,对兴冲冲赶来相见的田七爹爹视同陌路,避之犹恐不及。田七爹爹从极喜到极悲,希望破灭,回家不久便含恨而逝了,这段历史也随着他的逝去,永远地成为一个谜。作者设计的田七爹爹临河望水这一情节耐人寻味,“其实田七爹爹眼皮底下的河水跟往日也得么事差别。还不是悠悠转转,泛几片青叶杂草,再鼓鼓污水泡泡?”这是否可以作此理解:历史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一成不变、似是而非的假象,真相永远被掩没在历史的深处,更多的不为人知的事情,谁也无法看清,永远挖掘不出。田七爹爹老僧入定一般地看水,人们以为他是濒死前的走火入魔,其实,他可能是在回忆,在舔伤,在怀念,在期盼还原属于自己的清白。他曾为糊涂活着失去了清白,最终,又为追求清白而糊涂地死去。这是属于田七爹爹的真实,只是不为常人所知,只有“通灵”的木瓜才明白其中奥妙。

我非常喜欢木瓜这个角色。作者赋予他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也使作品富有了魔幻主义的色彩。木瓜不木,他有着“灵媒”般的先知先觉,好像具备某种“特异功能”,宦子塌的所有秘密、真相、因缘及其结果,都尽收其“天眼”。木瓜对田七爹爹望水的怪异举动始而好奇,继而模仿,以致精神相通,能从画卷一般的河面上,看到真实的图景。他是田七爹爹唯一的知情者,小说结尾处写到,田七爹爹走了,关于他的身份,人们议论不休,“唯有木瓜不语,还常去那荆河边看水”。看似镜花水月般的虚无,却是洞明世事后的彻悟。木瓜的全知视角,让被遮蔽的历史真实露出本来面目,透过一团迷雾般的现象直击事物本质。这一人物的设计,是作者的一种哲学思考,同时也暗寓我们,无论是习以为常的历史,还是司空见惯的现象,都与真实大相径庭,真正的真实总是被隐藏着,它在智者的眼中,它在作家的心里。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第三种真实”。

此外,小说中不时出现的反讽之笔,可以看作是对这种真实的解读,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有所痛,有所思。比如苦守苦熬的金枝等来的是知青丈夫重婚的消息;冯队长不认田七爹爹,事后又后悔,托人送钱弥补,田七爹爹却死了,钱也被来人私吞;胡幺爹爹为老情人倾情唱丧,儿子却背着他向秦家索要工钱;喜鹊苦苦追求的心中恋人,原来是自己的同祖堂兄;喜贵、中花、天壮、喜鹊之间的爱情“连环套”游戏,等等,既是一种智慧的幽默和调侃,更是对真相的揭示,具有一种深刻、冷峻的批判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发喜报
第一次买菜
春雨
哪个错
开学第一天
游丝绸博物馆
游共青森林公园
奇怪的太阳
帽子的故事
游鼎湖山
母亲,我明白了
看花
游汕头记
小蚂蚁旅行记
逛书城
新媒体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改进与创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实施规范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自主创业浅议
浅析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对策
论席勒审美教育思想对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启示
试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与逻辑路径
遵义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逻辑关系探究
医学研究生党建工作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多功能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
武林、武侠,武之梦
试论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关于当前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几点体会
高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设计研究
浅析晚清“中国牛津运动”的爱国思潮
北京石景山区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七单元
新城区2010-2011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陵川三中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3)
2010-2011学年度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东灶港初中2010-2011学年度初二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江津区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五校联考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5)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六单元
北京朝阳区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四单元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南昌市2010-2011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