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9
基于高职英语教学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支架式 英语教学
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应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基本原则,注重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大部分仍以传统的传授―强化―记忆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忽略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强调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学过程实际成为教授过程,老师讲课,讲解分析语法、课文、单词,学生记笔记,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针对这种现象,笔者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尝试,以及实证性研究。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概述
1.涵义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界定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的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Scaffolding)原意指建筑行业使用的“脚手架”,这里用来比喻对学生解决问题和建构意义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
2.理论基础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课堂应用的实验研究
1.实验目的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高职英语教学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高职生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基本技能的提高;有利于高职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
2.实验设计
(2)变量:自变量: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 因变量:学生测试成绩。当然,还有一些无关变量,如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否参加课外辅导班等,这是笔者在实验中无法控制的。
(3)工具与材料:①在实验中,采用调查法与测试法,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②材料:英语学习兴趣量表;前后测试试题。前后测试试题是依据王汗澜先生主编的《教育测量学》第二篇“测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结合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历年试题拟制的,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进行测试。
3.实验程序
(1)对学生初始状态的测定:为了确保实验的有效性,在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初始状态进行测定。
(3)有关数据分析:实验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的英语学习各项技能平均成绩运用SPSS软件等手段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1)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被试英语各项基本技能的测试平均成绩
表1 实验前测试
表2 实验后测试
(2)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被试英语学习兴趣情况
2.结果分析
(2)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被试英语学习兴趣比较:调查数据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被试在实验开始时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大体相当。实验结束后,实验班被试中有 46 人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比实验前增加了12 人,同时远远高于对照班被试对英语感兴趣的人数。这表明,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四、结语
支式教学模式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国内外外语教育教学者的极大关注,因为它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了这一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高职英语教学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高职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及学习兴趣的培养。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种教学模式本身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在具体应用中用心体会,在吸收中创新,努力改善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何齐宗,何小忠.现代外国教育理论流派述评[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
[3]范林,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学,2003(4).
[4]孟艳华,唐路.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4(17).
[5]朱枫.大学英语支架式教学实证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1).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好朋友
- 记一位三轮车夫
- 永远的大树
- 我的好朋友
- 会“变脸”的爸爸
- 我们这群女孩
- 我的妈妈
- 记忆中的老王
- 八只手
- 我的好朋友
- 我的弟弟——张小凯
- 当班长的滋味
- 我的父亲
- 老师,您真好
- 难忘的老师
- 浅析高档茶叶包装的色彩心理
- 新时期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 浅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影响力
- 高校音乐专业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探析
- 论审美期待视野下的微电影艺术
- 漫谈肖像漫画
- 业余联赛每年超500场
- 相约博物馆
- 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 关于建筑摄影的视觉语言之我见
- 论数学在折纸中的表现
- 基于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试论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新”发展
-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真在本我 趣在天然
-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
- 屈原的一生
- 一年级活动课教学案例《给小动物一个家》
- 《死水》个性创新教案
- 《春》的教学设计三则
-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
- 如何推断文言虚词用法
- 钱谷融:谈周朴园
- 论司马迁《史记》的崇高美
- 烛之武的说辞艺术
- 《雨巷》教学设计
- 是谁害死了晴雯
- 西汉前期至中期的诗赋与散文
- 古诗鉴赏中形象鉴赏法初探
- 如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