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例说高中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

例说高中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02

例说高中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

摘 要: 历史学科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不能发生直接的接触和观察。必须不断通过中介――“史料”正确、客观地认识历史,“史料”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础。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更是将史料教学的重要性与要求落实到具体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之中。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辨析史料、提高史料题解题能力,成为应对高考、提高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 史料辨析 高中历史 解题能力培养

一、培养高中生史料辨析能力的现状

就高中历史教学现状,笔者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和多年实际教学工作经验,并参考了张静轩老师的《关于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后发现,虽然广大高中一线历史教师基本上能从思想上认识到培养学生史料题解题能力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史料教学在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上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上仍然面临一些棘手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对史料教学相关常识性知识仍比较缺乏。

如对于史料的特点认识不清,不知道如何结合课堂需要甄选史料、运用史料等,更别提通过有效的史料教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并没有真正在行动上重视史料的作用,他们利用的史料基本局限于课本上的文字或图片史料;史料教学形式主要是简单的课堂内文字史料的解读,对于课外各种史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利用等活动很少涉及。这种教学现状不可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史料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基本素质的提高。

2.教师缺乏对学生解史料题现状的研究与分析。

高中学生在解史料题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理解障碍。曾经我班学生解一道史料题“市也者,劝也。劝者,所以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问这则史料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思想?很多学生看后都出现“读不懂,读不透,无法下手”的现象。对这一现象的成因,高中历史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研究与分析,探查是因为学生的语文基础问题不过关,还是解题技巧欠缺等。

二、培养高中生史料辨析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和通过历史表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并运用有效信息进行论证的能力,等等,学科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中,还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

1.史料的搜集、甄选要慎重。

2.史料的呈现和问题要精心设计。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史料的阅读理解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在对史料进行加工时,对所选史料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高质量的、富有启发性、规律性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史料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难点和重点内容,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实现课程目标,如在学习洋务运动时,对曾国藩这个人物的认识,可以引用以下文献资料:

材料一: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梁启超《曾文正公嘉言钞》序

材料二:如国藩,可谓其通文武兼才德而有之矣。此又岂临阵决胜负之一将之勇之所能望其项背乎!――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不明春秋大义,汉子孙不肖。――孙中山

材料四: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章炳麟

3.要注重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做题方法和技巧。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开启思路。 史料解析题得分的提高,最重要的一条是学生对常规解题方法的掌握。史料解析题要求学生能够从材料中筛选信息,将材料中的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机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实际上就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回答材料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审问题。审问题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审清题意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拿到题后,必须默读三遍,抓住题的格式和关键词语,是分析,还是比较,是叙述,还是概括,是评价引语,还是现实热点。

其次带着问题读材料。读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出处、标题、时间、地点或人物,还要注意材料中的分号(意思分层),括号(解释),破折号(解释意思省略),省略号(意思省略)及关联词(并且,而且,但是),他们是理解材料的关键。

再次根据材料信息和题意回归教材,可以从材料中判断出材料反映出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历史事实,将两者有机结合,组织答案。

最后组织答案。作答时注意序号化、格式化、段落化和精炼化。

多年来学生反映知道材料信息但是表达不清楚,扣了很多分,有很大一部分是根本不知道材料在讲的信息,这部分考生考试成绩很差。首先,要根据题目所给分值确定答题内容。其次,要注意答题的准确度和精炼,平时要锻炼学生高度概括的能力,使学生根据得分点答题。

4.巧用外援,全面提高学生的古文素养。

学生拿到一条古代史料,能否迅速读懂、读透,和其古文素养高低有很大关系。古代史的史料由于是文言文,包含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历史老师不是专攻文言文的。提高高中生古文素养的重担就落在语文老师肩上了,历史教师要和搭班的语文老师多协调,针对教学内容,可以让语文老师在相应领域提供帮助。如教学中国古代政治史时,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提早背诵《史记》中的相关章节,获得学习历史的相关背景知识。

史料解析在历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历史学科各类考核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要真正提高学生史料解析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提高等级过关率,就要在平时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以新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及教材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类史料,加大训练,增强学生的实战经验,强化历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3]李建红.读书:我的为师之道[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4):13.

[4]任世江.编余杂俎:历史课程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鸟趣
最宝贵的一句话
飘•韵
过年真快乐
伤心的一天
校园的春天
杭州之美
那一次妈妈哭了
建立“S”星球
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的世界
龟兔第二次赛跑
幸福的回忆
红树林
写作的乐趣
五龙谭
小微物流企业发展困境分析
耐氯化水色牢度试验差异探讨
应急物资的政企合作储备模型研究
浅析物流的是与非
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点下航空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
基于TQM的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文献综述
航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用平衡计分卡评价物流管理效率的方法初探
义乌区域电子商务虚拟连锁配送模式研究
浅析航天企业采购合同风险控制
棉花新政 棉农三盼
透过“双十一”浅析电商物流
加强天津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对策分析
基于文化产业视角下提升呼和浩特城市品牌的对策研究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鲁滨孙飘流记》课后反思
《慈母情怀》教学反思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2
成长足迹(二)依依惜别阅读材料
《依依惜别》演讲稿
聆听《慈母情怀》有感
《看菊花》——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
《黄果树听瀑》教学后记
沐浴桂花雨的芬芳──《桂花雨》教学后记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叙事
欣赏,领会,创造——《泊船瓜洲》听课感受
五年级语文上《七律·长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