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4
隐喻视野中的网络语言
摘 要: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不仅是语言中的一种现象,而且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隐喻思维体现在方方面面,作为信息时代标志之一的网络语言更是以其丰富的隐喻,显示了其语言活力。
关键词: 隐喻 网络语言 认知语言学
一、关于隐喻
隐喻在传统语言学看来,是修辞学和诗学的研究对象,是装饰语言的一种手段。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对它的认识已超越原来的范畴。它不仅成为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而且成为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重要对象。
从现代语言学视角出发,隐喻不仅指语言表达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它借助一事物替代或描写另一事物,通过二者关联,进行认知加工,最后形成概念并转换成语言符号。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对隐喻作为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的一种反映。
隐喻是人类认知发展的结果,是人们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当新的事物或现象产生时,人们就利用已有经验和已有事物去表达新产生的事物或现象,这无疑会减轻人们的记忆负担。认知事物的时候,我们还会选择参照系,也就是“原型”,认知语言学认为“原型”应指某一范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另外,在所认知事物与“原型”之间,我们不仅要找到相同点,而且要找到相异点,异与同一样重要。
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对隐喻研究最早的Richards(1936)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隐喻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隐喻贯穿人们的日常生活,它已经成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最基本方式。
二、网络语言的隐喻性及其分类
(一)网络语言的隐喻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互联网(Internet)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第四大媒体。基于网络环境的交际为人们开辟了新的交际方式,新的交际方式催生了新的交际工具――网络语言的产生。这种新的语言实践由于其交际的环境特殊,还有网民本身具有的惜时如金的特点,使它具有了不同特点。当然,网络语言的变化主要是一些新词语的产生,事实上这充分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语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构成部分”③209,“新词的出现是社会生活变化的结果”③212。既然这些网络词语是社会生活变化的反映,既然它能够在网络交际中发挥必要作用,那么我们就应该辩证地看待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的规律同样适用于社会,自然的才是最美的,才是最经得起考验的。网络社会也会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只有那些经历了“自然选择”的词语才能进入主流词典,进入大众社会。
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倾向于参照比较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认识和思考陌生的、抽象的事物,再从抽象到更抽象。不同的概念之间互相关联,这样,显然有利于人的记忆。隐喻不仅表现于语言中,更主要的是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中。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当然也不例外。网络词语的产生充满了隐喻思维,比如电脑中的“桌面、文件夹、回收站、电脑”等无一不闪烁着隐喻思维的光芒。
(二)网络语言的分类
网络词语共分两个部分,第一,与网络有关的术语和指称,如“鼠标、软件、病毒、宽带、登陆、在线、聊天室、网民、黑客、电子商务、信息高速公路、中国概念股、门户网站、网管、下载、终端、脚本、刷新”等。这一部分词语又可以细分为两个小部分,第一部分,借自外语,网络的很多专业词汇是从英语直接借用过来的,比如鼠标是mouse,软件是software,在线是on line,黑客是hacker(音译加意译的方法),下载是download,脚本是script,等等,这一部分词语进入中国后同样具备原来的隐喻性,比如鼠标,其栩栩如生的形象感不仅说英语的民族如此,中华民族也如此,从此点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的认知模式具有共性特征。第二部分,数量不多,它们主要来自国内,体现了隐喻的民族特点,比如信息网、电子商务、网恋、网蝶,联机对战等,这一部分的特点是它们多是合成词,是网民聊天时的常用词语,如“潜水、楼上、坛子、眼球经济、灌水、8384”等。网民在聊天室或BBS上聊天时,往往采取一些特殊的语言,这些词语或者形象,或者输入迅速快捷,或者令人忍俊不禁。它们充满了隐喻思维,依照具体情况,可以将它们分为以下几类。
1.图形符号型。
采用图形或符号交流思想,是古今中外的常用方法,尤其在古代或者在语言不同的两个民族之间。图形符号代表某些人类共同的东西,反映了人类思维共同性的一面。现在的网民则充分利用了这个特点,“创造”了适合中国“网情”的形象词语。如: :-)表示笑脸,高兴;:-(表示怒火中烧;8-表示我很开心;(:+(表示恐惧;:D表示大笑;(@@)表示童心未泯;●表示微笑;●表示恶心;●表示痛哭流涕;●表示愤怒、痛恨,等等。这种方法除了正确传达了基本意思之外,同时给人以乐趣,让网民从中得到休息。 2.谐音型。
3.实物隐喻型。
在聊天时,人们往往启动联想,用一些比较形象的词语表达有关的事物或现象,这一类在中国网民中较为流行。比如菜鸟,指初学上网技术不熟练的人;恐龙,指网民中不漂亮的女孩子;青蛙,指网民中丑陋的男孩;水桶,指在BBS上发表无聊空洞的言论特别多的人;楼上,指上一个帖子,BBS中常见;坛子,指论坛(BBS);甲壳虫,指具有网络经验的网民;等等。网民在指称某些事物的时候,一方面为了表达的方便,节省宝贵的时间,另一方面为了更加形象化,创造良好的效果,以弥补网络环境下,某些副语言环境的缺失。
4.动作隐喻型。
网民在网上做出某些行为,如果以隐喻的形式表达出来,则因为具有了更加形象的效果,能够为网民带来乐趣,所以,造就了这样一批词语,如潜水,指单独聊天,别人不能看见其内容;灌水,指在BBS上或聊天室发表无聊冗长的言论或文章;冲浪,指上网;打包,指压缩文件;等等。
三、结语
人类的思维在不断发展,新事物更是层出不穷,有了隐喻,对世界的认知更加轻松、形象;有了隐喻,人们的生活充满乐趣。网络语言的出现同样开阔了人视野,二者的结合,使语言充满了诱人魅力。当然,大浪淘沙,那些不健康的、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的语言只能走进历史的“垃圾箱”。李宇明(2002) 曾说:“网络语言主要影响语言的新鲜用法。”网络词语最终是否会留在人们的语言世界里,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注释:
②版本为英国培生教育出版有限公司编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7:1234.
③引述自陈原.社会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6:209,212.
参考文献:
[1]张会森.论隐喻[J].上海:修辞学习,1994(05).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
[3]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4]林书武.国外隐喻研究综述[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
[5]林纲.网络用语的类型及其特征[J].上海:修辞学习,2002(01).
[6]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大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6.
[7]王骁炜.实用网络流行语[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11.
[8]张洪超,林纲.试析网络用语的语境因素[J].徐州: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03).
[9]李宇明.大众媒体与语言[A].媒体与语言[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雨巷
- 雨的诉说
- 雨的功与过
- 花儿的微笑
- 雨之旋律
- 雨夜橙光
- 雨的诉说
- 听,雨哭的声音
- 访春雨不值
- 雨的诉说
- 微笑的桑兰又来到美国
- 笑对失败
- 让人爱恨交加的雨
- 雨中的友谊
- 雨夜
- 解郁化浊汤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25例的疗效观察
- 七氟醚麻醉对小儿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研究
- 马栗种子提取物用于鼻骨骨折伤后消肿疗效观察
- 中医分期辨证联合外治疗法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分析
- 下呼吸道感染纤支镜灌洗吸痰术护理观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 林允:像美人鱼一样邂逅幸福
-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后护理
- 有一种力量,叫做温柔
- 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
- 我的价值来自触碰人心的可能
- 今晚我睡上铺
- 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 蔗糖铁在妊娠中晚期贫血患者中的应用
- 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 《乌鸦喝水》范文习作:童年趣事
- 《乌鸦喝水》重点字词梳理
- 《乌鸦喝水》随堂练习:巩固篇
- 《乌鸦喝水》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乌鸦喝水》写作指导:童年趣事
- 《乌鸦喝水》教学难点
- 《乌鸦喝水》趣闻故事:乌鸦本是吉祥鸟
- 《乌鸦喝水》随堂练习:提高篇
- 《乌鸦喝水》训练素材
- 《乌鸦喝水》教案 二
- 《乌鸦喝水》教学目标
- 《乌鸦喝水》教学重点
- 《乌鸦喝水》教案 一
- 《乌鸦喝水》重点字词的意思
- 《乌鸦喝水》考点练兵:阅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