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8
从《中国合伙人》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创业的积极影响
【摘 要】以三位年轻人白手起家成功创立新梦想为题材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在国内放映后引起强大反响。影片反映出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创业的积极影响。我们应继承并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创业;积极影响
一、刚强进取的自强精神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本意为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遭遇困难,也不屈不挠。这句话强调的是君子要自我反省并不断战胜自我的状态,强调我们要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战胜生活中的一切艰难险阻。国内一线演员黄晓明饰演的成冬青是导演重墨重彩塑造的核心人物之一,是新东方的创始人,他身上处处体现了自强、上进、奋发、图强等优良的精神品质,这与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所倡导的改变就业观念、积极创业的精神内涵一致,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对挫折,要不断发挥不怕吃苦、永不言败、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一品质是我们创业成功的重要保障,影片《中国合伙人》中“留学教父”成冬青为当今的大学生创业树立了榜样。
二、以和为贵的中庸之道
“中”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也是中国哲学的精髓。中庸之道更是儒家学说践行的处世之道,其实质是把握两级之间平衡的智慧,强调不偏不倚。《中国合伙人》中王阳这一人物塑造的非常成功,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角色。他为了朋友之间的合作,舍弃了自己的很多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王阳对于成冬青和孟晓俊的包容,没有他在成东青和孟晓俊之间的协调、沟通,就没有新希望公司在美国的上市,更谈不上实现共同的美国梦。是什么原因让王阳一直在舍弃自己的个性而包容成冬青和孟晓俊呢?甚至在婚礼上说出了令众人惊奇的话:“朋友之间不要合伙开公司。”而这原本是他们的创业目标――共同的梦想。毋庸置疑,王阳的中庸之道对于处理成冬青和孟晓俊之间的争端和化解他们的矛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刚踏入社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创业经验不足,市场规律把握不准,资金不充分等等,面对众多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在创业过程中逐步完善并解决这些问题,既要充分发挥创业团体各成员之间的潜在能力,又要去同存异,以集体利益为重发扬以和为贵的精神。所以中庸之道有利于和谐的创业团体的构建,对于大学生成功创业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祸福相依的处世哲学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三个家庭出身截然不同而性格各异的年轻人成冬青、孟晓俊和王阳相遇于中国最高学府――燕京大学,怀抱着一个共同的梦想“美国梦”。但事与愿违,申请美国签证的结果:两位好兄弟孟晓俊和王阳签证成功、成冬青被拒。美国梦破碎,成冬青留在燕大任教,失望透顶。然而他没想到,被他认为是人生中最失败的挫折――拒签,却是成就他人生中最成功的契机。为了生计,万般无奈下他在肯德基偷偷办补习班为他以后创办新梦想奠定了基础;命运的第二次重要转折发生在:随着新梦想的规模再度扩大,成冬青从“土鳖”中发生蜕变,被媒体冠以“留学教父”的称号后散发出成功者的光芒,孟晓俊自以为傲的优越感在慢慢退却,心理逐渐不平衡,两人开始貌合神离,至此三个人的友情却面临重重考验,最后的结局是孟晓骏远走沈阳,创业团队出现裂痕。然而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变化--1999年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被北约军机轰炸,一部分中国人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发出抵制新梦想的怒吼,新梦想的创始人成冬青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头浪尖。祸不单行,ETS美国普林斯出版社控告新梦想侵犯版权,他们共同创立的事业新梦想集团岌岌可危,三个人的友情在事业面临重创时经受住了考验,成冬青、孟晓俊与王阳三人再次凝聚起来,面对新梦想的困境共同奋斗。
四、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电影《中国合伙人》是部关于年轻人携手奋斗、追逐梦想、共同创业的青春励志影片。透过影片苦学英语、美国梦的实现、股份制公司上市等片段,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学对当今大学生创业的积极影响,我们应该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鼓励大学生改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创业、能创业、就创业”的就业理念,培养大学生在创业中发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强调以和为贵在和谐的环境中发展创业事业;祸福相依,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对待创业发展途中所遭遇的困难;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当创业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秉持集体利于高于一切的精神,促使创业者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努力提升自我,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2]张挺.从《中国合伙人》看大学生就业观教育[J].中国电影评论,2014
(6).
[4]俞鹏.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J].科教纵横,2009
(6).
[5]董亮.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07
(9).
[6]刘结实.论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S1).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最欣赏的一个人
- 我的“铁哥们”
- 溜冰记
- 运动场上的刘翔
- 我的警察老妈
- 我最敬佩的人
- 有趣的张老师
- 我的好朋友
- 铅笔、橡皮和纸
- 这就是我
- 我的“虫虫”老爸
- 月亮妹妹
- 我的好朋友
- 这就是我
- 卖萝卜的叔叔
- 这条路,陆羽也羡慕
- 范稳先生的“三副眼泪”
- 陈其钢古琴协奏曲《静音》作品分析
- 走进去,看到自己
- 发挥国家级赛事导向性作用 推动歌唱艺术繁荣发展
- 恩·迈耶尔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思想述评
- 从《外国名歌200首》看人音社的“人民性”
- 谁是“一战”的罪人?
- 刻下旧京的浮光
- 为音乐学学科建设引领服务的音乐出版事业
- 声声眷恋 余音袅袅
- 以诗言志 以歌咏言
- 我们都是马拉拉
- 唐宋词苑拾粹
- 后现代语境中音乐接受美学的三大特征
- 和谐语文课堂教学的四个追求
- 高三如何应对文言文
- 于永正: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 我为什么对语文课改充满信心
- 锡林郭勒大草原 教案教学设计
-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面面观(上)
-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四个角度
- 备课也要适应新课程理念
- 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探究
- 窦桂梅谈课堂的“应变”与“调控”
- 井 教案教学设计
- 文言文断句口诀——手把手教你学断句
- 高效课堂之我见
-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理念的定位
- 九寨沟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