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吕剧唱腔特色研究与探讨
【摘 要】吕剧是山东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从产生之初就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本文主要研究吕剧的唱腔特点,对其进行客观、科学的探讨和分析,以求对今后的吕剧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吕剧;唱腔;特色;研究
一、吕剧的形成与发展
二、吕剧的演唱特色
(一)唱腔特点。吕剧初期的音乐是很丰富的,不仅有板腔体的四平和二板,还汇集了当地流行的多种小曲、杂调。四平腔有慢、快、中之分,其演变过程为从老顶板到捎顶过,再到三眼一板(4/4);二板有慢二板和快二板之分,慢二板为一板一眼(2/4),快二板为垛板(1/4)。主要伴奏乐器分为弦乐器与打击乐器。其中,弦乐器起初为四根弦,后改为坠琴(俗称掳胡胡),此后又增加了三弦和二胡、板胡等。打击乐器有板鼓、大锣、钹、手锣等。在吕剧的唱腔音乐上,经过数代艺人的演变、丰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唱腔体系。
(二)唱腔板式。吕剧的主要板式有“四平腔”(及其派生出的部分板式)、“二板”、“流水”、“散板”等。
1.四平腔。四平腔包括“中四平”(即“四平原板”)、“慢四平”、“快四平”、“快板”、“哭腔”、“散板”等由四平腔派生出的系列板式。四平腔是吕剧板腔体系中的主要板腔,为“一板三眼”。它的丰富表现力及在塑造多种人物形象中显示出的重大作用,确立了它在吕剧板腔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不论是大戏、小戏,四平腔的“一腔多用、依情善变”,均显示了它很强的适应性。同是一套四平腔,既能表现大哭大叫的悲剧,又能表现风趣的喜剧。
3.二六。二六是以四平腔为基础,吸收梆子二八板节奏特点,及闪板夺眼的唱法所形成的。板式结构为一板一眼(2/4),上下句落音与四平腔同。其特点是:板头紧凑,强弱、缓急、起伏分明,适于表现说理、激叙及快慰等情感。
4.二板。二板又名“垛子板”,是吕剧的主要板式之一。一般用较慢速度演唱,是一板一眼的节奏,故称“二板”;用较快的速度演唱,转化为一板,即称“流水”。二板的唱词以七字句为基础,上、下句为一番,其段式结构以四句为基础,还可依唱词需要构成多句连唱的大段。唱腔以四板为基本乐句,句尾落音一般是上句落“So”,下句落“Re”,段落结束仍收在“So”音。
此外,吕剧还有快板、碰板、滚板、哭头等形式。
三、结语
我们要把吕剧中的唱腔精华好好地继承下去,将其融合一定的时代新元素,唱响新时代背景下的传统音乐,实现吕剧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2]任素芬.地方戏曲音乐研究――山东吕剧源流及其唱腔音乐解析[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6.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孝敬老人的妈妈
- 人类的母亲---地球
- 我的小堂弟
- 我的弟弟——虎儿
- 我的爷爷
- 馋酒的老爸
- 我的妹妹
- 女生
- 我的爸爸
- 我的妹妹
- 你,值得我学习
- 残疾人的心灵之窗
- 我的漂亮姐姐
- 关爱
- 我的妈妈
- 第二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揭晓
- 2014年中国思想类图书关键词
- 功名得失不念社稷民生萦怀
- “诚信”的民法基本原则解释?
- 从青年亚文化看文化动员模式的变化
- 总结经验 理论反思 规划展望
- 钩沉出新 立体呈现
- 梦幻与想望:青春心理的影像审美表现
- 重返80年代电影中的青年形象
- 2014年儿童文学出版状况盘点与评述
- 考古而非好古:公共考古的未来
- 美国的“亚洲”
- 探析音块技术在王西麟《第四交响曲》中的应用
- 文学“高地”上的“跋涉”和“跋涉”中的“高地”创获
- 永远的音乐之城
- 《爷爷的芦笛》 教案教学设计
- 在古观象台上 教案教学设计
- 《富饶的西沙群岛》
- 鹅 教案教学设计
- 《大地的话》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语言的魅力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字歌
- 走进春天 教案教学设计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与实施
- 《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
- 《燕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动物的互惠互利 教案教学设计
- 地球妈妈 教案教学设计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及反思
- 一年级期末生字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