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珍爱的两件清早期陷地深刻竹根雕

珍爱的两件清早期陷地深刻竹根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珍爱的两件清早期陷地深刻竹根雕

笔者20世纪90年代初期涉足古物收藏,匆匆已送走20度春花秋月。盘点过手之物,足够我数点家珍的。但我不敢自诩让人过目难忘的有多少多少,确有数十件可圈可点倒也不假。其中两件陷地深刻竹根雕――周芷岩款“松下高士图”笔筒和沈全林款“一路连科图”仿犀角杯,乃我之珍爱。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清代竹雕史上,有位值得一书的人物,他就是嘉定派竹刻大家周芷岩(1685~1773年)。他精于刻竹,继承嘉定派“朱氏家法”立体圆雕的同时,别树一帜,独创了“陷地深刻”的竹雕技法。继他之后,嘉定派竹刻大家沈全林,其陷地深刻工艺亦享有盛名,最擅工刻花鸟。

所谓陷地深刻之“深刻”,其“地”指竹皮,物象深陷竹肌,是凹刻中最具立体感的一种,是综合运用圆雕(含半圆雕)、透雕、高浮雕等技法的一种立体化雕刻。这种工艺可以称为凹刻的浮雕,其物象悉数刻陷地中,可以展现五六层甚至更多层次,最深处竟接近3厘米,故名之为“陷地深刻”,与阴纹深刻的那种平面雕刻截然不同。这种刻法多见于竹筒、竹杯,以雕刻白菜、荷花等题材为主,雕刻山水人物颇为困难,因此不多见。

竹雕笔筒又有竹茎雕和竹根雕之分。竹根的竹肌非常厚实,陷地深刻尤能施展刻家身手。竹茎雕笔筒选取竹茎两节之间的一段为材,端正平整,好构图,好走刀,所费工时相对竹根雕少得多。相较而言,竹根雕笔筒可谓舍易求难。竹根雕笔筒选材一般截取3节或3节以上陈年竹根,肉质虽厚实丰满,但歪斜曲欹,纹理纠结,加上疤节硌岢不平,因此走刀困难,造型不易。但在艺术想象力丰富而造诣精深的竹人眼里,其歪斜、其纠结、其硌岢,虽然不好表现竹的平直外观特点,却总是能发现它们与某种自然界中物象有相似之处,只要巧妙地加以利用,这些天然的纠结纹理、硌岢疤节甚至瑕疵,都能够因形顺势,状物刻象,雕琢出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所以对于竹刻高手来说,竹根越是纹理纠结,越是硌岢不平,展现给竹人的艺术想象空间就越是宽阔。

出自大家之手的陷地深刻竹根雕,每一件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魅力,世上绝无相同的第二件。从构思到操刀到定格,甚至要两三个月才能完成,本来数量就少,沧桑数百年,躲过劫难流传至今的更是极为罕见。周芷岩、沈全林同为嘉定派知名人物,其陷地深刻竹根雕作品自然便是收藏家梦寐以求之物。

“再来只恐无寻处,好记悬崖一古松”

“松下高士图”笔筒选材为一截歪斜不正的竹根,从疤节上判定,其竹根为4节。竹人将二三节最为硌岢不平的一面设计为“琴台知音”(图2),先陷地深刻2厘米,雕刻出上下两处悬崖峭壁,两处崖壁之间深刻一琴台。琴台上半圆雕席地而坐的两个人物,抚琴者心对五徽,意通三会;听琴者心无旁骛,凝神聆听。硌岢的根须疤节,竹人稍动刀凿,便将其处理成悬崖的“皴苔”。留下的竹皮作为琴台下的峭壁,纠结的纹理,凹凸的疤节,亦仅仅稍动刀凿,就被巧妙地利用为峭壁的“皴线”。峭壁旁有圆雕、半圆雕苍松杂树,树荫下有陷地深刻近3厘米的坡路,拾级攀登,历历可数,直达琴台。“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此情此景,观者不免生发出“曲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的感慨。

“琴台知音”一侧为“松下对弈”,依然是先陷地2厘米雕凿出笔筒近底处的平地,平地上半圆雕对弈图。对弈者左侧为圆雕(含半圆雕)巨松一株,雄奇伟岸,冠荫十丈。“再来只恐无寻处,好记悬崖一古松”,这株顶天立地的挺拔苍松(图3),谁能忘却得了?右侧为留皮的入云峭壁,横列的4道硌岢根疤须节,竹人只略施刀笔,便十分形象地雕琢成高崖陡壁上“皴皱”历历的凹凸角石(图4)。对弈者一方捉子要下,一方捻须微笑,松荫之下,峭壁之侧,黑白战正酣。松涛阵阵。

“松下对弈”右侧为“山中读书”,亦为陷地2厘米深刻,上有悬崖,下辟坡地,硌岢疤节连成的圆斑状蛙背花纹,竹人处置成山路荒坡的遍地乱石,平添了几许山乡野趣。坡地上,或坐或立的三人正在讨论诗书。

虽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古来雅士仍然喜好去深山读书。隋代的李密牛角挂书,远赴缑山访名士包恺求学。唐末五代的杜光庭,在四川青城山筑“读书台”。元明时文人画家王蒙隐居黄鹤山读书,“卧青山,望白云”,终成饱学之士。将“山中好读书”搬上竹雕笔筒,正合文人雅士的情趣。

“山中读书”在悬崖之下,但见崖壁重重,杂树丛丛,几刀几凿,硌岢疤节便恰成“苔点”崖壁陡峭的错乱角石。再往右则是悬崖一架,峭壁两面,层叠杂累,竟达七八层次。

“松下高士图”竹根雕笔筒陷地深刻两三厘米,圆雕(含半圆雕)、高浮雕、透雕并用,且糙地为纹,意趣古朴。刀笔粗放,进退自如,或陡壁如削,或悬崖盖洞,或松风追云,或高士儒雅,陷地深达六七层次。更有笔筒上9个人物,个个细如枣核,作者没有刻意于口、鼻、耳、目多动刀凿,身形亦只简略的几刀,即形神俱佳,栩栩有动感。

无疑,周芷岩擅长阴纹雕刻山水树木、竹石人物,其刀笔有兼工带写的笔墨意趣,刀法清健秀丽,对后来的竹刻艺术影响甚大。而他独创的陷地深刻的工艺技法,刀笔古朴,意境旷达,则开拓了前人末曾探索的艺术领域,推进了竹雕刻工艺的不断发展。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沈全林款陷地深刻竹根雕“一路连科图”仿犀角杯,其竹皮竹肌亦已呈老熟状枣皮红色,润亮温莹,过渡自然,古色古香。长沙古玩店老板去平江收货,在平江的古玩商店偶遇而购获。后被笔者在寻宝途中发现,几番议价后以1.8万元购入。

碧莲粉荷,两汉时即被奉为佛门圣花,北魏龙门石窟便已见莲荷藻井。宋以后,莲荷成为工艺美术的传统图案。“一路(鹭)连(莲)科(荷)”是明清时期最常见的工艺纹饰之一,有祝颂学子一帆风顺、金榜题名之寓意,是文人士子案头吉祥如意的摆饰。

“一路连科图”仿犀角杯上的纹饰为一幅通景花鸟图画,竹人采用圆雕(含半圆雕)、高浮雕、透雕等工艺,自右向左依次展开。首先是一柄壮硕的荷花,粉瓣犹在,莲蓬正熟,莲子可数(图5)。竹根疤节处的圆斑状蛙背花纹,竹人只是略加刀笔,便精心地处理成残瓣上极似虫蚀的伤疤。莲蓬左侧有水蓼扶摇,有残荷开张,接着是一柄先熟的莲蓬,粉瓣凋零,莲子圆熟。莲蓬下正有一只白鹭举足涉水,但见它斜眼偏头(图6),悄无声息地接近戏水鱼虾,突然袭击将要发起,鱼虾在劫难逃。白鹭毛羽亮丽,竹人捕捉住它举足偏头的一瞬搬上竹根,形态分外生动。再往左便是荷叶田田,水蓼丛丛,一柄莲苞突兀,亭亭玉立,分外抢眼。

“一路连科图”仿犀角杯陷地深刻超过2厘米,陷地五六层次,荷叶的卷叠舒张,花瓣的开合残败,莲蓬的壮硕成熟,水蓼的柔婉丰硕,白鹭的轻捷机敏,都飘忽着早秋清新的情韵。竹人采用圆雕(含半圆雕)、高浮雕、透雕等技法,将根节之硌岢角突削平后的圆斑状蛙背花纹,恰到好处地处理成荷叶上的虫蚀、花瓣上的伤痕。刀笔工细,造型准确,展开即一幅水墨工笔花鸟画,赏心悦目。

盛唐诗人王昌龄曾经吟颂秋日采莲,说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一路连科图”仿犀角杯以莲荷为饰,就连杯底杯口皆设计为荷叶,一派碧荷连天、水蓼似火、白鹭悠游的景象,真就是微缩了的几亩莲荷。把杯遐想,恍恍惚惚,少不得是要乱入池中了!这便难怪,《竹人录》称沈全林亦为陷地深刻的妙手,说其居所绕屋遍种寒梅,最擅竹刻花鸟,其刀笔如画如诗,花鸟鲜活灵动,余妍绰约。细细赏读,由不得你不击节赞唱,《竹人录》所言不虚。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吹吹你们的画
小兔运南瓜
“家庭”里的生日会
赛尔号之“海洋漫游者”
吹画趣课
生活的启示
拾狗记
春天真的来了
不懂礼貌的小石头
生活给我的启示
简单的幸福
吹葫芦丝
找春天
春来了
快乐的一家
试分析在古典舞跳跃中步伐连接的重要性
美术学理论对室内外手绘的作用
试论广西京族舞蹈中的原生态元素
当历史站成永恒
珠宝大牌齐聚戛纳红毯
水彩画的困惑与希望
关于色彩的相关问题探讨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探析
从宗教角度看芭蕾形态
浅谈工笔花鸟画从写生到创作的体会
浅谈如何学好东北秧歌组合
敦煌壁画对岩彩画的启迪与影响
让我们做世界上最亲的人
艺术套曲选段《他,比任何人都高贵》的音乐分析
形体舞蹈训练对学生职业素质影响的研究
上海市嘉定区初三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重庆市江津区10-11学年度七校联考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江苏地区10-11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承德市营子区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东莞市10-11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东莞市2010-2011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黄冈中学09-10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江阴中学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东莞市10-11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东莞市10-11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吉安市09-10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东莞市10-11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江苏地区10-11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3)
人教版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江苏地区10-11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