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任天而行 始有佳遇

任天而行 始有佳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任天而行 始有佳遇

姚茫父是晚清民国著名的书画家、诗人、词曲家、经史学家和美术教育家

因军阀混战、政局混乱,姚茫父曾隐居北京城南莲花寺中逾十载,以出售自己创作的诗词、书画和颖拓为生,因号莲花,又署弗堂,寓半佛之意,称弗堂先生。姚茫父学问渊博,多才多艺,诗、文、词、曲、碑、版、古器物及考据、音韵等,无不精通。书画则篆、隶、真、行,山水、花卉,均有高深造诣,是晚清民国著名的书画家、诗人、词曲家、经史学家和美术教育家。姚茫父与齐白石、陈师曾、陈半丁等交往甚密,与陈衡恪(字师曾)两人的人品学问及诗、书、画、印“四全”而被时人并称“姚陈”,为民国初年北京公认的“画坛领袖”。鲁迅评说“北京书画笺大盛则在民国四五年后之师曾、茫父……时代”。姚茫父一生作品甚丰,有《弗堂类稿》31卷行世。

姚茫父在古文字学、诗文词曲方面天赋异禀并颇有建树,其弟子郑天挺介绍乃师:“以文章名海内三十余年,向学之士莫不知有弗堂先生。晚年潜翳古寺,出其余事以为书画,见者惊为瑰宝,而文名反为所掩。”姚茫父晚年几经转译的《五言飞鸟集》,极富中国古诗之高韵却又不脱泰戈尔本意,成就了两位大师短暂的文学因缘,是他与世界文学泰斗泰戈尔惺惺相惜之思想交会的佐证。译完《飞鸟集》后,未待诗稿付梓,茫父不幸辞世,诗稿之后由徐志摩牵线在中华书局出版,并请来叶恭绰为之作序。

姚茫父书法师汉魏,上溯吉金石鼓,下考隋唐诸刻,取舍精研,独开一宗

作为中国最后一代文人士大夫,能够通过极为严苛的科举考试入仕,足以说明姚茫父有着汲取新知的学习能力、超越凡人的勤奋刻苦和深厚的国学功底。所以他首先是一位学者,一位文学家,其次才是书画家,而他本就是将书画作为闲暇余事来对待的。姚茫父在40岁之后才开始研画,由于环境的变化,书画渐渐成为其晚年谋生的重要手段。却也正如此,才得以将他的满腹文采通过诗、书、画“三绝”达到中国绘画和谐统一的境界。

他对书画的态度,并不全为糊口,而是把它们当作瑰丽的迷宫来探索,更成为其毕生的事业追求,将深厚的功力和精湛的造诣化作诸多精辟的见解,传布给他的门生们。他著述画论,博学广营,将诗书画“三绝”推向民初书画艺术的高潮。刘海粟在《姚茫父书画集》序言中说:“近四百年来,风气渐开,名人辈出,兼擅画、书、诗者,于古人必称杨龙友,于今人则咸推姚茫父(华)先生。”评其画“得力于书,得境于诗,得虚实相生于印,得活脱不羁于写生”。书法之于姚茫父来说,既是其工诗托情的兴趣所在,又成为其借手腕之力以书入画的门径。

姚茫父自小研习书法,根底扎实,少年时主要临摹古人,好许慎所著之《说文解字》,攻习宋代黄庭坚、米芾的法书,然不得要领。20岁后致力于唐颜真卿书法,“写《麻姑仙坛记》小字本逾千过”,方得门径。进京以后,其书法体韵又变,“师汉魏,上溯吉金石鼓,下考隋唐诸刻,取舍精研,独开一宗”。因赴试和留洋而游览名川海国,得以开阔眼界,又广交艺术名流不时受到启发,他的书法“纵览诸家,所见实多,所学益杂”,加上书画并治的关系,也就逐渐摆脱了古人的窠臼,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40岁之后,姚茫父认为《阁颂》《石门颂》《西狭颂》“皆汉隶之浑朴雄峻者,笔皆篆势,平直圆活,而结构方正,寓严于宽,书品最高”,研习不辍而得“三颂”隶书之神趣,所书隶体用笔劲如篆,纵逸兼具,刚柔相济,圆浑中显清健,丰腴中透骨力。其篆书多法秦《琅台刻石》《峄山刻石》,并汲取周鼎、汉印笔意,显得高峻古朴而独具特色。所书楷体形方气圆,棱角分明而结构舒展,郑天挺评曰:“以隶法运平原(颜真卿),峻朴出之,雄遒茂密,体韵丕变,或以为酷似北碑。”行体则自然流转而内敛外侈,造诣颇深。病后的姚茫父,因偏瘫腰肢不便,被腕力所影响的提顿转换、起伏偃仰之笔势也有所钝滞,然更见古拙之趣,可谓自我之法的登峰造极。 不论书或画,姚茫父都崇尚“变而不失古法”,并主张绘画应做到对物象“玩味久之,斯一闭目而情态如在目前”

陈师曾在评价姚茫父的画作时说:“姚华的山水画,既善于继承历代大师的优良传统,又善于师法自然。”

由于自幼生长在“峭峰攒簇、乌江逶迤、青龙腾舞”的贵州,他的山水画多取材于故乡之景。又因曾游历四方,千丘万壑积蓄于心,每当下笔,故乡的山峦叠翠、北方烟云、江南秀色、异国风光,淡然郁集,不时迸发。然而,作为一位文人画家,姚茫父追求的绘画艺术不止在于“真”,更在于“神”。他尝言:“必欲胸无古人目无今人,去藩篱,不瞻循,有情趣,写胸臆,始有佳遇。”崇尚将钟灵造化通过以手运心、因心造景的方式,自然率性地拓展艺术空间,启发人的性灵。因而他主张将绘画作为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自然之道,并提出“书画文章皆精神之所制作,故美不于其形质,而唯精神是求”的文人画观点。

姚茫父除潜心攻习山水和花卉之外,也画古佛、仕女。他广泛研习各家,参古今名家之意,初以元人入手,学黄公望神髓,后学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明代大家,最终于清末复金石古拙之风中融百家之长而自成一格。姚茫父学贯古今,才思敏捷,书法功底深厚,因而作画参以书法笔意,直写胸臆。所作山水,常以长条巨幅作层峦叠嶂之气象,烟云郁勃;所绘花卉,高古雅致,“洗去铅华,挹露带雨,楚楚有屈子香草美人遗意”;所写杂物,寥寥数笔别开生面,勾勒出无限趣味;所描人物,造型古拙,人物形象方颐、端庄、典雅,甚为传神。而在绘画作品题款上,用不同的字体配合不同的画作意境,真正做到“笔情墨趣”,浑然天成。

姚茫父是艺术全才,他的刻铜、颖拓亦精妙绝伦

姚茫父是艺术全才,他的才华不仅表现在诗词书画戏曲上,在工艺美术方面他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参与创作的刻铜作品气韵婉丽;尤其是他首创的颖拓,介乎书与画之间,对临或背临古代碑石、摩崖,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郭沫若先生曾在20世纪50年代为《贵阳姚茫父颖拓》作序时盛赞姚茫父颖拓的惟妙惟肖,别出心裁:“规摹草木虫鱼者,人谓之画,规摹金石刻画者,能可不谓之画乎?茫父颖拓,实古今来别开生面之奇画也。传拓本之神,写拓本之照,有如水中皓月,镜底名花,玄妙空灵,令人油然而生清新之感。叔老特加珍护,匪为念旧,别具慧眼,知音难得,呜呼,茫父不朽矣!”

姚茫父一贯主张“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他的“信而好古”,不是亦步亦趋墨守成规,相反,在其艺术生涯中不断汲取新知,开拓进取。在近代画坛纷繁复杂的环境下,能够坚守独创一格的艺术追求,“精研古法,博取新知”,以严谨的艺术态度奉行“着笔处当胸无古人,目无今人”的独创之道,从而自成一家,佳作传世,也因此真正做到了“任天而行,始有佳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班的迟浩然
给爷爷洗脚
我忘不了那双眼睛
爱你,爸爸!
《田忌赛马》之改编版
桑兰的微笑
世界可以变
有哥哥的感觉
老师的手
一个勤奋学习的人
“漫天飞舞”VS“满天废物”之初次较量
视财如命的小气鬼
我的爷爷
让坐
试论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远浅析程开放教育电大英语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
关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口语课堂问题的解决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
浅议在英语教育中如何引入正向迁移理论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英语教育的教学内容选择
浅析基于学生自主探究的《英语语言学》教学设计原则
从美国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看其对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对初级阶段韩国留学生汉语口语语段衔接手段的考察和分析
汉语扩散与汉语传播
把自己扔到“爪哇国”去教汉语
汉语反义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试论从心理语言学角度设计的一例高中英语课堂教案
从汉语教师的结构分析印尼汉语教师培训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浅谈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
《蜡烛》教学设计4
《台阶》教学设计3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3
《台阶》教学设计1
《老王》教学设计4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5
《苏州园林》的课改新教案
《台阶》教学设计5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6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8
《台阶》教学设计2
《桥之美》教学设计2
《台阶》教学设计4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4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