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蜕化生新妙造佳景
葛墨安简介
葛墨安笔名白晚,字玄之,号蝓叟,室名媵斋。男,汉族,湖北蒲圻人,1917年9月生,现年97岁。自幼学书,师从枞阳丁瑞林与盐城夏其台先生。
抗战后定居成都。为四川省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顾问。
巴蜀艺坛耆宿葛墨安先生以篆刻名重于世,然而,观其法书亦觉别具风采。
中国书法的学习自古有从楷书入手之说,学习楷书又有倡导从颜真卿书体开始的惯例。时下追随颜体者不乏其人,然能脱其窠臼、自立门户者寥若晨星。从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看,葛老堪称习书者的一面镜子。
葛书筑基颜体,上追秦汉六朝,下逮宋元明清,纵横自造,独标格调。“忽而似壮士斗力,筋骨涌现;忽而如衔杯勒马,意志超然。时而铿锵近逼,时而飘逸远去,乍显还晦,得浓遂枯。”这是葛老书法给人的突出感受,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先生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用笔中侧锋并用,方圆兼施,沉雄苍凝,纵逸飞动;结体险奇跌宕,妍丽多姿;篆籀意行之,如屈铁枯藤,草韵挥之,似大鹏展翅,虽驰骋于规矩之外,又无不在法度之中,表现出极为强烈的旋律节奏。先生所以能在放纵恣肆中不见其乱,意志飞扬中不见其怪,实是他学古人着力于遗貌求神,蜕化生新所致。
葛墨安先生书法之所以有强烈的感染力,与他对空间的巧妙处理是分不开的,先生书法从整体意识出发,点画构字时,注重写虚留白。虚处饶有趣味,实处则是道劲凝练、浑厚峭拔、婉转多姿的线条。强烈而又和谐的虚实相生、黑白相生,使字体意态生动、精神聚会,整体气象扣人心弦。和其他老艺术家―样,葛墨安先生十分重视对传统的借鉴和继承。在书法艺术上,先生将数十载寒窗练就的笔墨功夫与丰富的生活阅历、宏赡的学识素养融为一体,抒发情怀,展现个性,写就仪态万千的书法作品。尤其是尺素扇页和通景长屏的表现形式,更令人击案称绝,扼腕赞叹。
先生艺品、人品皆博得同道交相称誉。“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葛墨安先生待人不分尊卑贵贱,一律宽厚。人品高故书品不俗,在先生的书法中,自然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耿介不羁的气度,凸现一种真诚直率的氛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好朋友
- 永远的大树
- 难忘的老师
- 我的好朋友
- 会“变脸”的爸爸
- 当班长的滋味
- 八只手
- 记一位三轮车夫
- 我的弟弟——张小凯
- 我的好朋友
- 记忆中的老王
- 老师,您真好
- 我们这群女孩
- 我的妈妈
- 我的父亲
- 高校音乐专业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探析
- 新时期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 漫谈肖像漫画
- 相约博物馆
- 关于建筑摄影的视觉语言之我见
- 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论审美期待视野下的微电影艺术
- 基于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业余联赛每年超500场
- 浅析高档茶叶包装的色彩心理
- 浅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影响力
- 论数学在折纸中的表现
- 试论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新”发展
- 真在本我 趣在天然
- 是谁害死了晴雯
- 《死水》个性创新教案
- 屈原的一生
- 如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 烛之武的说辞艺术
- 一年级活动课教学案例《给小动物一个家》
-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
- 《雨巷》教学设计
- 古诗鉴赏中形象鉴赏法初探
- 如何推断文言虚词用法
- 钱谷融:谈周朴园
- 论司马迁《史记》的崇高美
- 《春》的教学设计三则
- 西汉前期至中期的诗赋与散文
-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