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理论、教学与创作的三重对位

理论、教学与创作的三重对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23

理论、教学与创作的三重对位

于苏贤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复调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于先生1931年出生于哈尔滨,1953年毕业于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音乐系并留校任教,1955年考取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先生潜心学术,在复调音乐领域学贯中西、新旧通达,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一直将理论研究、复调教学、音乐创作作为生活工作中的三个主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于先生治学严谨,言传身教,至今已培养了复调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十余名,出版学术专著与教材六部,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及《音乐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十七篇,作为作曲家,创作有交响诗《青春之歌》、管弦乐《大地序曲》、混声合唱与钢琴三重赋格《元夕无雨》((清)丘逄甲词)以及《24首钢琴赋格曲及创作分析》等有影响力的作品。

一、20世纪末出版的两部著作

1.《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

1978年7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是先生的第一本著作(后出版增订本),也是我国出版较早且至今仍再版发行的、专业性的关于歌曲钢琴伴奏写作的著作。该书中的体例涵盖了国内外的民歌、创作歌曲与艺术歌曲等,涉猎的曲目范围广泛,书中关于歌曲钢琴伴奏基本写作的重要技术原则一直到现在仍然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影响。该书自出版发行三十多年来经久不衰,每个时期都发挥着它的专业性、基础性作用,也为其后的歌曲钢琴伴奏写作与研究开辟了专业化道路。

2.《申克音乐分析理论概要》

中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入申克的音乐分析理论体系,于先生也从此开始相关研究,并历时七年完成了这部著作。期间,先生首先对申克的音乐分析理论进行理解消化,又对菲利克斯・萨尔泽(Felix Salzer 1904-1986)等申克的继承者们的理论进行研究,逐渐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易于理解的申克理论体系。先生运用大量实践证明了申克理论能够分析、解释西方早期音乐以及现代音乐,也论证了其继承者们对申克理论的开拓,并为申克音乐理论增加了更为广泛的内涵。正如先生所言,“申克的理论超越了历史的局限而显示出其广阔性的价值和现代特征”。著书过程中,于先生进行大量具体作品的分析实践的同时,在1989年完成书稿后又进行了几年的教学实践,至1993年才正式付梓出版,足见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申克音乐分析理论概要》的出版以及先生的申克理论教学实践对我国的音乐分析及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之后一些有关申克的译作、著作、论文陆续面世,申克音乐分析理论在中国也变得越来越普及。

二,21世纪初出版的三部系列复调专著

1.《复调音乐教程》

2001年5月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复调音乐教程》是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音乐卷)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九部重点教材之一。于先生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本教程的编写及教学实践,并于80年代开始作为学校内部教材油印发行多次,当今很多享誉中外的作曲家就是通过本教材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复调音乐基础。该著作从开始撰写到正式出版经历了于先生近半个世纪的分析、研究及教学实践。先生现在家中还保留着每届学生在复调课结业后创作的复调曲集,以及每位研究生学完该课程后的复调曲集,这些都是学习本教材的教学实践成果。

《复调音乐教程》分上下两卷,上卷开始为二声部基本对位,强调了福克斯(J.J.Fux 1660-1741)体系对复调音乐写作的基础性作用。之后按照声部数目的从简到繁、先对比复调后模仿复调、先单对位后复对位元这样循序渐进的顺序,而且在二声部复调技术之后还有二声部卡农曲及创意曲的创作实践章节,在三声部复调技术之后还增加了三声部复调合唱写作的实践环节。下卷主要是对复调体裁形式尤其是对赋格结构进行了从局部到整体的系统全面讲解,并将二重赋格进行了科学分类,对三重赋格、其他结构的赋格以及赋格的应用进行了内容详实的阐释,其中还增加了中国传统调式的赋格结构理论。总之,该著作结构严谨、逻辑缜密、清晰实用,可以说是目前作曲专业最全面、最完善的复调教材。书中也包含了于先生首次提出的理论概念。

比如关于多重赋格理论的创新成果有以下两点:

(1)关于赋格主题数目与声部数目的关系:于先生在讲到二重赋格时写到,“二重赋格与赋格的声部数目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二重赋格是表明主题的数目是两个,二重赋格可以用四声部写作,也可以用三声部或二声部写作。……总之,不要将赋格主题数目与声部数目相混淆”。(见教程第377页)。这一理论成果为多重赋格的创作与分析留下很广阔的空间:多重赋格的主题数目可以等同于声部数目,也可以多于主题数目,甚至可以少于声部数目。前两种情况在实际创作中非常多见,而第三种形式也早有了创作实践,比如俄罗斯作曲家戈登维捷尔就创作过二声部三重赋格。

(2)关于多重赋格的分类:教程对多重赋格的类型进行了归纳总结,将二重赋格分为并列式结构、重叠式结构、循环间插式结构三种类型。并列式与重叠式的多重赋格的实例,在很多复调教材都有提及,但该教程首次提炼出这两个概念。而循环间插式多重赋格概念的提出拓展了多重赋格的创作与分析的理论依据。这些对于多重赋格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0世纪复调音乐》

3.《中国传统复调音乐》

2006年12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复调音乐》,是我国第一部集中研究中国传统音乐中复调音乐技术类型、形式及技术原则的专著,填补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空白,是关于中国传统复调音乐的奠基性成果。70年代起,于先生开始对中国传统音乐中复调现象的分析与研究,通过搜集中国民间音乐资料,分析研究了大量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历时近6年完成了该著作。苏夏教授为本书的出版写了情真意切的推荐书,对著作做了很高的评价。

该著作的研究以分析大量传统音乐作品为基点,先生从作品中发现大量的复调音乐现象之后,系统梳理出中国传统复调音乐的形式、结构、技术等等。通过研究,先生认为中国的传统复调音乐实践远远早于西方复调音乐理论体系的建立,但对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复调音乐,诸如对比复调、模仿复调等一些技术概念,先生仍然沿用原有表述,认为没必要创造新的概念术语。先生对中国传统复调音乐本身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比如中国传统复调音乐的思维特性、调性结构特征、独特的声韵体系、结构体系等进行梳理,建立了中国传统复调音乐理论体系。

《20世纪复调音乐》与《中国传统复调音乐》两部专著都具有教科书意义,因此,这三本涵盖了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复调音乐专著,对于建立我国完整的复调音乐教学体系起到开创性的推动作用。

三、于苏贤先生的音乐创作与

《24首钢琴赋格曲及创作分析》

作为作曲家,于先生在1960年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创作的三管编制毕业作品交响诗《青春之歌》曾由中央乐团演奏,韩中杰指挥,并于1981年被选至意大利参加国际女作曲家作品展。1981年4月她与李婉芬共同创作古筝独奏曲《战海河》发表于《中国音乐》;管弦乐《大地序曲》在全国管弦乐作曲大赛中获奖等等。后来先生主要聚焦于复调音乐创作领域,同时也是其复调音乐理论的实践过程,其中,赋格曲《儿童舞》被选编入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一版第七级;混声合唱与钢琴三重赋格《元夕无雨》(丘逄甲词)发表于《音乐创作》等等。

四、于苏贤先生的学术理念初探

笔者于2001年起有幸在先生门下学习多年,对她的理论研究、创作理念及教学理念也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1.关于理论研究:先生认为,理论研究要脚踏实地,没有捷径可走,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断章取义,作曲技术理论的研究要以对音乐作品的大量分析与研究为基础,研究的论点需从音乐作品中来,任何结论要有充分的论据论证。比如对于布里顿,很多音乐学家把他定位为古典保守派作曲家,但先生通过分析后指出,布里顿其实是很时尚、很现代的作曲家。此外,对于理论研究要开放思想,要有开阔的胸怀,无论苏俄、英美,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是优秀的、正确的成果就要吸收。最后,理论研究还要有专业学术精神,理论家、作曲家要有平和的心态,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研究过程要先后进行分析、概括、提炼、总结,最后将其逻辑化、围绕论点、建立概念,从而达到学术研究的目的。

2.关于音乐创作:音乐作品不能以浅层次的好听与不好听来评判。只要各种音乐参数符合音乐内容的审美需要,用的合适的、能够表达音乐内涵的具有其审美价值的音乐作品就是好的作品。此外,作曲技术理论无论古今中外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学习就是为了应用。音乐创作实践主要是用何种作曲技术、如何运用作曲技术的问题,只要运用得当,符合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就是好的技术、就是好的运用。

3.关于现代音乐:任何现代音乐摆脱不了传统,任何创新都与传统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先生说过:“……任何创新现象,哪怕表面离开传统已经十分遥远,然而,其内涵与外延都与传统保持着一定的联系,有些甚至是直接来源于传统。”比如勋伯格有深厚的传统功底,他的十二音音乐、无调性音乐正是在掌握了调性音乐的基础上的开拓创新。因此先生非常注重传统作曲及技术理论的教学及实践。她认为,如果传统作曲技术理论的基础不牢就去做所谓的现代音乐创作与研究,无疑是空中楼阁,经不住实践的考验。

4.关于教育教学:

第一,本科教学及成果:于先生每每大班授课,除了本班级学生外,会有很多进修生、研究生等慕名而来的学子,甚至校内的教师前来听课。先生的授课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生涩的理论讲解得浅显易懂。同时,先生注重作曲实践与理论学习的结合,注重作品的实际音响效果,让学生弹奏自己创作的复调作品,每次改题先生都亲自弹奏作业,每次本科生的复调课结业,学生的结业作品都是一本厚厚的复调乐曲集。我在聆听先生为大课班级授课时,先生已是古稀之年,虽然先生家住和平里,离中央音乐学院十多公里的路程,但基本上每次都提前十分钟以上到课堂。而且从不在授课期间喝水,并坚持站着授课,这种自律严谨的工作作风、学者风范与治学态度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四季
我想去北京
数独比赛
我的本领
我想去北京
小鸭子历险记
快乐的一天
小鸭子历险记
秋天到了
一场学校运动会
一张照片
我站在圆明园前
我想去北京
我爱读书
消防演习
梦想的力量本田汽车(上)
数码打造升级私人生活
高晓东 用心做品牌
新时尚 轻奢侈 漫生活 爱琴海购物公园
高歌 创造美丽的女人
林肯MKC 久违的美国味儿
瑞士来信 乘着冰川快车去回信
张庆辉 大学生迎来好时代
数码离时尚有多远
2015香港时装节春夏系列将再现潮流服饰
杨淼 夏日防晒不能懒怠
大学生时装周 展现色彩斑斓的创意世界
大空间才是真王道 20万左右7座MPV推荐
舞台美术设计探索
父亲节 把爱“戴”给他
西南师大附中09-10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江苏学富实验学校09-10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太仓市09-10学年初三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冲刺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明英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广雅实验中学09-10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镇江市实验初中09-10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兰州市09-10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西南师大附中09-10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长春市68中09-10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长沙培粹中学09-10学年度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2
广东省实验中学09-10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兰州十一中2010年12月初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实验中学09-10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