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芙蓉国里风雷动

芙蓉国里风雷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芙蓉国里风雷动

摘要:2014年底中央电视台八套热播的《长沙保卫战》,通过对湘人血性的开掘、对历史景观的诠释、对饮食文化的彰显,把悠久深厚的湖湘文化活泼泼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为人们送上了一道亮丽的文化盛宴。

关键词:长沙保卫战 湖湘文化 血性

对湘人血性的开掘

南蛮最初是周人对楚国的蔑称,其实是对楚人桀骜不羁、剽悍劲健的恐惧。这股粗朴的“蛮风”在中原文明“雅化”下逐渐失去了勃发的生命力,在三湘大地上却根繁叶茂,“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他省的朴实勤奋、劲直勇悍、好胜尚气、不信邪,甚至流于偏狭任性的乡俗民风”②。这就是学者们津津乐道的湘人血性。《长沙保卫战》一方面把这种湘人血性具体化于70军(原型为彭位仁将军的国民革命军第73军),通过薛岳之口多次赞赏他们抗敌之英勇;另一方面,对湘人性格作了进一步发掘,把它作为动态过程加以刻画。

电视剧从点、面两个角度描写了湘人强悍秉性的成长历程。剧作重点刻画了李本忠这个人物,被人看成怂包蛋、扶不上墙的烂泥,战争来临之际满足于做一个小警察,满足于家有娇妻的小日子。被安排上前线送弹药,中途想回,被马维原用枪逼着送往前线阵地;任务完成后想回,被团长袁绍武命令坚守阵地,并以枪毙逃兵相威胁;后接了一个电话,被方先觉师长任命为连长,并警告如果敢跑就枪毙他。李本忠抱怨:“你们这也太不讲理了,我接个电话就成连长了。”(第5集)经历了三次“被枪逼”的过程,亲历了同胞之死、丧妻之痛、最好的兄弟小吕的死,才坚定了他抗敌的决心:“哥给你报仇,一定报仇!”(同上)从此,李本忠毅然决然拿起枪杆,最终成为血脉贲张的无畏战士。电视剧还从面上展示了湖南人民性格的蜕变:从战前的满城大逃亡,到后来三湘民众积极投入抗日的洪流:牺牲一季的收成,把稻田灌满水,犁路为田,让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深陷泥沼。白崇禧带着蒋介石的旨意要求薛岳撤离长沙时,薛岳说:“你对湘北的地形人文,没有进行过仔细的研究,纸上谈兵,不顾实际,太令人失望了。”(第7集)受到湘人血性“人文”的激荡,薛岳力拒蒋、白的主张,誓言:“胜,乃国家及委座之福;败,则我薛岳自杀以谢天下。”(同上)陈诚视察途中,看到被百姓破坏了的泥泞的道路,由衷慨叹三湘的民气、士气确实可用。连战争狂人冈村宁次也哀叹:“这次战役我们之所以无功而返,并不是因为薛岳过分强大,而是因为在薛岳一个人的身后,挺立着千千万万的中国军民……”(第10集)三湘军民的奋起抗敌,成为赢得长沙会战的牢固盾牌。战争不仅摧残生命,也塑造生命。可以说,是战争的洗礼,激活了三湘儿女的霸蛮秉性,实现了湘人性格的浴火重生。正如一名益阳籍士兵所言:“开始害怕,可是打过一枪以后,我就不害怕了。”(第8集)第15集一湘籍士兵借用晚清杨度的名言说:“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湖南就是埋葬小鬼子的墓地。”这是经过层层铺垫作出的水到渠成的总结。

对历史景观的诠释

湘人的血性,不仅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也与它悠久的历史有关。《长沙保卫战》对历史的讲述颇为巧妙,即首尾呼应、中间穿插。首集蒋介石要火焚长沙,实行焦土抗战时,张治中力谏:“长沙毕竟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请蒋三思。尾集一名日军指挥官说:“当初冈村宁次说过一句话,要征服一支军队容易,但要征服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民族则要困难得多,这座陶公庙让人想起这个民族的文化渊源,恐怕这才是我们今天失败的根本原因。”中间的穿插主要是通过历史景观来暗示的。

天心阁是长沙古城的中心意象,也是编导精心经营的意象。天心阁始建年代已无从稽考,也见其历史之悠久。它位于长沙古城的最高处,基座于一段古城墙上,是古人观测天象和祭祀天地的神坛。人们多愿在此祈福消灾,希望强世兴家。有如欧洲许多城市中的教堂,是人们心灵上的支撑,“作为建筑它融进整座城市的硬质景观,但是它的精神层面却是在打造这座城市最为重要的文化灵魂。”③剧中关键性事件都在天心阁前进行。文夕大火在这里点燃;大火过后,蒋介石、张治中登上城墙讨论善后;薛岳领兵进入长沙后立即来到天心阁,目睹日寇飞机轰炸古城;汪精卫降日后,共产党人组织群众在天心阁前齐唱《在松花江上》;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后,军民齐聚天心阁前,分列两旁,目视薛岳一行走过,一位老人带着长沙口音吟诵:“天心阁,阁上鸽,鸽飞阁不飞;水陆洲,洲旁舟,舟动洲不动。”画面上传来儿童歌唱:“天心阁,阁上鸽,鸽飞阁不飞……”这本是天心阁上的对联:“水陆洲,洲旁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上鸽,鸽飞阁不飞。”但把原来的上下联调换位置,恰到好处地突出了天心阁的重要性。只要心中的长城(天心阁)不倒,江山(水陆洲)就不会倒。这支歌还在薛岳领兵初入长沙时响起,在马维原奋不顾身地炸敌人坦克时响起。这样,天心阁,连同它的附属物天心阁联,就成为贯穿全剧的核心意象。通过层层营造,天心阁已融化成人们心中的信仰、信念、意志。它目睹了劫难,也见证了欢欣,但不论经历多少磨难,始终高高耸立。由是,天心阁就与湘人血性自自然然地绾结在了一起。

岳麓书院。湘人不仅存血气之勇,也有过人之智,这是从岳麓书院发散而来的“耕读传家”理念濡染的结果。岳麓书院素称千年学府,开启了湖湘历史上的人才之盛。它门前“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对联昭示出它作为教学园地与知识摇篮的显著地位。《长沙保卫战》中第二次长沙会战失利后,薛岳把自己禁闭于此三天三夜,终于冥思出天炉战法。于是,岳麓书院就被注入了智慧的内涵。与天心阁静态的镜头展示不同,岳麓书院的镜头不多,主要是通过它的辐射作用来表现的:一、第1集出现了“耕读传家”的匾额,说明湖湘历来重视读书的传统,这一传统与岳麓书院的文化氤氲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二、作品虚构了一个足智多谋的形象――彭中华。彭中华生于长沙,曾留学法国,因日寇入侵而提前归国。汪精卫降日消息一出,低落情绪弥漫三湘,彭中华建言将军们联名通电,军民士气大振,连对共产党抱有成见的薛岳也不得不赞扬他点子多;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办法,把苏联的援华军需安全送到长沙;巧计迷敌特,使之发回大量错误情报;两次识破敌人袭击战区司令部的诡计,采取有力措施,使敌人阴谋破产,等等。彭中华俨然成了智慧的化身。这一形象,是剧作者根据“耕读传家”传统创造的读书人形象。也许没有原型,却有现实基础。看似与岳麓书院没有联系,内在却有红线相通。彭中华形象的塑造,使岳麓书院不再是简单的建筑符号,而获得了鲜活、充实的内涵。 对饮食文化的彰显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总和。如果说天心阁、岳麓书院维系的是长沙人的精神生活,而火宫殿则主要联系人们的物质生活。剧中截取以火宫殿为中心的街区作为故事展开的重要背景。火宫殿过去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庙宇,后发展为长沙乃至湖南的集民俗文化、火庙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场所,特别是火宫殿的风味小吃享誉三湘。火宫殿深藏着湘菜的生命源代码,蕴涵着湖湘文化精神。湘菜以辛辣为基调,湘人在长期的嗜辣中孕育出剽悍勇决的独特气质。火宫殿镜头的运用,还只是较间接地暗示湘人的嗜辣情结。为了进一步强化观众的接受,剧作还精心安排了一个细节,即毛泽东在延安评价长沙保卫战的意义时,旁边挂着一串火红的辣椒,则更直接地把湖南人与辣椒绾结在一起。

火宫殿意象还传达出两个信息:一是湖南作为农业大省的特点,二是长沙商业、服务业的繁荣。饮食文化的发达,离不开湖南富饶的物产为之提供源源不断的食材。湖湘地区农业发达,自古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这也是薛岳要求坚守长沙的重要依据。他强调“湘北的洞庭湖是米粮之仓”(第7集),不能被日寇占领,作为以战养战的基地。这也暗合了湖湘“耕读传家”的传统。除了稻米,还有茶叶等,以及它们的加工品浏阳河小曲、香木海黑茶、洞庭春茶。长沙作为湖南的首府,自然成为全省农产品及加工品的集散地。《长沙保卫战》中,以大量的镜头展示了火宫殿街区,这里店铺林立,主要有湘潭老槟榔、安化香木海、浏阳河大酒楼等。伴随商业而来的,是服务业的兴盛,所以这个街区还有茶馆、旅舍、理发店,等等。林林总总,构成了古城长沙繁荣的表征。因此,张治中向蒋介石申辩:“长沙素称繁华,它既没有重工业也没有兵工厂……从战略上不值得火焚啊。”(第1集)不仅如此,还把这些物产编织进故事情节之中,表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如日本特务喝洞庭春茶,蒋介石送张治中一罐香木海(黑茶),陈诚喝了本地黑茶后还想带几块回去,薛岳与参谋长喝上百年的浏阳河小曲;共产党组织募捐,老湘潭(槟榔)捐现金五万块,香木海(黑茶)捐现金五万块,浏阳河捐现金十万块,等等。

如果把火宫殿连同周围的景观看成一个大的意象群,那么槟榔则是作者用力尤勤的一个意象,具有丰富、丰满形象的功能。剧中反复出现老湘潭槟榔商铺的背景,还在情节中出现达八次之多。槟榔意象集中出现在第4、5、6集,也是李本忠性格走向成熟的阶段,是从懦弱走向奋起的阶段,槟榔的冲劲、提神作用,激发出他的湘人血性。人物与槟榔相融生辉,相得益彰。益阳籍士兵的话则把槟榔延伸至“湖南人”,湘人血性不仅从辣椒流溢,也从槟榔迸发。

饮食,联系人的欲望,也涉及人的情感。《长沙保卫战》对湖湘饮食文化的彰显,体现出强烈的品牌意识。湖南名牌火宫殿(附带湘菜)、老湘潭槟榔、安化香木海黑茶、浏阳河小曲等深入观众的心灵,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让人产生一品为快的热望。

越是地域的,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艺术家不是独立的人。我们隔了几个世纪只听到艺术家的声音;但在传到耳边来的响亮的声音之下,还能辨别出群众的复杂而无穷无尽的歌声,像一大片低沉的嗡嗡声一样,在艺术家四周齐声合唱,只因为有了这一片和声,艺术家才成其伟大。”④《长沙保卫战》因为深入发掘潜藏在三湘大地上“群众的复杂而无穷无尽的歌声”――他们的痛苦与欢饮,他们的灵魂与肉体,他们的过往与希冀,把悠久深厚的湖湘文化活生生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而获得了厚重与隽永的意蕴。无疑,它将陈列在抗战剧的经典之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怀念栀子花的味道
友情
回首小学六年
花开的时候
也许
路灯下的背影
难忘忘怀的记忆
我的希望漂流瓶
我读书,我快乐
我与自信有个约会
心灵的桥梁
美丽与丑陋
我的童年
寒假感悟
青春趣事
衰哥,爆笑糗事
从影视文学作品改编看大众传媒的商业化特征体现
动物寓言式讽喻小说创作手法之比较
别人炫美我炫丑
小苹果,大笑料
漫谈现代壁画艺术之美学价值
幽默二货爆笑来袭
班里有个二货小明
被窝才是人间真正的天堂
名副其实的搞笑大王
四个女人一台戏
结婚了,傻掉了
传统和现代的决战
山西阳高方言音系分析
谈谈绘画表现中的笔态思维
2011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175套精选汇编:中考作文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143套精选汇编:字音、字形
2011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诗词鉴赏
2011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58套精选汇编:语言运用、材料探究
2011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131套精选汇编:病句、短文修改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78套精选汇编:选词填空
2011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44套精选汇编:口语交际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52套精选汇编:小说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151套精选汇编:字形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11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105套精选汇编:综合性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课文教学研讨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83套精选汇编:成语及其运用
2011年中考语文9月最新整理试题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