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3
统一合同法制订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探讨(下)民法论文(1)
八、关于可撤销合同的范围所谓可撤销合同,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因意思表示不真实,因此经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可撤销该合同,使其已发生的法律关系归于消灭。大陆法国家大多将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归入可撤销的合同范畴,而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59条的规定,在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可以经利害关系当事人请求,撤销该合同,使其已经发生的法律效力归于消灭。
可见,我国民法仅将两类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规定为可撤销的合同,而将其它的一些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如欺诈、胁迫等)均作为无效合同对待。这一规定是否合理,值得研究。
在统一合同法的制定中,关于欺诈、胁迫合同是否应作为可撤销合同,存在着如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可撤销的合同说。此种观点认为,欺诈、胁迫合同应属于可撤销的合同。
因为在欺诈、胁迫的情况下,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问题,或者说存在着瑕疵的意思表示。瑕疵的意思表示意味着表意人的意志是不自由的,为了充分维护表意人的意志自由,同时对实施欺诈、胁迫行为的一方施加不利的后果,法律应赋予受到欺诈、胁迫的一方以撤销权,将瑕疵意思表示的效力的决定权交给被欺诈人、被胁迫人,使其能审时度势,充分考虑到其利害得失以后,作出是否使合同撤销的决定。
〔21〕二是无效合同说。此种观点认为欺诈、胁迫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对此作出了规定,统一合同法乃应继续采用《民法通则》的规定。其主要根据在于:一方面,由于许多欺诈、胁迫行为不仅造成了当事人利益的损害,而且也危害了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在欺诈、胁迫的情况下,不论被欺诈的一方是否要求使合同无效,有关国家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作出干预。另一方面,在欺诈、胁迫的情况下,仅仅使不法行为人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责任,虽然能使受害一方的损失得到补偿,但并没有对欺诈、胁迫的一方实行惩罚性的判裁,从而难以制止欺诈、胁迫行为。
如果将其作为无效合同对待,则可以为不法行为人承担除民事责任以外的行政责任提供依据。比较上述两种观点,我们认为第一种观点更为合理。
其根据在于:第一,这一观点充分尊重了受害人的自主自愿。在实践中,欺诈、胁迫的合同是极为复杂的,并非任何欺诈、胁迫行为都会造成对受害人的重大损失,在某些情况下,受害人虽遭受了欺诈和胁迫,但因其所蒙受的损害是轻微的,对方作出的履行正是受害人所需要的,受害人可能愿意接受合同的约束。
如果将欺诈、胁迫合同一概作为无效合同对待,无论受害人是否愿意,都要宣告合同无效,则不能充分地尊重受害人的意愿。第二,将欺诈、胁迫合同作为可撤销合同对待,由受害人自己决定是否撤销合同,并由法院或仲裁机构最终决定是否撤销合同,这既体现了国家对合同关系的干预,也兼顾了受害人的利益。
尤其应当看到,由于将欺诈、胁迫合同作为可撤销合同对待,则在这种合同未被撤销以前,仍然是有效的,当事人仍然应当受到合同关系的约束,这就可以防止一方借口受到欺诈或胁迫而拒不履行合同。第三,将欺诈或胁迫合同作为可撤销合同对待,也有利于维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因为如果欺诈、胁迫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则这种合同的撤销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如果一方在将其因欺诈、胁迫所取得的财产转让给第三人时,若第三人取得财产是出于善意的,则受欺诈、胁迫人不得以合同已经撤销来对抗第三人。
第四,可撤销的合同常常是与合同的变更联系在一起的。我国《民法通则》第59条将可撤销的合同称为“变更或者撤销”的合同,允许当事人既可以主张变更,又可以主张撤销。
由于合同的变更是指在维护原合同效力的情况下,对原合同关系作某种修改或补充。合同的变更仅影响到合同的局部内容,而不导致合同的消灭,所以法律对可撤销的合同允许当事人既可以撤销又可以变更合同,这不仅使当事人享有了选择是否维护合同关系的权利,而且在当事人选择了变更合同而不是撤销合同的情况下,对稳定合同关系、鼓励交易是十分有利的。
而对于无效合同来说,当事人不存在着选择变更合同的可能性。从鼓励交易并尽量减少因撤销合同、返还财产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和浪费出发,我们认为,如果撤销权人仅提出变更合同而未提出撤销合同的请求,则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应撤销合同。
如果撤销权人已提出撤销合同,而变更合同已足以维护其利益且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我们认为,法院和仲裁机构可以不撤销合同,而仅作出变更合同条款的决定。总之,我们认为,欺诈、胁迫的合同仍然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统一合同法应将其作为可撤销的合同对待。
九、关于显失公平的合同所谓显失公平的合同,是指一方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而订立的明显对自己有重大不利的合同。我国《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
多年来,由于显失公平制度在适用中缺乏合理的构成要件,以至于使这一规定弹性极强。在实践中许多本不应属于显失公平的合同都作为可撤销合同对待,从而,显得极不合理。
据此许多学者认为,显失公平的规定弊大利小,应予取消,其主要根据是:第一,显失公平的标准非常抽象,不易于为审判人员掌握与操作,从而导致了执法上的不统一,甚至造成了被滥用的现象。第二,不利于维护交易安全和经济秩序。
许多当事人因交易不成功都以显失公平为由要求撤销合同,从而助长了轻率马虎地订立合同的行为,也不利于交易秩序的稳定。第三,要求任何交易结果对当事人都是公平的,是不可能做到的,法律只能规定公平的交易条件,而不能保证交易结果的公平。
〔22〕在统一合同法制订中,也有许多学者认为,不应采纳显失公平的概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走过四季
- 我从广告中学到了语文
- 走过四季
- 走过四季
- 心中的美景
- 心中的美景
- 绿,生命的颜色
- 我从聊天中学到了语文
- 走过四季
- 感受自然作文
- 拒绝自然
- 走过四季
- 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
- 感受自然_秋天篇
-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 医学论文书写方法与技巧
- 竟聘演讲稿的写作技巧
- 国际邮件书写格式及信封要求
- 浅谈演讲稿的写作技巧与重点
- 调查报告写作知识
- 网络新闻写作的12个技巧
- 商业计划书写作知识
- 怎么写自我鉴定
- 年终总结的五忌五体现
- 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规范与技巧
- 毕业总结怎么写
- 医学论文写作要点和技巧
- 婚庆、慰问、商业贺词范例集锦
- 如何训练写作技巧
- 教您写求职信
- 某公司办公楼、宿舍楼、车间主体工程冬季施工方案
- 施工员要掌握哪些知识
- 建筑节地理念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诠释
- 工程资料的载体形式
- 中国建筑师的历史责任
- 监理单位文件资料的管理
- 对施工员工作的几点要求
- 某大厦工程冬季施工方案
- 地下室工程的隐蔽验收记录的主要项目
- 建筑工程资料的分类与编号
- 测量员个人年终总结
- 见习期施工员个人工作总结
- 施工质检员个人年终总结
- 施工单位资料(通用部分)的管理
- 工作总结经验分享
- 《绝招》 教案讲义2
- 《可贵的沉默》 范文习作
- 《七颗钻石》重点字词意思
- 《绝招》 教案讲义1
- 《可贵的沉默》 考点练兵1
- 《可贵的沉默》 教案讲义1
- 《可贵的沉默》 作者简介
- 《可贵的沉默》 考点练兵2
- 《可贵的沉默》 教案讲义2
- 《绝招》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 《七颗钻石》写作特色
- 《可贵的沉默》 教师语录
- 《可贵的沉默》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 《七颗钻石》教案讲义3
- 《绝招》随堂练习 提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