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清代满族布衣诗人兆勋诗歌研究

清代满族布衣诗人兆勋诗歌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清代满族布衣诗人兆勋诗歌研究

摘 要: 清代满族布衣诗人兆勋,铁保称其为清代北方诗派的代表诗人。兆勋有《牧亭诗录》、《不堪持赠吟》等,铁保评价他“诗宗贾岛狂”。对他的诗作进行全面分析可以看出,兆勋诗歌追求险怪寒瘦、幽深奇异的境界,在清诗中别具一格。

关键词: 满族诗人 兆勋 杨钟羲 《雪桥诗话》 《熙朝雅颂集》

清代满族诗人兆勋,铁保称其为清代北方诗派的代表诗人,评价他为“诗宗贾岛狂”。对兆勋的诗作进行全面分析,可以看出兆勋求险怪寒瘦、幽深奇异的境界,在清诗中别具一格。

一、兆勋研究概述

《钦定八旗通志》:“《牧子诗录》一卷,《不堪持赠吟咏》一卷,兆勋撰。牧子是编《诗录》一卷,盖其旧友福增格为之编次,乾隆戊寅序而刻之,末附有诸诗家评语及所赠诗。其《不堪持赠吟咏》一卷,则为兆勋晚年续刻而成。”[1]

铁保《熙朝雅颂集》卷八十九收录兆勋39首诗作[2]。

法式善《八旗诗话》:“兆勋字佑,一字牧亭,又号牧牛子,满洲人。有《牧牛子诗录》、《不堪持赠吟》。尝自谰其诗云:‘余诗如寒蛩吟衰柳,其声涩而凄;又如青草池蛙,分明聒噪,而夕阳雨后,却是少他不得。’其《不堪持赠吟》自跋:‘半窗冰雪,残腊将归;老境寂寥,偶作一二短章,不过湖边茅屋下消遣不净妄心。学殖荒陋,不敢谬拟韩子;而梦中抚掌者,那得有孟郊其人耶?果如释氏有再生之说,定补偿今生不读书公案。’”[3]

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初编》卷四十一简介兆勋,收录其《不堪持赠吟》自跋,收录摘句:“a足卧云岑,高吟抱明月。”“明日送春兼送别,雨中烟柳湿长条[4]”。《国朝诗人征略二编》卷五十八介绍兆勋诗作《牧子诗录》,其友福增格为之编次。收录摘句:“月明作秋色,柝响夜操权。”“月照梨花诗梦冷,隔帘人影瘦春灯[4]”。

张菊玲等辑注《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收录五绝《山中春兴》和五律《暮秋即事》两首诗:“兆勋,字佑,一字牧亭,又号牧牛子,因先世居长白山之栋鄂地方,又号栋鄂牧子。乾隆年间在世,生卒年待考。他与永忠、永、敦诚等满族贵族的闲散文士关系密切,经常参与他们的诗酒活动。撰有《牧子诗录》、《不堪持赠吟》等诗集。”

李雅超校注《白山诗词》收录兆勋9首诗,其中五律2首,分别为《客馆春夕同絮斋听雪》、《秋夜杂咏》[5]。五绝4首:《秋夜听雨》、《山溪种藕》、《郑村》、《山中春兴》。七绝3首:《山中秋日》、《半园春夜》、《送春日别友》。

张佳生《清代满族诗词十论》评价兆勋诗作:“兆勋诗以景物和感怀为主,格调冷峻,多凄苦之语。”[6]以《秋日病中作》为例。

孙诚《董鄂氏人物传略》:“兆勋,字佑,一字牧亭,号牧牛子,又号栋鄂牧子,隶满洲正红旗,姓董鄂氏。其先世居辽东董鄂(今辽宁桓仁),以地为姓。为乾隆年间人,生卒年代不详。因家道中落,寒屋苦读,于学‘钩深剔隐,无所不窥。而为文不尚矩度,顷刻数百言。诗则镂胸_肾,不惊人不休也’。性喜清幽,远避尘俗,却乐与诗酒为伴,其《偶吟》诗中有‘无琴静亦好,有酒乐何如’,‘外人懒与见,惟伴一床书’等句。”[7]

兆勋诗宗贾岛,追求幽深奇异的境界,在清诗中别具一格。其《牧儿》诗曰:“野花簪箸笠,蓑衣报晓露。牛背一声笛,吹瘦斜阳树。”又有《山中春兴》诗曰:“开窗快举尊,青山与我侣。寂寞邻家看,杏花寒不语。”反映了作者钟情于自然风物的志趣。其《暮秋即事》诗云:“不咏大刀头,幽怀怅未休。一林黄叶雨,千里白云秋。空馆留渔伴,寒溪饮牯牛。浩歌谁共赏?斗酒妇能谋。”则表现出诗人有志报国无法实现的怅惘,以及随之而来的自我嘲解。

兆勋与同族、同宗的铁保、玉保昆仲及诗人福增格等友善,互有赠答。诗作有《牧子诗录》一卷,有旧友福增格为其编辑,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作序并刻印,集后附有诸诗家评语及所赠诗。参领白衣保称其诗境如“雨花春晚,萝月秋深”。铁保有《兆处士牧牛》诗。玉保赠诗亦效其体云,“闻说牧牛子”。堪称是对兆勋家境及性情的真实写照。

二、兆勋诗歌研究

《雪桥诗话》卷七收录并评价兆勋的诗作:

铁冶亭《雪夜读牧亭》诗云:“牧亭遗稿半凋残,一u昏灯抱影看。读到孟郊清绝处,雪花如手打窗寒。”玉阆峰《题家牧子诗集后》云:“闻说牧牛子,奇穷乏往来。鹑衣风落絮,茅屋壁生苔。宇宙诗肠隘,烟霞醉眼开。胡琴何处碎,白首老金台。”“午夜披残稿,高吟得未曾。思深虫语砌,室暗鬼吹灯。刻镂心如发,摩挲句有棱。何人铸贾岛,学步愧难胜”。牧亭名兆勋,字佑依,一号牧牛子,有《牧亭诗录》一卷,赞侯侍郎为之编次,乾隆戊寅序而刻之。其《不堪持赠吟》一卷,则晚年续刻也。自跋云:(见前)[8]

该则收录兆勋的6首诗,分别为:《秋夜听雨》、《春夜客中即事》、《山溪种藕》、《郑村》、《山中春兴》、《送春日别友》等6首诗。同时收录白衣保的诗句,杨钟羲其诗作“意象寒瘦,与牧亭亦复笙磬同音”。

铁保《读乡前辈遗诗感赋》:“何处牧牛子,穷愁并断肠。夕阳一声笛,天地久低昂。性证寒山净,诗宗贾岛狂。冰花结成字,展卷梦魂凉。”[9]据铁保和玉保的诗歌对兆勋的评价,可看出兆勋家境贫寒,性喜清幽,远避尘俗,却乐与诗酒为伴,手不释卷,尤喜贾岛的诗歌,擅长选取寒瘦的意象,营造幽冷的意境。

根据前人评价,结合对兆勋诗作的分析,可看出兆勋诗歌以冷色调为主,而这种冷色调既是他的诗境,又是他心境的自然流露。他的诗所选季节很多在秋季,即使他选择春日,也不是春花烂漫的风景,而是别有一番愁绪;所选时间以夜晚为多,即使所写为清晨,也带有阴冷的意味;所选地点,以山中、郊外居多。

(一)分析杨钟羲《雪桥诗话》中收录的兆勋诗作

《郑村》:“明月照花阴,归禽栖野树。暝色暗空村,犬吠烟生处。”在万物消歇的时候,明月照着花阴,归禽栖于野树。“花阴”和“野树”营造出阴冷的意境。尤其后两句,一个“暗”字,将暮色笼罩中村庄的寂静展现出来,不料,犬吠声打破了这种寂静,使得意境更为幽冷。 《春夜客中即事》:“客馆邻萧寺,春灯红冉冉。模糊睡起僧,打钟不记点。”写旅居在外,客馆紧邻萧寺,寺院的春灯红红地照着,给客舍之夜带来几许温暖。这首诗充满生活情趣,写睡眼惺忪的僧人,刚刚睡起,就惦记着敲钟,让人忍俊不禁的是,连几点都忘记了。为兆勋的诗作增添了一抹亮色,变为暖色调,显露了乐观积极的情绪。

《山溪种藕》:“岸柳环溪渚,童子采拳蕨。春风二月忙,藕花种明月。”拳蕨即蕨菜。《说文通训定声》:“蕨,初生如蒜苗,无叶,专似鳖脚,亦似小儿拳,故曰拳菜。”明月:犹言次月。《陔馀丛考・明月・去月》:“次年曰明年,次日曰明日,而次月未有称明月者。左传,郑人相惊,以伯有为厉,齐燕平之月,公孙段卒,国人愈惧。其明月,子产立公孙,然则次月亦可称明月矣。”山间小溪四周,长满了柳树,在垂柳袅娜的岸边,一群儿童采摘着拳蕨。“春风二月忙”,一个“忙”既写出了儿童紧张忙碌的劳动景象,又衬托出了春风给山溪和岸柳带来的生机和活力。“藕花种明月”,“明月”在这里表示下个月,即三月,似乎又有所指,将儿童早出晚归、繁忙的种植场景勾勒出来,真是一幅情趣盎然的儿童山村早耕图。

《送春日别友》:“吟怀离绪酒难消,花落松斋倍寂寥。明日送春兼送别,雨中烟柳湿长条。”面对离别,感伤的酒很容易使人沉醉,这种醉意久久难以散去。在落花的松斋,使得寂寥加倍向诗人袭来。明天,说再见的不仅是春天,更有在暮春时节将要远行的朋友,春雨潇潇,烟雨迷离,淋湿了柔柔的柳条,柳条显得愈发修长,犹如离人的愁思,被柳条牵引得更加绵长,让人不禁想起王维的“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可见,兆勋善用凄苦之语,表现寂寥之境。

《秋夜听雨》:“凉宵山馆寂,野客衣冠古。背影坐秋灯,垂头听夜雨。”头两句的形容词达到了诗人追求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凉宵”,一层秋雨一层凉,凄凉的秋夜,山馆死一般的沉寂,“野客”带有萧索的味道,他穿戴着古朴的衣冠,给人无比沉重的感觉。秋灯照着孤独的背影,低着头,想着遥远又悠长的心事,听着夜雨嘀嘀嗒嗒敲打着窗子。秋雨下的景物,涂抹上幽冷的色彩,一如诗人的心境,比秋雨还要幽冷。诗人在感慨平生,抒发自己的寂寥与凄苦,形成孤瘦凄紧的风格。

通过杨钟羲收录于《雪桥诗话》中的诗作分析,结合兆勋的诗作,可以看出兆勋的诗歌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描写景物的,另一类是感怀的。在描写景物的作品中,如《山中》、《客馆春夕同恕斋听雪》、《秋村杂咏》二首、《村居即事》、《初夏》、《秋夜豆花亭》、《郑村》、《牧儿》(即使是清晨,也带有冷色调)、《春夕赠狮峰隐者》、《春夕僧舍》、《春夜客中即事》、《春日》、《山中春兴》、《春日自题窗壁》、《春夕客中忆郑村杂咏》二首、《半园春夜》、《河上》、《送春日别友》、《野寺看花》,既有乐观明朗的暖色调,更多的是阴冷寂寥的冷色调。在感怀的作品中,如《感年》、《感怀完颜明远村》、《秋日城西远望》、《秋日晚过香岩寺》、《暮秋即事》、《秋日病中作》、《秋夜听雨》、《春日玉麟洞口》、《山中秋日》,诗人感慨平生,叹遭际的坎坷,抒发自己的凄苦之情。可见,杨钟羲对兆勋的诗作评价是准确的,他的诗主要追求险怪寒瘦、幽深奇异的境界,时而也有明朗的色调,这样就更全面了。

另外,《半园春夜》:“如云往事思层层,不睡从教酒量增。月照梨花诗梦冷,隔檐人影瘦春灯。”《客馆春夕同絮斋听雪》:“空馆少欢情,寒灯照影清。樽前酒有色,窗外雪无声。不许牵愁去,偏教送客行。旅怀真欲碎,不睡到天明。”《秋村杂咏》:“堕月悲檐马,删诗守夜灯。多愁还似雁,有妇不如僧。节近花增色,窗寒酒欲冰。自怜贫气骨,耻受外人憎。”“檐马”:即屋檐所挂之风铃。又称“檐铎”。陆游诗:“檐铎摇风破昼眠。”又称“檐铃”。施枢诗:“晓窗风细响檐铃。”这些诗篇体现的是凄苦的心境,营造的是幽冷的意境。

(二)通过白衣保诗作看兆勋诗歌“意象寒瘦”的特点

《八旗诗话》载:“白衣保字命之,一字鹤亭,满洲人。耽诗好游,与兆勋、傅雯为山友,与戴亨、国柱为诗友,西山名刹皆有手迹。晚官荆州,借江山以资笔墨。诗近体为工,七言与丁卯相埒,五言VV乎有偏师捣长城之概,非时辈所及。”[3]

杨钟羲称白衣保诗“意象寒瘦,与牧亭亦复笙磬同音”。《游万松山》先把凄苦的心境展示出来,“尘寰苦难居”,既然尘世充满艰苦,实难久居,还是去深谷吧。本来想在深谷中寻求解脱,却是“怪鸟避人飞”,鸟呈现出一副怪异的姿态,与人也是极为不和谐的,“避人飞”,鸟儿似乎觉得,正是人的到来,打扰了它们原本平静自然的生活。《送僧归盘山》,“迤逦开荒径,殷勤扫白云”,盘山之中开辟出蜿蜒的路径,艰难地前进,拨开一层一层的白云。在盘山上,与僧相伴的是仙鹤,因为“林空”,而林空恰恰营造了荒凉寂寥之境,这一意象的选取,将山居的幽冷显露出来。想象着的打坐的蒲团之夜,念经声隔着几道岭都能听见,这一意象同样传达出空寂的意境。《秋雨书怀》渲染了楚天寥廓的秋雨中,“雁低飞”的情景,“穷巷”与“薄寒”对举,“居有竹”与“管无衣”对举,将秋雨的凄凉与幽居的穷困衬托出来。“孤帆落”与“一犊归”,从远景回到近景,将“烟波浩渺”的辽阔与“蓑笠平原”的孤寂结合起来,表达作者秋雨思乡的情怀。

对比兆勋与白衣保的诗作,正如杨钟羲评价的那样,“意象寒瘦”,二者诗作有相近的意境和风格。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兆勋诗歌以冷色调为主,“意象寒瘦”,这正是他的诗境,更是他心境的自然流露。因此说,清代满族布衣诗人兆勋的诗歌在清诗中别具一格。

参考文献:

[3][清]法式善著.张寅彭.强迪艺编校.梧门诗话合校.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517,517-518.

[4][清]张维屏编撰,陈永正点校.苏展鸿审定《国朝诗人征略》.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612、1181.

[7]孙诚.董鄂氏人物传略.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252-254.

[8]杨钟羲撰.雷恩海.姜朝晖校点.雪桥诗话全编(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404-40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野营帐蓬
日记
制作“心情相框”
红领巾义卖活动
日记
爸爸的“变形脸”
蚂蚁奶奶的房子
烧烤
日记
画画
真正的勇士
观台风
日记
妈妈生气时
小动物们找秋天
学人风骨 民族情怀
法官员额制改革
睿智从容 治学于新
用绿色发展理念规划城镇未来
七彩云南 最美生态
实现绿色崛起必须有法律保障
文字与人生的背面
争取跨越发展往前赶
闯出新路 走在前列
保山绘制云南工业新坐标
跨越发展 共谱新篇
旅游市场营销之探索
茶企齐聚首 共享茶盛宴
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
云南普瑞集团小颗粒薏仁米的大天下
安徽省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阳山实验学校201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昆明八中201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答案
滕州市201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模拟试题及答案
松吉中学201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平顶山市2011年九年级语文第一次综合训练试题答案
安庆市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青山区201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答案
武汉青山区201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答案
绿春一中201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
开江中学201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绿春一中201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
无量山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
闽侯县201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复兴中学201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