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文化认同困境中的乡愁

文化认同困境中的乡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22

文化认同困境中的乡愁

【摘 要】电影《香料共和国》讲述一位在土耳其出生的希腊人,儿时因土耳其与希腊关系恶化而被迫举家迁往雅典,并在挥别伊斯坦布尔三十五年后终于回家的故事。电影中,食物是一个与多重乡愁有关的意象,本文试从两种关键香料意象的分析、食物与文化势力、乡愁的开阔视野与正面价值诉求等四个方面进行释读。

【关键词】香料共和国;香料;意象;乡愁

一、肉桂:异裔文化身份的对抗与乡愁的执着流露

电影中,肉桂这一香料凝聚着代表土耳其身份的“外公”与代表希腊身份的“父亲”之间潜在的文化认同的对抗,并且在新生代身上成为童年记忆与美好爱情的象征,寄寓了主人公“我”对伊斯坦布尔及其承载的往昔岁月的执着追寻。希腊裔的主人公凡尼斯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出生,而他的外公、香料坊老板瓦西里更是他接触土耳其香料文化、构建土耳其民族意识的人生指引者。土耳其素有“香料共和国”美誉,作为代表香料之一的肉桂,被瓦西里赋予优美的情感价值,向顾客盛情推荐,直接导致了凡尼斯回家后擅自在晚餐肉中添加肉桂而招来父亲萨瓦斯的训斥。在这里,瓦西里与萨瓦斯的冲突是隐性的,而他们对肉桂的评价天差地别:“肉桂让人两情相悦……肉桂像女人一样,甜蜜中带点苦涩。”(瓦西里语)“告诉你多少次,肉丸里加肉桂味道不对。肉走味了才加肉桂,家里没冰箱才用肉桂当防腐剂。”(萨瓦斯语)前者赞美它的味觉审美价值,后者只关注它的科学实用价值,希腊裔的萨瓦斯缺乏对土耳其香料文化的感知,实际揭示的是两种不同文化间存在的本质上的相互漠视,构成了电影关于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困境的一个隐喻。

在年轻一代身上,肉桂寄托着凡尼斯对纯真初恋挥之不去的情愫。举家搬迁至雅典后,他坚持寄明信片给初恋女孩,并继承了瓦西里在明信片上涂抹香料的做法,抹上代表女人和爱情的肉桂表明心迹;在离乡三十五年重回伊斯坦布尔时,又在为初恋情人做的肉丸中添加肉桂表达始终如一的情感。电影中,初恋是伊斯坦布尔岁月的有机成分,它与伊斯兰教吟诵、喧闹市集、斑斓色彩和飘洒的香氛一样,是童年无忧时光的鲜活印记。凡尼斯对初恋的执着追溯实际是他浓郁乡愁的一个重要分支;他念念不忘的不只是美好的两性情感,更是天然具有的对生身故土的眷恋,而通过肉桂实现了有效的延续。

二、乞沙麻末:同裔文化身份的对抗与文化嬗变下的不同选择

乞沙麻末在电影中是一种气恶味苦的绿叶植物,最初出现在爱乐姑妈捉弄凡尼斯母亲、让她添入葡萄叶饭的情节中。除了作为一种幽默元素,乞沙麻末聚焦了萨瓦斯与凡尼斯、舅舅与凡尼斯的冲突,在肉桂的基础上完成对文化认同困境的进一步阐释:不但土耳其裔的外公与希腊裔的父亲之间存在难以抹除的民族隔阂,同为希腊裔的凡尼斯与父亲之间也同样存在分歧;土耳其裔的舅舅不再坚持民族旧俗,希腊裔的凡尼斯却对此表现出执拗的认可。而诱发这两种冲突的是同一事件:凡尼斯有意误导舅舅的未婚妻,将乞沙麻末洒入茄香牛肉里,致使料理失败,破坏了舅舅的婚事。

一方面,凡尼斯的举动引来萨瓦斯的强烈不满,凡尼斯却声称:“我是为他好,我相信外公也会赞同。”这里,萨瓦斯表现出的依然是对土耳其文化的漠视,而凡尼斯完全站在瓦西里一边,成为土耳其传统文化的忠实拥护者。这一对立昭示了同裔身份在现实中的尴尬处境:由于出生地已经置换,萨瓦斯无法改变土耳其在凡尼斯的意识形态中的地位;老一辈希腊裔希望后代能与希腊的民族文化相互接受,拥有土耳其成长背景的新一辈却表现出相当程度的抵触。政治因素与个人情感的剧烈矛盾,必然导致新一辈的意识改造流于徒劳,他们不能体会在希腊出生的老一辈的爱国思想,同时由于身上的希腊血统,也无法见容于已将他们驱逐出境的故国。这种弃儿身份生成的乡愁具有浓厚的悲剧意味。另一方面,舅舅不再看重土耳其旧俗,要迎娶不会做饭的未婚妻,而凡尼斯认为“她配不上他,光是一个水煮蛋就能让她三度灼伤”,是对舅舅婚事、也即淡化传统的思想的公开反对,这实际体现了对文化嬗变的不同态度。古老习俗的消逝是发展的必然,舅舅选择顺应这种变化,年轻一代的凡尼斯却“负隅顽抗”,深层原因依然是那股不可磨灭的乡愁。当年被迫离开故土、成为文化夹缝者的无奈,促使他紧抓一切烙印着旧日痕迹的事物,而历史潮流的不可逆转预示了它最终将毫无意义,从而增加了这份坚守的悲剧性。

三、食物与文化势力:萨瓦斯的多样乡愁

《香料共和国》的乡愁意旨不仅表现在主人公凡尼斯的人生境遇中,而且在父亲萨瓦斯身上也有复杂的体现,主要反映在他面对不同势力施压时关于食物的表态,以及故事高潮部分的独白。电影中,迁居雅典的萨瓦斯与教士、老师和军官分别接触,共同的话题是反对凡尼斯下厨、民族意识的改造,以及对萨瓦斯本身文化身份的不信任。具体可参看下表:

他用盛宴款待来家中传教的教士;教士直言萨瓦斯一家是“土佬”,他马上回应:“我们不是土佬,我们是伊斯坦布尔的希腊人,是希腊的东正教徒。”他应学校老师要求亲自带领凡尼斯的班级学习希腊语,尽管他自己的希腊语也夹杂着土耳其俚语;军官谴责凡尼斯身为童子军却为妓院下厨,萨瓦斯作出焦虑的辩解:“我们是从伊斯坦布尔来的老实人。”并低声下气地接受一系列教育基地的参观任务。萨瓦斯拥有纯正的希腊血统与忠诚的民族情感,应对不断涌来的诘难却显得脆弱无力;在伊斯坦布尔,他是一个对食物颇有心得的美食家,在雅典却不得不阻止凡尼斯继续下厨。异乡生活勾起了他的乡愁,回归故乡却带来更多困境与不幸;内心深处对希腊的向往竟在现实中遭到希腊拒绝,即使回到故乡,他也仿佛只是另一种局外人。

舅舅的未婚妻烹调失败后的萨瓦斯一家的谈话是影片的高潮,将萨瓦斯内心对伊斯坦布尔和希腊的复杂情感表露无遗:“外公压根儿不想离开伊斯坦布尔,我们谁都不想离开,说什么也不想。伊斯坦布尔是城上之城,它是全世界最美的城市。”在这里,萨瓦斯才终于明确表现出对伊斯坦布尔的眷恋。然而他与瓦西里、凡尼斯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故国意识始终凌驾在个人情感之上,因而代表着与他们完全不同的文化身份:“在我们被通知滚蛋那晚,移民官在我耳边说,只要我改信回教,我们就能留下来,不会有人再伤害我们。你想知道这些年来我挥之不去的梦魇吗?那就是我没有当场拒绝。我迟疑了足足五秒钟,愿上帝原谅我,那是我这辈子最难熬的五秒钟。”宗教文化在欧洲文明中占有最特殊的地位,可以看出,萨瓦斯对希腊宗教的忠诚毋庸置疑,这实际说明他对希腊身份的自我体认始终不曾改变。现实远比理想复杂:“想象中的希腊比较美,比搬来之后实际所见的更美。”在故乡体验到的困境是如此真实,他意识到即使自己的赤诚之心未曾改换,他也永远不会像普通希腊公民一样拥有平静而幸福的生活。在伊斯坦布尔,他无法得到真正的归属感,在希腊也同样格格不入;他固然与妻子娘家分属不同的血统,与儿子凡尼斯却也不能相容。他比凡尼斯更添一层悲剧色彩的地方在于,凡尼斯不认为自己是希腊人,而他对希腊的依恋是根本性的,是执着而强烈的,他阻止凡尼斯下厨,毅然斩断过去,努力争取融入希腊生活。这种努力和牺牲无穷无尽,因而当他被希腊拒之门外,体验到的焦虑与悲怆也更难以承受。在影片中,萨瓦斯是一个真正的文化孤独者,他的生活充满被质疑与驱逐的忧惧,他的乡愁无可立足。 四、阁楼上的香料:乡愁的开阔视野与正面价值诉求

电影中,年轻一代的故事透露出转机与希望。凡尼斯的经历是故事主旨与价值诉求的主要寄寓场所,而他最初接触到的香料以及学习之所――外公香料坊的阁楼,无疑是最重要的两个象征意象。对凡尼斯而言,辣椒、肉桂与盐等他最先学习的香料,外公所具有的香料文化知识携着浓郁的土耳其风情,早在那时就已驻进他的脑海:“辣椒,热情中带点火爆,像太阳,太阳什么都照得到,所以每道菜都要加辣椒。”“金星维纳斯是最美的女人,所以肉桂像女人一样,甜蜜中带点苦涩。”“食物和生命都要加盐,才会更有滋味。”关于香料的记忆是他乡愁的发端。另一方面,这实际已经是他一生的写照:无处不在的辣椒好比辛辣却绵绵不断的生活,跌宕难安却十分真实;气味美妙的肉桂是美丽爱情的象征,是乡愁的传声筒,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投递;盐作为最普通的佐料象征着生活沉淀出来的美与爱、善良与信任、幸福与期许等美好结晶,正如在离别的车站瓦西里告诉他的:“只要好吃就行,看不见盐巴又何妨?但精华就在盐巴里。”人生宝贵的经验早在开始就被瓦西里碾磨成其貌不扬的盐粒教给凡尼斯,期待能帮他抵挡风霜、保护心灵的一块净土。然而三十五年的离别使他深陷生活的漩涡,凡尼斯一直没能体悟瓦西里的良苦用心,直至瓦西里去世。

香料坊的阁楼是他学习香料文化、并最终维护对烹饪纯粹热爱的神圣领土。阁楼是伊斯坦布尔美好回忆的窗口,从那里他看见向顾客推荐香料的外公、美丽的爱跳舞的小女孩,充满了辣椒的热情、肉桂的诱惑与盐的安稳平静。对凡尼斯而言,这里是能接触心爱香料和心仪女孩的地方,也是能抵挡军人和医生、抵挡战争气息的地方。三十五年后重返阁楼,圣地早已破旧不堪,他重新寻找四散各处的香料,用盐和其他洒成瓦西里教给他的星系形状。对阁楼的回归是一次对往昔岁月的重游,凡尼斯逃避了三十五年,这一次终于放开了自己。尽管分崩的家族难以聚首,亲人垂暮,民族鸿沟无法填补,错失的友情只能永远错过,记忆深处的图景早已模糊,然而,重新踏进阁楼的一刻他就已经原谅,在烟尘中旋转的漫天香料交汇了欢欣和苦痛,唤醒凡尼斯心灵深处对香料未曾消逝的爱。从无奈、反抗到寻根,旋转着香料的阁楼重新变成他的精神净土,乡愁的心结终于打开。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副题:勇气与宽恕、失望与希望、对人生的重新把握等,赋予电影伤感基调上的积极扩展,体现了正面价值诉求。

参考文献:

[2]张宗伟.论希腊当代电影的童年母题[J].电影艺术,2008,(4):127-130.

[3]王英.影像人生:起程与暮途的交互――老少题材影片释义[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戏剧学院,200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龟兔第二次赛跑
红树林
幸福的回忆
校园的春天
五龙谭
最宝贵的一句话
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的世界
飘•韵
杭州之美
鸟趣
伤心的一天
过年真快乐
那一次妈妈哭了
建立“S”星球
写作的乐趣
小微物流企业发展困境分析
透过“双十一”浅析电商物流
用平衡计分卡评价物流管理效率的方法初探
浅析物流的是与非
浅析航天企业采购合同风险控制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文献综述
加强天津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对策分析
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点下航空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
棉花新政 棉农三盼
基于TQM的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义乌区域电子商务虚拟连锁配送模式研究
耐氯化水色牢度试验差异探讨
应急物资的政企合作储备模型研究
基于文化产业视角下提升呼和浩特城市品牌的对策研究
航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叙事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鲁滨孙飘流记》课后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黄果树听瀑》教学后记
《慈母情怀》教学反思
成长足迹(二)依依惜别阅读材料
《看菊花》——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
《依依惜别》演讲稿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2
沐浴桂花雨的芬芳──《桂花雨》教学后记
欣赏,领会,创造——《泊船瓜洲》听课感受
聆听《慈母情怀》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