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重庆电影与电影中的重庆

重庆电影与电影中的重庆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重庆电影与电影中的重庆

【摘 要】重庆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是一座历史悠久,自成一格的现代化城市。在重庆直辖后,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面貌也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一来过去电影对重庆的呈现方式也大有不同,无论在城市的社会空间还是历史转变层面,重庆在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空间的同时,在电影叙事上来讲更是一个具有话语权和情感体验的场所,更具有戏剧性,在电影叙事上也被称作欲望之城、迷惘之城、现实之城。本文将从重庆电影中的重庆的角度切入研究,分析重庆的地域与空间意义,分析重庆电影的类型、风格、叙事手法,进而试图解析电影中被意象了的重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重庆电影;城市;地域空间;戏剧性

电影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意象之城。张英进说过:“多重空间发生的事实,经过创作主体的感知和思考,以想象的方式、辅之以影像技术,投射到银幕上,再通过不同地点广为放映,最终在日常生活领域被观众不同程度地接受。”[1]从重庆城市物理空间构造看,重庆的显著特点是城市高楼和农村低矮民房并存,重庆城市本身给人呈现出一个比较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视觉空间。对电影创作来说城市即影像,它是对城市的现实空间的想象和再创造,城市空间就是影像本身。重庆无论是在城市的物理空间还是社会空间方面,其多元性特征使重庆城这个场所深具电影性。

一、电影中的重庆的城市空间――街道、石阶、过江索道、轻轨

谈到重庆的城市空间,重庆街道是不容被忽略的。街道,是构成城市空间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电影《生活秀》展示了错落在高楼林立中的重庆街道,通过对一条街和一个个体户的生存状态的描述,来客观地反映城市高楼压抑下,平民生活的真正面貌。蜿蜒交织的石阶是重庆地貌标志,其中以十八梯最为著名。重庆老城区分为上、下两层,十八梯是上半城通到下半城的必由之路,两旁的俗世街景弥漫着永久的生命力,随着层峦叠嶂的青石板蔓延开来。交错在繁华都市中的十八梯也早已成为“贫民区”。电影《日照重庆》,十八梯成为狼藉杂乱的废墟,还有林权海破碎的故乡记忆和沦落的亲情一样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类似于十八梯这种“都市里的贫民区”其实是表达城市空间最普遍和广泛的视觉表象,他们之间的对比、矛盾也成为都市文化价值的判断。

过江索道作为重庆最为代表性的城市符号之一,索道在重庆电影中也是频繁出现,在影片《疯狂的石头》中,影片开篇不久镜头就从地面上低矮破旧的瓦房上随着索道移动而过,接着就是缆车里作为摄影师的花花公子谢小盟与美女搭讪的镜头,电影的镜头中可以看到重庆江岸迷人的风景,以及错落在城市高楼间星罗密布的旧屋。从镜头中表现出城市的发展与变化,体会着生活百态。在江岸越来越多的高楼的耸起,仿佛就预示着在城市不可逆转的发展的情况下,终将会被逐渐被轨道和跨江大桥所取代,从此退出历史的舞台。影片《生活秀》中也有多次过江索道的镜头。影片中多次出现城市高楼与高楼前低矮的破旧民房、街井市民的平凡生活与高楼林立的新城的镜头,这些镜头是在对双扬的处境和被社会进步而遗忘的吉庆街的呈现,表达出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和矛盾,以及在现代化城市进步的过程中,家园的落寞和丧失给人们带来的恐慌与哀叹以及不可逆转的城市化的发展。

前文提到的街道,借鉴了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性》一书中的看法,“街道”一词在这里不仅是指街道――特别是城市街道――本身,而且还包括它的各个延伸部分如火车站、舞场、会堂、酒馆、旅馆过厅、飞机场,等等[2]这是对城市空间构造的拓展,那么轻轨的流动性增添了城市空间的动感。轻轨是典型的城市交通意象,其流动性更凸显了城市的立体感。轻轨,因为人群的流动性很大,使城市空间充满偶然性和随机性。

二、影像重庆的多重建构

城市是一部电影,是都市生活和文学形式的并存,而受众则要通过不同的电影叙事模式来解读城市的内涵。克里斯蒂安・麦茨曾描述了叙事对于电影的重要意义:“并非由于电影是一种语言,它才讲述了如此美妙的故事;而是由于它讲述了如此美妙的故事,它才使自己成为了一种语言。”[3]都市电影叙事是指电影把都市属性作为故事背景以及推进叙事进度的力量。重庆电影在重庆直辖后的重大突破便是其都市叙述模式的转变,在过去以重庆为题材的电影中,重庆基本上都是代表着一种政治符号。正因如此,以重庆为题材的电影在都市叙事上都市有所保留的,比较片面的。重庆直辖后,政策的开放以及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以重庆为题材的电影在都市叙事模式上也有所转变,大都深刻地表现了重庆现代都市的内涵。

(一)欲望之城

导演张一白在解读《秘岸》时说道:“重庆是现实之城,如果说上海给人的感觉是温暖、柔软,那么重庆就是阴冷、坚硬,城市的新旧对比很明显。”[4]尽管说重庆是现实之城,但是在他的电影作品中不难发现,重庆也是欲望之城。影片《好奇害死猫》、《秘岸》都是以重庆为背景,故事都是发生在夏天,影片中湿热的空气使人更躁动不安,到处弥漫着欲望的气息。

影片《好奇害死猫》中,通过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呈现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使女性身体成为城市电影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把身体作为欲望的载体,如电影评论家Giuliana Bruno在论述城市电影中提出的观点:电影起到了“影像身体”的功能,它为凝视提供了一个淤陷肯定或否定阉割焦虑的矛盾之中的女性身体。[5]影片《好奇害死猫》从偷拍开始,男主人公因为和妻子在社会地位上的差异产生自卑而出轨,被妻子发现后,由妻子策划的一出为挽救婚姻的闹剧,偷拍者与保安在无意间被卷入,最终闹剧变为悲剧。影片中女主人的形象更具现代性,也是重庆城市化进程的产物的象征,第三者梁晓燕的形象是一个社会地位低微的市井女孩,也是狭小的城市空间的象征。在影片中丈夫与情人交欢的一场戏中,潮热的夏天,他们在破旧阴暗的屋里缠绵,空气中弥漫着潮热和欲望,这一系列镜头构成了一幅身体影像画面。片中的每个人都被自身的欲望困扰着、焦灼着,无限制地放纵,以至于陷入最后的疯狂和毁灭中。导演成功地在一场场阴谋与欲望的对峙中完成了城市空间和欲望身体的双重隐喻。张国云曾表示:男女之间激烈的情欲冲突相生相克,挣扎在征服与顺从的两极中,正慢慢颠覆着原本温情的外表,映照出都市人在社会转型期中所经历的种种迷茫,以及狂热和放纵之后不可弥合的伤痛。[6]通过影片我们不难发现,在现代城市化中对人身体的压制、改造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相反,人们也作出相应的反抗。 (二)现实之城

直辖后的重庆,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在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下,人们内心压抑的物质欲望也迅速地被激发出来,很快整个城市开始上演一场对物欲的追逐的疯狂闹剧。人们对物欲的疯狂追求造就了对金钱利益的崇拜,仿佛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金钱来解决,所有的社会关系也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在金钱利益的诱使下都市人的情感命运也在这座现实之城上演着一出疯狂闹剧。

张一白曾说:“我想表达的是对一个城市欲望的挖掘,阶层之间的对立,但整个欲望的气息却如同一张无边的网,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丝呼吸中。”[7]影片《秘岸》讲述了小川在青春成长过程中丧父的悲伤、与恋人的矛盾、对母亲的反叛。影片中小川的成长过程其实是对重庆城市化进程的反衬,年轻,狂躁,成长迅速,但在城市化进程中又困难重重。又如都市人内心是矛盾的,既渴望城市发展带来的种种好处,又害怕城市发展会使人的情感、道德观、价值观沦丧。《秘岸》把都市的高楼与底层百姓残破的居所作对比,来反映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迫于生活压力而疯狂地追求物欲,在追求物欲的过程中会发现所有的东西都需要用金钱来衡量的时候,渐渐地在这个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情感、道德观、价值观也已经被高速发展的社会给异化了。人在追求物欲中不能自拔,早已经迷失在物质经济的发展中。

(三)迷惘之城

随着重庆城市经济的发展,重庆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二元化城市”,贫富差距大。在城乡二元叙事模式中,电影习惯性将繁华、现代的城市生活和贫困、落后的农村生活做对比。

其实,城市生活是新文明生存方式的隐喻,它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它也是丰富物质基础和精神满足的体现。影片《迷城》中乡下学生进城市读书,想要进入城市却没有被城市真正接受。影片中大学生“救赎之谜”、洗头妹的“失踪之谜”、故事的“结局之谜”让人更加期待故事的发展。故事本身的“救赎之谜”、“失踪之谜”、“结局之谜”是对农村人在城市中为了改变生活质量而不断努力、失败、迷惘的过程的体现。事实上,在这个二元对立、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现实社会中,由此产生的物资追求和精神满足强烈冲击着传统人的意识,人们在被冲淡的理性中渐渐迷失了自我。电影将社会底层人的命运起伏和情感纠葛融入到城市化进程中,来表达对个体生存状态的人道主义关怀。社会底层边缘群体由于物质基础匮乏和精神匮乏在繁华、现代的都市首先面临着身份的认证,以及对城市的生存法的不被适应,他们始终被游离于主流之外,承受着生存压力和对精神追求的迷茫。

三、结语

通过对重庆电影的研究,我们发现,重庆这个“二元城市”在与各种故事母题融合时,赋予了重庆这座城市新的生命,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重庆。在当代电影中,重庆的“二元化城市”结构特征成为影像中重要的展示对象,在对重庆城市空间的构建中,始终把人与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把都市人的情感、生活、精神与城市化进程的统一和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在越来越多的导演开始关注重庆,他们将会把重庆打造成一个新兴的拍摄基地,从而更好地向外界展现重庆文化的精髓与重庆电影的精华。

参考文献:

[2][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M].邵牧君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87.

[3]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9.

[4]燕达.在现实之城里寻找温暖――与张一白一起解读《秘岸》[J].电影,2008(12).

[5]Giuliana Bruno.Streetwalking on a Ruined Map:Cultural Theory and the City Films of Elvira Notari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64.

[6]张国云.欲望的隐秘与怒放:张一白电影中的渝城映像[J].当代电影,2013(1).

[7]李俊.张一白专访――我置身他们之中,我不悲天悯人[J].外滩画报,2008(309).

基金项目:重庆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地域文化下的重庆电影”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建立“S”星球
幸福的回忆
那一次妈妈哭了
红树林
校园的春天
鸟趣
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的世界
飘•韵
五龙谭
杭州之美
龟兔第二次赛跑
最宝贵的一句话
伤心的一天
写作的乐趣
过年真快乐
基于文化产业视角下提升呼和浩特城市品牌的对策研究
透过“双十一”浅析电商物流
应急物资的政企合作储备模型研究
浅析航天企业采购合同风险控制
加强天津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对策分析
用平衡计分卡评价物流管理效率的方法初探
棉花新政 棉农三盼
耐氯化水色牢度试验差异探讨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文献综述
浅析物流的是与非
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点下航空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
小微物流企业发展困境分析
基于TQM的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航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义乌区域电子商务虚拟连锁配送模式研究
《鲁滨孙飘流记》课后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沐浴桂花雨的芬芳──《桂花雨》教学后记
聆听《慈母情怀》有感
成长足迹(二)依依惜别阅读材料
欣赏,领会,创造——《泊船瓜洲》听课感受
《慈母情怀》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依依惜别》演讲稿
《看菊花》——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2
《黄果树听瀑》教学后记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