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节目主持的适切性

浅谈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节目主持的适切性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9-08

浅谈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节目主持的适切性

【摘 要】作为媒介与受众最直接的接触者,主持人的形象与素质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新闻的公信力与权威性。新闻节目主持人自觉寻找多重环境下的角色定位与拓展方向,无论是对于广播新闻节目的发展,还是自身职业理想的实现,都是当下现实而迫切的思考命题。

【关键词】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环境;角色;自我认知

飞速变革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志,伴随着文化产业、传媒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出版业的探索与扩大,其边界不断模糊,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领域间的交叉与融合。作为信息传播主要载体的“广播产业”,在这场变革中,也自觉地走向“一体化”与“合作化”的变革之路。然而,受传播方式与产业规制的双重影响,“新闻广播产业”在这场变革带来的“受众抢夺战”中,逐渐表现出了自身特有的优势与瓶颈。“品牌个性”与“新闻特性”的兼顾、“政治功能”与“市场属性”的平衡,这些都是身处这场变革中的传播者必须面对和思索的问题。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传者”与“受者”直接接触的外显符号,自觉寻找多重环境下的角色定位与拓展方向,无论是对于广播新闻节目的发展,还是自身职业理想的实现,都是当下现实而迫切的思考命题。

一、环境转变与角色转换

广播新闻节目,是以广播为传播媒介,以传播新闻、报道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的泛称。提到“新闻节目”,人们普遍理解为“消息类新闻节目”,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与报纸摘要”以及各地方级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新闻类节目主持人,也长期停留在严肃庄重、字正腔圆的消息类新闻播音员的形象上。事实上,无论从节目形态的分类还是所处环境的多元背景来看,“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都时刻处于多维与转变之中。

“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功能的社会舆论工具”①,新闻事业有稳定而统一的产业属性,但是对于所处的生存环境而言,又是相对的、变换的。有人用中国水墨画“画鲤鱼”的方法来描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比如要表现鲤鱼的灵动,不能只注重画鱼的细节。应该表现鲤鱼躲藏的石头形状,或者鲤鱼身后的水波纹路。作为传播主体的新闻工作者亦是如此,对其特质的分析,必然要联系其所处的客观环境。

早期广播新闻节目类型较为死板和固定,受体制环境、受众群和新闻属性的影响,新闻节目以客观真实报道事件的消息类为主,不允许播音员、主持人带有明显个人情感倾向。即使是“评论类新闻节目”,也是在规定的范围内要求主持人“带着脚镣跳舞”。这一时期,对播音员、主持人素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业务素质方面。播音员、主持人个人风格不明显,“喉舌”形象是这一时期主持人角色的主要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新闻的报道形式开始由“单一化”转为“多样化”,新闻节目的播出形式由以“间播”为主转变为以“直播”为主,新闻报道环境由“相对封闭式”转为“公开式”。环境的转变,对于主持人的素质要求,也由注重单一专业技能延展为多角色互换的综合技能。此时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大致可以分为播报式主持人、新闻评论员、记者型主持人等。这意味着,传统的大众化传播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之后,又开始向“分众化”转变。

二、主持人的自我认知与优化

“主持人”的英文译文为“anchor”,在亚太华人地区被译为“主播”。“主播”一词近些年在我国也逐渐流行起来,但“主播”不是对播音员、主持人概括性的统称,其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别。在美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并不像我国这样细致,一般被笼统的分为“脱口秀节目”和“非脱口秀节目”。脱口秀节目中,以新闻脱口秀的影响力最为突出,这类节目的主持人被称作“anchor”。他们一般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政治影响力,或在媒体担任主编等行政职务,或是节目的独立制片人。相对于与其并存的另一个职业“newscaster”(“新闻播报人”)而言,这类节目的主持风格宽松灵活,且兼备了时效性与品牌个性的双重优势。在我国,新闻传播虽然还没有到达欧美国家的“新闻大混战”阶段,但传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定位和职业素质,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于受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

(一)要提高语言的感染力。作为以听觉传播为唯一途径的广播,主持人风格及节目风格最直观地体现于有声语言的创作能力。除了新闻现场同期声的再现与音乐、音效的渲染,主持人语言较电视新闻节目而言,应更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主持人应主动贴近新闻现场的情景,理解事件当事人和稿件写作者的情感体验,利用有声语言丰富的表现力正确引导听众对新闻事件的还原与延展。

(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随着对新闻时效性要求的提高,广播因其制作流程相对简便而占据着一定优势。广播新闻节目开始注重“我在第一现场”的立体、快捷表达方式,因此“常态直播”模式在大型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呼之欲出。但也因为这种“简便”,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广播由于没有庞大、细致的制作团队的支持,对于主持人的应变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包括主持人对新闻事件评价尺度的把控、有效的信息重组与再现能力。

(三)多位一体的角色转换。人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围绕特定角色而产生了特定的权利义务、行为规范。新闻节目主持人,除了工作角色以外,同时兼具一般当事人、信息接受者等角色。例如,在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主持人难免会带上个人情感。尤其在追求节目个性化、品牌化的今天,一些主持人甚至为了打造独特的个人风格,采用激烈的语言和情感的表达方式,对信息传播的客观公正性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又如,新闻节目在追求时效性的过程中,对信息真实性的甄别往往需要一定过程。在信息没有得到正式确认之前,主持人以个人的理解与情感为出发点,对事件及事件当事人妄加评论,对舆论的方向也会产生错误的引导。这就要求,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自身的职业位置上,个性的张扬与表现,必须置于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从业素质之后,并灵活地在各社会角色中进行转换。

(四)对媒体环境变化的洞察与分析能力。新闻从业者地思维方式受工作性质的影响容易产生一定惯性。广播新闻节目长期以来因其体质的改变较为缓慢,较为传统、单一的新闻传播方式容易使新闻节目主持人对工作产生一定的惯性和惰性。理论与实践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体,只有不断地从实践中总结规律,在规律中寻求突破,才能促进自身与所处环境的良性发展。

作为媒介与受众最直接的接触者,主持人的形象与素质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新闻的公信力与权威性。只有适时主动地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找到个人职业角色的准确定位与出口,才能在汹涌的改革浪潮中不被吞没;只有勇于自我审视与创新,顺应媒介环境的变化与发展,才能保持自身的职业生命力永久鲜活。

注释:

①雷跃捷.新闻理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111.

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那一次妈妈哭了
飘•韵
五龙谭
过年真快乐
龟兔第二次赛跑
校园的春天
红树林
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的世界
最宝贵的一句话
伤心的一天
幸福的回忆
鸟趣
建立“S”星球
写作的乐趣
杭州之美
浅析航天企业采购合同风险控制
小微物流企业发展困境分析
义乌区域电子商务虚拟连锁配送模式研究
用平衡计分卡评价物流管理效率的方法初探
透过“双十一”浅析电商物流
棉花新政 棉农三盼
浅析物流的是与非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文献综述
应急物资的政企合作储备模型研究
航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加强天津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对策分析
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点下航空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
耐氯化水色牢度试验差异探讨
基于TQM的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基于文化产业视角下提升呼和浩特城市品牌的对策研究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依依惜别》演讲稿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叙事
沐浴桂花雨的芬芳──《桂花雨》教学后记
《慈母情怀》教学反思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2
《看菊花》——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鲁滨孙飘流记》课后反思
成长足迹(二)依依惜别阅读材料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欣赏,领会,创造——《泊船瓜洲》听课感受
聆听《慈母情怀》有感
《黄果树听瀑》教学后记
五年级语文上《七律·长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