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时序与主题:初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困境与抉择
摘 要: 与实验稿相比,修订稿最突出的特点是弱化了学习主题,采取了“点―线”结合的内容呈现方式,强调了历史学科的时序性特征。从修订组专家的解读来看,修订稿并没有摒弃学习主题,而是强调了历史时序和学习主题的融合,但两者之间存在的内在冲突给教科书的编写带来了现实困扰。
关键词: 教科书编写 历史时序 学习主题
一、修订稿的相关课程内容
修订稿世界现代史相关内容:
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意义。
3.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4.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5.知道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了解印度和土耳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不同特点。
6.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7.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因此,教科书应该如何组织内容、编排体例,从而描绘出这一阶段的世界历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编写教科书的两种可能
(一)以学习主题为主
总体来看,三个单元遵循了历史的发展脉络。就课本而言,课与课之间的顺序大致反映了历史事实发展的先后顺序。但是,这个做法不得不把第二个学习要点从时序中剥离出来,与第四个学习要点组成第二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样就不得不打乱历史的时空。一般而言,学习主题可以集中叙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全部情况,避免同一人物散见各处、同一事件截为数段的问题。围绕主题开展学习重点突出,内容集约,枝蔓较少。但是从实验稿的试行情况来看,以主题编排学习内容“理性偏强,与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距离,并使历史的时序性、系统性受到一定影响”[6]P20。任何历史一旦脱离了特定的时间,就会失去过去性,成为文学作品,同时会失去对今天和明天的借鉴意义。故而就有了第二种编写教科书的选择。
(二)以历史时序为主
三、结语
以学习主题为主的编排方式和以历史时序为主的编排方式各自的利弊得失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内在冲突,想要做到融合,殊为不易。编写教科书,如同古人修史。清人章学诚把修史分为撰述和记注两种,“撰述欲其圆而神,记注欲其方以智也”[8]P49。记注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政府档案或原始的官方记录,撰述则是史学家依据记注对历史进行创造性的阐释。这里,章学诚对记注和撰述分别提出了编纂的要求,前者为“方”,后者为“圆”。“方”和“圆”均出自《易》,“圆”的意思是用蓍草占吉凶,可以求得各种卦,没有一定;“方”的内涵是一卦之卦辞,是一定的。记注是为了记住过去,藏住往昔,要做到赅备无遗,所以体例有严格的规定,称之为“方”。撰述是为了鉴往知来,选择对于现在和将来有意义的历史,故而不可拘泥于体例,称之为“圆”。教科书的编写显然属于撰述,所以它的编写应该超越体例观念,在承认时序和主题内在冲突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史实,权衡利弊,选择其一。
参考文献:
[3]徐蓝.遵循历史学科时序性 凸显历史发展主线――历史课程标准修订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12,(Z1).
[5]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第六版彩图版[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7][美]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著,黄雁鸿等译.世界历史(学生版)[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
[8][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5.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日为师,终生为姐
- 我的“拔牙记”
- 掀红薯梗皮
- 我的旅游日记
- 茶溪谷游记
- 放孔明灯
- 淘气的吉米
- 我的自我介绍
- 农家乐
- 日食奇观
- 参观“定远”舰
- 我与红领巾的故事
- 我和我的泡泡
- 读《理解的礼物》有感
- 《金拇指》续写
- 南海浩致:深挖礼赠品成效好
- 玩具滑板车新国标解析
- 一众专家热评《大圣归来》
- 蒸煮蔬菜发酵香肠的品质评价
- 柴达木福牛肉质特性及其安全性分析
- 塑胶原料行情月析
- 哈萨克风干牛肉加工过程中理化及感官品质的变化规律
- 中国五大良种黄牛品质特性的研究进展
- Hello Kitty的不老传说
- 玩具走进生活百货连锁新渠道
- 草根“萌物”船梨精逆袭成名史
- 玩具市场热度不减
- 穗花探索童车与动漫文化发展路
- 提取近红外光谱有效变量快速检测猪肉挥发性盐基氮
- 气调包装技术对烧肉品质的影响
- 雨的诉说:走进雨的世界
- 皇帝的新装
- 《化石吟》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济南的冬天》
- 马说
- 《女娲造人》说课稿
- 《沁园春•长沙》
- 我的空中楼阁
- 《看云识天气》
- 《项脊轩志》
- 《风筝》
- 《我与地坛》
- 《离骚》
- 《群英会蒋干中计》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