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对沉香木雕及佛教雕像的几点认识

对沉香木雕及佛教雕像的几点认识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09

对沉香木雕及佛教雕像的几点认识

内容摘要:沉香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木雕材料,拥有深沉悠远、古朴内敛的独特韵味,它受到了历代名士的尊崇和喜爱,被众多艺术家们用于制作各式各样精致的艺术作品。以沉香木为原材料创作的佛教造像具有特殊的魅力。笔者在创作沉香木雕佛像的过程中,试图将佛文化同沉香材质的特性,以及木雕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将沉香木的本真之美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

关键词:沉香;木雕;佛教文化;材料;融合

传统木雕作为一种独特的工艺,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木雕作品表现的题材是一种民族文化符号,这种符号是基于特定风俗和民间信仰之上的,它的精神内蕴与塑造技艺具备一定程度的精神性和传承性。

笔者长期致力于木雕佛教造像的创作,对于佛教造像和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并在不断创作各种不同情态的佛教形象的过程中,体悟到了艺术与生命的真谛,体会到了材料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因此,十分重视对于木雕材料的选择和运用,试图将所要表现的对象的神采同材质之间达到一种有机的联系,强调材料语言对造型处理以及意境表达之间的关系。以此来达到一种神韵与物质之间的深层沟通,充分地发掘并拓展材料的“天性”,并且在不断地雕琢之中深化主题的内在本质。在长期的探索之中,笔者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在众多的材料当中,沉香木与佛文化造像的形态有一种精神上的联系。因此,在创作沉香木雕佛像的过程中,试图将佛文化同沉香材质的特性,以及木雕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

沉香是一种十分珍贵的原料,它拥有深沉悠远、古朴内敛的独特韵味。沉香在众多类型的天然香料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受到了历代名士的尊崇和喜爱。由于自身的特性,它被众多艺术家们用于制作各式各样精致的艺术作品。经过他们的巧妙塑造,沉香木变化成为了多姿多彩的家具、日用品、祭祀用品等等,艺术家对沉香木的运用,巧妙地将作品的观赏性同实用性联系在了一起。中国的沉香文化包含了文人雅士对于人性之光辉和自然之灵气的追求,在对沉香文化的追求中,文化人逐渐培养出了一种高雅的人文气质。

沉香文化对以修身静心、明理养性为主导趋向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块沉香木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的形态、色泽、香气蕴含着千变万化的气质,聚合着来自自然界的神韵。它散发着奇异的香气,这种香气引人人胜,从而能够起到澄净心灵的作用。它凝聚着万物的精气,历经岁月的洗涤和隐秘的洗礼,原本是树木进行自我治愈的液体,渐渐变化成为了一种结合了木材和树脂的物质。这种物质看上去虽然有如枯朽的木材,但实际上却浓缩了无数灵动之气,这种植根于造化真谛的演变,传递着神秘的精神意旨,彰显着别具一格的内涵。

如何充分利用沉香木的材质来塑造理想的木雕作品,是笔者一直致力于研究的问题。这种材质来之不易,需要经过精巧的设计和构思,才能将沉香木的特性进行最为恰当和独特的表现。要充分地通过题材来传递出材质的内蕴,同时也要将材质与表现主题的精神气质以一种融洽的手段相互联系在一起。

沉香富含着中国传统的文化气质,它所隐含的超脱澄净的意味,同佛教的意旨相互契合。自古以来,用沉香木制作而成的香,就是信众们用以供佛的佳品,其与佛教文化的渊源颇为深厚。中国的佛教雕塑历经时代变迁和风格演化,既存有一些植根于古印度佛教雕塑的样式,同时又展现出适合中国人审美趣味的众多显著特征。中国的佛教雕塑保留有极其精妙的装饰性,而且还充盈着一种超脱的韵味和姿态,并不缺少亲切温和的意味,它包含着宗教崇拜和人间理想的双重性质。从整体看,中国佛教雕塑的空间感和塑造感所呈现的意境十分深远,北魏、唐宋、明清的各式佛教造像,无不充盈着精巧的匠心,或气势过人、或澄净睿智、或温婉悠然,它们的形态风格,变化多彩。历代雕塑家都注入了新的技法和审美趣味,将人的情感与宗教情感共通,从而达到一种近乎于明心见性的艺术效果。不同的创作过程洗涤了创作者的心灵,也感化了观者的心境,他们的心性在创作和欣赏佛教雕塑的过程中得以不同程度的升华。

以沉香木为原材料创作的佛教造像具有特殊的魅力。沉香木能更加恰当地使佛像呈现出一种由内而外、贯穿全身的灵动禅味。沉香木的阵阵异香,更是能够牵引人们的心智和冥思,将他们引入一种充满空寂和清净的境界。沉香的气息与佛像的神韵融合在一起,共同营造出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其所透射的鲜活力量,毫无俗世之气,空灵净洁,传递着佛教造像的沉静气质。从而使人们在瞬间感受到心旷神怡、超然物外的心境,逐渐放慢呼吸的频率,在静默中体悟佛文化的真谛。《楞严经》中记载: “香严童子言:‘我闻如来教我缔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沉水香,香气寂然来人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或,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这是对沉香特殊效力和神韵最为生动的描述。

选用沉香木为原材料,首先就要对其原本的形态和肌理予以保留,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从而将沉香木的本真之美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笔者认为沉香木的外皮本身拥有不可取代的天然之美,它自身的岁月感会时常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因此,在进行沉香木雕艺术创作时,便将其视为一种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媒介。笔者运用了许多雕刻技法,将镂空雕、圆雕、高浮雕、低浮雕等手法同顺丝、留皮等技巧交叉运用,以此来增强雕塑主题的情趣与生动的姿态。试图将造型雕刻得凝练动人,以熟练的刀法塑造出一种精神意象。

佛教雕刻非常讲究对神采的表现,这是艺术家通过作品来传达个人情思和获得观者认同的最佳手法。笔者在创作中着力专注于对观音、佛陀等形象头部和衣纹细节的刻画,怀着虔诚之心将对象的面部神情加以细腻地雕刻,努力展现出佛像的慈悲与温和的形象。在对衣纹的处理中,秉承古人造像的遗风,使造像的衣纹形态自然生动,流畅灵活。用雕刻刀将行云流水一般的线条纹理表现出来,疏密分明,在变化中呈现统一,凸显出中国雕塑一直崇尚的“绘画性”。在细节的刻画中展现东方佛教造像的形态特色和气韵,使作品既体现出神圣的精神性,同时也不乏亲切可人的特征。此外,在创作中不仅要遵循中国传统佛教造像的造型法则,而且还要不断地融入沉香材料的特性,捕捉沉香木的天然形态,将自然的意旨同佛文化的精髓,通过一件件木雕作品展现出来。令沉香的气韵同佛文化合二为一,从而让观者感觉到佛像再造了沉香木,沉香木烘托了佛像。

沉香木集合了油脂与木质,质地十分特殊。因此,在创作过程中,笔者常常会感受到雕刻的难度,感觉到沉香的质地既有石头般的坚硬感又有木头的韧性。油脂的形态具有模糊性,会为雕刻带来障碍,除去雕刻刀之外,砂纸等其他工具是不能够用来进行沉香木雕创作的,因为它们会破坏材料。使用雕刻刀来进行“减法”式的雕凿是适用于沉香材料的技法,笔者认为,在雕刻中应当掌握住用力的程度,才能够更有效地把握住所要创作的对象的形态,将沉香的肌理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探索,将个人的构思和材料的特点巧妙融合,才是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的关键。

笔者还试图在传统的雕刻技法中加入一些新意。针对沉香材料优雅且坚硬的特质,运用一些现代工艺技法来表现佛文化主题。以此发掘出沉香材料的潜质,因物象形,表现出具有一定新意的作品,即更加强调构图和空间感的营造。造型所表现出的空间是有限的,然而可以通过拓展空间意味,来获得一种更深层的意境,通过此举,可以在沉香木材和佛教造像两者之间形成一种“对话”。

塑造非凡的意象是木雕佛像创作的重点。融合传统雕刻技艺,吸收中国历代佛教造像的精华,彰显沉香木的意蕴;同时,不一味地遵循既定的形式法则,才能通过佛像木雕创作实现一种明澈自性的精神享受。让作品无论从外型还是内蕴上都能展现出简约、空寂、超脱的风貌。体现一种内在秩序感,是笔者所要追寻的目标。

沉香木,作为一种彰显精神境界的艺术媒介,其与佛性相通的天然秉性,是该材料最为珍贵的特性。在创作中感悟每一块原材料的性质,充分构思,开拓意境,秉承“七分天然,三分雕刻”的审美原则,才是能够逐渐形成自身艺术语言的前提条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出太阳的日子真好
第三片落叶
老师我想对你说
大海是什么
雪娃娃
假如我是孙悟空
无题
中秋之夜
假如我当英语小老师
沉默不是金----《一个小学生的挨打日记》读后感
旅游节
迟日江山丽
过去现在和将来
现在的人怎么成了这样(三)
现在的人怎么成了这样(二)
论林业可持续发展及生产措施
浅析林业苗圃除草技术的运用
刍议黄牛饲养管理技术
新乡县粮食高产创建的做法与成效
浅析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浅谈宁安农业发展新特点
浅析林口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植保措施的思考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分析与对策
生态型林业经济研究
杨柳飞絮的治理方法
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新途径的探索
如何推动我国生态林业文明的建设发展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试论造林整地在提高造林成活率中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汇总最新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A卷最新
30爱迪生救妈妈之教材分析案例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B卷最新
爱迪生救妈妈优秀教案八案例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设计五名师案例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设计十(第一课时)名师案例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设计名师案例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设计三(李吉林)名师案例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设计七名师案例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设计四名师案例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精品教学设计三最新
知识:天上的星星数得清名师案例
数星星的孩子- 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精品教学设计四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