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7
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
" 自1892年巴斯塔布尔(Bastable,C.F.)出版《公共财政学》以来,百余年间西方财政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其理论基础问题上则始终存在分歧。本文认为,财政学从根本上看属于经济学,但又包含有一定的政治学内容,是经济学与政治学的交叉学科;财政活动主要的和基本的是微观经济活动,但也包含着派生的宏观经济内容。财政学仅是经济学,还是政治学和经济学交叉学科?
财政学仅属于微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学兼有?
附带应指出的是,即使在主张财政也应包括宏观经济学内容的西方财政学著作中,其体系内容的大部分以及基础部分仍然是微观经济分析。因此,西方财政学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不在于有没有包括微观经济学基础,而在于有没有包括宏观经济分析的内容。
西方财政学的价值理论基础
不管是主张财政学具有何种学科性质,西方财政论著都必须对财政问题进行大量经济分析,因而必然要受到当时流行的经济学价值理论和概念影响,必然或迟或早地按照已变化了的经济学价值理论和概念来修正与重构自身的理论体系。
不过,皮古等人引入西方财政学的,是当时通行的可测度的、可比较的、同一的基数效用函数。这一效用函数在本世纪30年代,随着帕累托新福利经济学取代了皮古的旧福利经济学而被否定,取而代之的是主观的个人评价的序数效用函数,等效用曲线等帕累托概念也被运用到财政学上来。其后西方财政学对于公共产品最佳供应模型问题的分析,对于税收以及其他各种财政效率问题的分析等,也都建立在效用无差异曲线上了。
这样,私人经济分析所能适用的价值理论和其他基本概念,都被运用到公共经济分析上来了,公共财政学不再是与经济学的其他分支相抵触的一门学说了。与西方经济学在价值论上的统一,无疑为西方财政学在本世纪60年代及其以后的大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条件。
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分析的借鉴意义
第一,财政学从根本上看是一门经济学,但又具有与政治学交叉学科的性质
然而,财政作为政府的分配活动,它采用的不是市场自愿等价交换的方式,而是由政府以强制形式完成的;它不是以市场为媒介和通过市场渠道来完成的,而是由政府在国家预算的形式下,通过政治程序的安排与运作来展开的。这样,财政的运作过程就直接表现为是对市场的否定,具有强烈的政治内容和因素。对于计划经济来说,由于其本身就否定着市场,本身就政企不分,因而财政这种非市场性与计划经济本质上是相通的,只提财政的经济性而不提政治性,并不影响问题的实质,即不影响人们实际上从经济和政治两重角度去考虑财政问题。
但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同。由于此时政企必须分开,这样财政所包含的两重属性合一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财政作为一种分配,它是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但作为通过政治程序直接安排和操作的活动,它又与政府的具体政治制度和规则密不可分。此时如果只谈论财政的经济性,其" 结果只能是忽略政治程序在财政活动中的作用,忽略政治权力凭籍财政分配介入和干预企业正常市场活动的可能性,这显然是不利于根据财政的特性去指导财政实践的。
我国财政理论否定政治程序是财政活动的内容之一,在实践上导致了忽视乃至否定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财政制度与程序的结果,使得我国实际财政工作缺乏必要的制度和程序的规范、制衡与监督。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进展,由于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政治权力本身的不规范行为,导致了我国财政新老问题和弊端的急剧膨胀与扩大,是目前我国财政经济工作分配秩序严重混乱,腐败浪费低效猖獗的关键原因所在。因此,承认基本上是一门经济学的财政学,具有一定的经济学与政治学交叉学科的性质,正视财政活动中所具有的政治性质与内容,在实际的财政工作中相应地从整顿规范与财政相关的政治程序和规则入手,使之从原有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基点转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基点上来,才是对症下药之举。为此,在以经济学为基础理论的同时,也有必要从政治学角度来开展我国的财政研究。
第二,财政学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也包括着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关于财政学以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问题。我国财政学从未讨论过这一问题,但由于我国财政理论强调财政是国家作为社会中心组织进行的一种分配,是从整个社会角度进行的活动,因而人们理所当然地视财政为一种宏观经济活动,而否定从微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待财政问题。在最近的政府机构改革中,财政部被列入宏观部门之内,就充分地说明了这点。对此,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下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当时正是以否定企业的独立自主性和以国家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直接安排国民经济活动为体制特征的,并且此时的财政是国家从整个社会角度安排经济建设资金的主要和基本手段。但在市场经济下则不同。此时社会的经济单位已不再是国家而是企业了,此时财政从宏观上调控经济尽管是其极为重要的内容,但尊重企业的独立市场运营主体地位,确保国家不干预企业正常的市场活动,则是我国政府和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学会的崭新内容。
西方财政学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待财政问题,对我国是具有重要借鉴作用的:
1.西方财政学从微观角度分析财政问题,是隐含着这么一种涵义的,即此时的政府参与社会资源配置,其地位如同企业和个人一样,都是身份相等的市场活动主体,即企业和个人是处于市场有效运行领域的活动主体,而政府则是处于市场失效领域的活动主体,它们进行的都是同等的资源配置活动。这样,它们之间除了依法正常交往如照章征税纳税之外,只能是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和干预,而不能是国家凌驾于企业和个人之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干预它们的市场正常活动。
2.财政活动除了作用于宏观经济的内容之外,仅就其本身对于社会资源的配置来看,则应视为是一种微观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否则的话,将财政活动等同于宏观调控,而财政干预企业市场活动也就等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活动,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又是必要的,其结果实际上是为政府和财政随心所欲地干预企业的微观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些年来,人们在财政经济工作中总会情不自禁地干预和插手企业的正常市场活动,其理论根源就在于此。这点,在防止政府和财政随意干预企业问题上,是可资借鉴的。
3.在财政仅是一种宏观经济行为的思想指导下,我国迄今为止在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具体分析上,即如何按效率原则来取得和配置归政府支配的资源方面,其研究是相当薄弱的。这也是我国现实财政工作缺乏效率和严重浪费的关键原因之一。这与西方财政学所进行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微观经济分析,是形成鲜明对比的。为此,借鉴西方财政学的微观分析方法去研究我国的财政问题,也是我国财政研究亟须开展和加强的领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景
- 五十年后的地球
- 布娃娃
- 晚霞
- 与电脑来一次世界旅行
- 我为自己喝彩
- 童年的发现
- 我真能干
- 三人篮球赛的启示
- 有趣的大课间
- 六十年沧桑变化
- 耐心的爸爸
- 美丽的新世纪广场
- 童年趣事
- 小乌龟的趣事
- 残联2009年工作总结
- 乡百千工程整治工作上半年总结
- 县林业局XX上半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
- 县2009年上半年蔬菜工作总结
- 县2009年源头治理工作半年总结
- 我区2009年上半年农村工作总结
- 2009年县畜牧局招商引资工作总结
- 上半年学院宣传部工作总结
- 2009年中学教导处工作总结
- 治理商业贿赂 廉洁从政从业
- 县狠抓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
- 民主评议思想小结
- 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回头看工作总结
- 2009年上半年消防中队政工工作总结
- 市文化局2009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
- 由人力资本看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 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新街乡农民求生记
- 从治理主体角度透视乡村治理危机
- 反思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若干问题
- 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历程及其启示
- 以农村沼气为载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城市化进程中的村民自治:治理困境及其出路
- 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思考
- “精细农业”发展与工程技术创新
- 乡村市场与产权制度
- 城乡统筹良性互动的“新”农村建设
- 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
- 近代山东农村的土地经营方式:惯行述描与制度分析
- 政府与农民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博弈
- 《小鹿的玫瑰花》课堂实录及评析
-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后记
-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片段及评析
- 小鹿看见了玫瑰花
- 《泉水》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后记
- 让小鹿看到玫瑰花吧──《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
- 让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和谐共振──《小鹿的玫瑰花》教学案例及评析思
- 小鹿看不到玫瑰花吗?──《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
- 小问题 大收获──《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
- 《小鹿的玫瑰花》课堂实录及评析
- 《小鹿的玫瑰花》课堂实录
- 《小鹿的玫瑰花》 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 《泉水》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
-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案例